第四次计算革命孕育“数字经济体”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myu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2 000年的人类历史,计算与商业始终是一对互相促进的“孪生兄弟”,创造出许许多多崭新的商业模式与生活服务。今日,云计算掀起了第四次计算革命。与此同时,全球产业升级正在云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纷纷上云,实现商业模式、技术模式、组织模式的互联网转型,中资企业全球化、中国创业者出海的机遇窗口伴随这次计算革命已经到来,云计算正在孵化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体。
  第四次计算革命到来
  第一次计算革命发生在1 000多年前的中国北宋。由于商铺记账需求,算盘应运而生,堪称“手动计算工具”,人类第一次采用工具加快了计算速度。账本和算盘的结合将计算工具与经商财务紧密联系起来,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北宋经济体占据全球GDP的22%。
  17世纪的欧洲孕育出第二次计算革命,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为了解决大量人口统计的需求,于1673年发明出第一台手摇机械计算器,可视为“半自动计算工具”,并率先提出了“人口数量决定国家经济”的产业理论,以人口数据推动了德国建国。这一次计算速度的提升对18、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大航海殖民影响深远。
  此后计算工具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1946年第三次计算革命开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克利、艾克特两位科学家研制出全球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立刻投入到二战的弹道计算中,并用来测试氢弹模型。ENIAC将计算速度呈几何倍数地提升到每秒5 000次运算,是“自动化计算工具”的代表作。同时代另一个伟大的发明,“数据库”,能够将小规模数据长期储存、离线快速分析,“计算机+数据库”的科技范式,为大规模普及电力革命和信息革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
  21世纪初,由于摩尔定律逐渐丧失魔力,计算机难以凭借高成本、有限计算力、离线计算速度满足互联网上疯长的电子商务需求。2007年前后,美国的谷歌、亚马逊和中国阿里巴巴三家互联网企业几乎同时开始研发具有前瞻性、通用性、分步性的云计算基础技术。大规模、网络化、高度自动化的新一代计算平台横空出世,手机、可穿戴设备、VR眼镜、智能家电、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工厂、机器人等任何轻量级的智能终端,只要通过物联网接入云计算服务,立刻能够获得全球海量的计算能力,云计算掀起了第四次计算革命。
  截至目前,第四次计算革命仍在快速演进,云计算处理后的大数据正在从分布式数据库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存储结构转移,“云计算+区块链”作为领先的“网络化计算工具+网络化存储工具”,由互联网公司率先创造了新一代新商业模式——平台模式,并吸引所有传统产业向“平台模式”转型升级。包括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全球市值最高的7家公司均是由云计算技术支撑的智能商业模式的互联网企业。
  云计算孕育的“智能产业”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第四次计算革命正在促进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创新型企业走向“平台模式2.0”(平台模式1.0仅有网络协同,2.0包括数据智能)。大量中国企业正利用云技术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争取“高维竞争”优势。根据湖畔大学教务长曾鸣教授的《智能商业二十讲》,我们深入分析阿里云生态圈中创新型企业转型成功范例,研究出走向下一代“智能商业”的三维路径:数据技术、网络协同和精准产业(图 1)。
  “数据技术”赋能产业链重构
