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儒学思想的内在矛盾——兼评黄仁宇对李贽的论述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zhuj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贽有儒学思想且充满了矛盾。李贽生活实践之大节明显受制于儒学,言论却极力诛伐儒学。由于受儒家事功观念影响,李贽有较浓重的马基雅维利意味。出于对宋明理学之极度厌恶,李贽又有较浓重的路德意味。李贽儒学思想的内在矛盾与他对生命与生活之道的关注和探寻有关,也与穆斯林文化背景有关。
其他文献
香港方满锦博士《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研究》修订本①(《论诗三十首》简称《论诗》)一书,分绪言、近世《论诗》之研究成果、《论诗》之专题探索、《论诗》之辨正探微、《论诗》对后世论诗绝句之影响、结论六章。现就其学术理念、特色成就及美中不足,作简要评述。
2015年1月18日,由民族出版社、民族音像出版社和乌鲁木齐一帆电子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福乐智慧》汉语诵读版首发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司马义·铁力瓦尔地,文化部原部长王蒙,
无调性三音组是指由三全音和小二度音程构成的三音组,在勋伯格早期作品及桑桐《夜景》和《在那遥远的地方》中被大量运用,但两位作曲家在具体使用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章在构建无调性三音组的组合形态及模式的基础上,来考察勋伯格和桑桐作品中的三音组形态,并将他们的使用模式进行比较,进而揭示二者的异同。同时,阐述桑桐如何通过三音组的选择性运用来实现无调性音乐的民族化。
2019年7月10日至8月10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承办的“2019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圆满结束。本次项目的培训历时一个月,共招收来自各专业院校、音乐团体包括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共计18个少数民族35位学员。
世界民俗学大本营芬兰近50年的民俗学理论发展为世人所瞩目,而这些发展主要与芬兰民俗学代表人物劳里·航柯的民俗学学说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理论贡献表现在六个方面,即民俗学理论、意义研究、