  数据技术(Data Technology,简称DT),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线服务实现“去中介化”,产业链精简与弹性服务。传统行业经过分工细化,产业链逐渐变长,交易成本不断上升,各环节效率参差不齐。因此波司登、吉利、比亚迪等企业通过上云构建“在线营销”平台,直接面对中国7亿网民销售新产品,跨过产业链多个中间环节收集终端消费者数据,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同时,这些企业在云上形成数据闭环,汇聚运营品牌粉丝群体、低成本获取潜在客户、加速产品优化迭代。
  此外,线上渠道大促、秒杀、直播、导购等独特场景,为整条产业链带来贯穿营销、交易、支付、物流、售后各个环节的业务量洪峰挑战。天猫“双11”期间带来的快递量瞬间飙升,促使中国邮政借助云计算弹性支撑当日5 000万件的包裹洪峰,是平日负载的8倍,每日数十亿次数据操作,上云既有效保障了突发性快递业务峰值,又避免了平日大规模服务器闲置带来的投入产出问题。同样,在一年一度的“春运”中,12306订票网站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400亿次,相当于全国每人每天访問30次,庞大的访问量,使铁总公司服务器不堪重负,网站拥堵、崩溃时有发生。当铁总公司将占到85%系统访问量的余票查询业务上云之后,依托公有云的弹性运算能力,网站拥堵、崩溃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旅客再也不必彻夜排队买票。


  第二阶段:多产业链协同,实现“去边界化”。当一家企业的不同子品牌、子公司业务上网上云后,会形成多行业、多渠道的客户群、数据湖和服务链条。这就需要企业改变原有组织架构,打通众多数据孤岛,在云上快速实现互联网级的企业架构,以共享服务中心构筑“应用中台”,以一体化数据生产线形成集团级“数据中台”,利用线上线下多品牌渠道收集到的多维度数据定制“统一用户画像”,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所有服务场景。这样,消费者在衣食住行场景中就能够享受到统一标准的优质服务体验,避免了“服务鸿沟”。
  例如,中信集团基于阿里云研发“中信产业云网”平台,逐步构建起横跨金融、文化、餐饮、制造等56个行业子公司的数据中台,为每一位外部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体验,并将13万中信人连接在移动社交平台上,通过业务在线、职能在线、决策在线实现“平台+应用”的大协同战略,现在中信重工、中信证券、中信书店等子公司在集团云上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快速创新业务,拓展新服务边界。   第三阶段:全产业协同网,实现智能商业。当企业拥有了全渠道营销、数据中台之后,会针对回流的宝贵商业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采用智能算法实时发现潜在客户、需求变化、生产问题、服务短板,最大化数据资源的商业价值。
  例如协鑫光伏与阿里云联手研发光伏切片产业的“工业大脑”,发现关键成功参数,持续提升良品率,良品率提升1%,意味着每年节省上亿元成本。杭州交警采用阿里云ET“城市大脑”,实时分析全市上千路道路摄像头的视频数据,靶向治理拥堵路段,辅助交警调优红绿灯算法,实现全局效率最优,自动监控违章停车等违法行为。试点实施后,部分长期拥堵路段车流量净增11%,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萧山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大幅缩短50%,“城市大脑”在云端将数据智能与网络协同优势全面融合。
  “网络协同”催生平台经济
  “网络协同”是平台经济的重要特征。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与节点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一个好的商业平台则是能够形成网络协同效应,内生用户加速增长。按照菜鸟首席战略官陈威如教授的《平台转型》定义来看,平台上的物种(角色)就是“边”,“跨边协同”通常在不同物种间发生。卖家(或服务商)越多,海量多样化的商品吸引来的买家就越多,而买家越多市场越大,就会吸引更多卖家(或服务商)进入。淘宝、滴滴和ofo等都是因为“跨边协同”而构筑起平台经济。


  “单边协同”则发生在同一物种间,例如淘宝上卖家KOL(意见领袖)与粉丝买家产生吸引力,“淘工厂”服务的众多小型工厂之间共享产能、协同合作、共同接单、柔性生产,支付宝用户之间、钉钉企业用户的老板与员工之间都具有很强的单边协同性,否则无法进行转账、讨论交流。
  网络协同分为三个阶段:(1)实体商业模式因未接入网络,通常具有范围小、周期长、信息不对称的产业链协同,例如传统零售业中“牛鞭效应”会引发生产浪费、库存问题。(2)云上的平台模式天然具备“跨边协同”,在线数据传输快,信息透明度高,例如“卖家-买家”、“共享单车-骑车人”的互相促进关系。(3)当平台进化到生态阶段,则同时具有“跨边协同”和“单边协同”的效应。例如淘宝生态圈孕育出同类兴趣喜好的买家、设计师、网红、供应商社群。平臺模式、在线生态圈不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而是整个传统产业的商业红利,当企业上云后,或成为高频、海量、刚需的平台;或成为平台上的“物种”,云上产业升级的价值空间极大,网络协同性会创造出每个行业的BAT。
  “精准商业”奠定智能基础
  数据智能为企业用户、消费用户提供互联网时代的精准商业。以精准广告、精准零售、精准生产、精准运输、精准服务为目标,精准商业通过云上大数据的快速流动打穿了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避免资源的低效流转与浪费。以零售行业为例,针对某一位用户,可以在众多商业场景中利用智能设备与传感器采集其线下行为数据,并与线上消费数据比对融合。“消费者画像”、“供应商画像”随交易增长愈加精准,平台随时掌握细分客群的喜好变化,算法实时个性化推荐新款商品,快速返单、小批量定制,反向设计新品、调整品牌定位,形成C2B(Consumer to Business)、S2b(Supplier to Business)的精准产销,实现库存最小化、生产柔性化、广告精准化。
  上云转型争夺智能商业红利
  “云转型”分为“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转型、“智能化”转型与“生态化”转型四个阶段,前两步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社交媒体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后两步则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新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实现智能化、生态化。
  精准商业是建立在数据技术、网络协同基础上的,这就构成了企业云转型的二维矩阵(图 2)。需要指出的是,这四个云转型象限并无优劣排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行业市场变化,选择最适合的智能商业转型目标:
  (1)云上转型(Cloud-Immigrant Business):传统大中型企业的“互联网+”业务转型,第一步应是迁移上云,从而逐步获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据技术与网络协同能力。传统企业上云有两种转型路径,一是业务渠道先与互联网结合,在云上开展在线营销、在线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如比亚迪、吉利的线上电商销售,中汇货币网的在线数据服务等。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实现“网络化”转型,以靠近消费端的传统企业为主,或由于产业链上游互联网化,以云计算承载峰值计算,如中国邮政等。二是生产线与数据技术结合,利用迁移上云,获得数据智能能力,成功案例如协鑫光伏、天合光能采用云上“工业大脑”,运用数据建模、算法,提升良品率、A品率,实现“智能化”转型,多为靠近生产端的传统企业所用。
  (2)云上升级(Cloud-Native Business):小型双创企业、互联网企业从成立早期就在云上,较早具有网络协同性形成平台模式,需要使用数据智能、区块链等“云技术工具箱”持续创新业务,实现从“平台模式”到“智能平台”的智能化转型。电商、互联网金融、社交、游戏、直播都具有很强的网络协同性,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服务商之间会产生正向飞轮效应,强者愈强。网络多边平台、数据飞轮、智能商业是云原生企业的进化路径,小微企业则会成为生态圈中的一个小平台或新物种(如聚美优品、ofo、饿了么)。
  从最近三年阿里巴巴全球创业者大赛的数百个创业团队样本分析,巨大的产业需求吸引大量中国云上创客从商业创新的消费互联网快速切入科技创新的产业互联网,后者拥有更大的商业价值。例如创业公司运满满在云上研发的车货匹配平台日交易额15亿元,汇聚全国95%的货运信息、80%的重卡司机,2016年交付了高达4500亿元的交易货物,晋级独角兽。


  目前在医药健康、汽车运输、能源化工、房产建筑、农业种植等市场中,大型传统领军企业与云计算公司跨界合作,在云上正在重构新兴产业链,例如中石化采用阿里云和天猫中间件架构,打造工业品电商“易派客”平台,汇聚3.5万家优质供应商、11万工业企业,第一年累计交易额达902亿元,正沿“一带一路”出海,拓展全球工业贸易、供应链金融业务。
  协鑫光伏、天合光能、固德威正在阿里云上重塑整个光伏产业链,工业专家与数据科学家正在云上携手研发“工业大脑”,大幅提升良品率、降低能源能耗、预测生产线故障。如协鑫光伏的生产良品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每年能节省上亿元的生产成本,成为首个“中国智造1%”的灯塔型范本。现在ET工业大脑正在为能源、化工、环保、汽车、轻工业、重工业等各领域制造企业赋能,以机器智能“换道超车”领先美国、德国。
  云计算让数据更透明、让产业链每个环节实现实时同步,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边界正在消失,每一家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都在加速进化为云上智能商业体。
  云转型技术战略:从云IT到云DI
  企业正在面临来自跨行业、跨规模、跨维度的720度全方位竞争,智能商业是超越所有“颠覆者”的创新神器。若想决胜未来,必先颠覆自己。企业的CxO(CEO、CFO、CSO、CDO、CIO、CTO等)都应认真考虑支撑起智能商业的云转型战略,尤其需要注意这三个重要發展阶段(图 3)。
  第一阶段是建设期,如水、电、煤一样,“云”成为新商业基础设施,在企业内部用云计算替换传统IT资源。价格永远是同质化竞争的杀手锏,像没有线下机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一样,尝试以对手1/10以下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会让新商业物种脱颖而出。云计算对在线营销、业务峰值等场景的全程保障,会帮助企业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创造出新的获客场景与客户需求。以蚂蚁金服、众安保险、浙商银行为代表的许多创新型中国企业在2012至2015年云端升维,重塑产业规则,在原有基本饱和的国内市场环境中挖掘出可观的新商业价值。
  第二阶段是运营期,在原有产业链范围内利用“云DT”技术运营数据中台。以云上企业级互联网架构为设计思路,形成跨事业部、跨品牌、跨企业的“共享服务中心”,即企业的数据应用中台。遵循“一切业务数据化”的原则,寻找、汇聚具有潜在价值的在线数据资源,持续运营数据中台,在线发现问题并灵活重构业务流程,实时发现用户需求创新服务内容。以中信集团、特步、茅台、杭州政府为代表的多元化集团、多品牌企业、多职能政府、智慧城市、多产业园区在2016至2018年率先以应用中台部分取代原有ERP等固化平台,在云上构建起实时更新的数据中台,开始实践数据商业化。
  第三阶段进入创新期,在多个产业范围内利用“云DI”数据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商业,由多个智能产业平台组成跨行业的数字经济体。以云上数据中台为基础,遵循“一切数据商业化”原则挖掘数据价值,高度自动化地组织不同产业链的优质资源,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同时,优化算法持续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业务边际收益,支付海量数据的存储成本。以蚂蚁金服、今日头条、饿了么、滴滴等少数云原生企业正在智能商业的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伴随数据智能成本下降、技术使用难度降低、专家人才逐渐丰富,我们大胆预测在10至15年后,智能商业将成为每一家企业业务、个人生活的标配,以算力、数据、算法为基本原子组件构筑出的智能商业体,会为你动态推荐、交易、交付最适合你的美食、商品、住房、学校、伙伴等各种高价值资源。
  与此同时,需要提醒的是,企业应该战略性地推进云架构、云组织和云商业的同步配套转型,不必追求一步到位,而应利用数据技术快速找出实际业务问题与根本原因,采用最恰当的云技术包加以解决。
其他文献
拥挤嘈杂的医院、啼哭不止的患儿、心急如焚的家长、焦头烂额的医务人员……2018年初,一场流感席卷全国,让“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的景象成为各大医院儿科门诊的真实写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这场流感的发病率是过去三年平均数值的两倍。在庞大的流感病毒检测工作量面前,一些以手工检测为主的医院检验科显得力不从心。然而,归功于一台名为奥特满的POCT神器,上海一些三甲医院与儿科医院在此次
期刊
要看今天互联网大公司的“权力”,先从清代官场上的怪事说起。  乾隆五十七年,经过数年讨伐尼泊尔的战争,被乾隆帝当儿子养大的福康安从西藏得胜班师回朝。有户部书吏竟向他勒索军需报销费,福康安大怒道:“小吏竟敢向大帅索贿?”书吏答道:“如果不赏我这笔大钱,报销之事就要办三年,皇上怪罪下来,必兴大狱。我这是为您着想啊!” 福康安无奈,只好赏以巨款。  乾隆时期的学者邵晋涵一针见血地指出:“今之吏治,三种人
期刊
四年一度的男足世界杯本月在莫斯科拉开帷幕,作为和平时代的“国家战争”,世界杯关乎国家颜面,自然会抓住各国人民的眼球。中国男足再次无缘盛会,沦为看客,中国球迷们也只好去期待下一个四年和新一茬球员。  相对的则是日本队这样的“别人家的孩子”,自从1998年首次打进世界杯后,一届不落,并从任人宰割的鱼腩,变成了二三流强队。日本女足更是在几年前夺得了女足世界杯冠军。无论男足、女足,日本队都曾是中国队眼中的
期刊
科学革命是无知的革命  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写道:过去五百年发生的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  赫拉利提到,在十五六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图出现大片空白。此前的世界地图上并没有空白的空间。对于未知的区域,人们要么一笔未提(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要么画上想象出来的怪物和奇景(同样是不知道自己不知
期刊
近二十年国内产业一直处于商业模式的快速变化期,从电子商务、O2O、工业4.0、互联网+、IOT(万物互联)、共享经济、无人驾驶到人工智能(机器人),国人不断地在尝试利用新的技术、思维去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仔细检视这些变化或是风口,不难发现,最终仍然要回归到过往商业的本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  但提升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拿制造业来说,企业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碰到质量问题时,到底是出货还是不
期刊
互联网行业涨薪速度持续放缓  从2015年至今,互联网行业企业人力成本上升的速度正在逐年放缓,预计下降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018年。受互联网整体行业影响,初创企业的薪酬增长比例预计将进一步收窄。  在人工智能领域,80后与90后的薪酬差距最小  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早期企业的绝对主力人群,占了本次调研近2万个真实样本的九成比例以上。初创企业中的80后与90后薪酬水平整体相差69%;而受管
期刊
“以前在皇宫里能像她这么骑自行车的,估计只有溥仪。” 镜头扫过一个在故宫骑着自行车的工作人员,画外音说道。这是2017年初播放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一个片段,这部三集纪录片走红之后,已经有1.5万人报名要去故宫博物院修文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成了网红句式,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朕亦甚想你”折扇等文创产品一改先前严肃端庄的设定,“故宫淘宝”公众号有如一匹脱缰野马,把各种
期刊
18年前,我们创立了Basecamp公司。然而近年来,团队却越来越形成一种相似性,比如:我们的员工多以男性为主,而且几乎都是白人。并不是我们想成为这样,只是按照惯性做事情——雇用和自己相似的人。最终,团队就成了这样。当然,我们并不以此为荣。  我这么说,丝毫没有抵触白人男性的意思,只是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这样的团队构成无疑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全球的多样化特征,或者说体现客户人群属性。我本能地觉得
期刊
2017年11月,厦门国际动漫节期间,笔者参与国际动漫产业论坛时,结识了日本星尘传播事务所(Stardust Promotion)艺能二部部长龙野文范,并邀请他观赏了我所在公司主办的虚拟偶像演唱会。三个星期后,龙野文范专程来到北京造访,探讨将其旗下艺人引入中国开展演艺活动的可行性,并就中日影视行业、艺人经纪行业的差异进行了一番有趣的交流。  星尘传播事务所是日本老牌的造星工厂,与杰尼斯事务所、堀制
期刊
2017年11月26日,青年志联合青年文化生态中的商业品牌、青年组织、创投机构、关键媒体,在北京发起“青年日2017://未来自年轻”活动,期望通过展示青年文化的新变化、新趋势与新创造,帮助商业与青年同行,帮助前瞻文化和商业的迭变与创新。  日间“青年趋势与商业创新大会”由青年志联合创始人Zafka作主题分享,广邀逾400位来自国内/国际商业品牌、资本创投机构、商业及文化媒体、年轻新锐品牌等界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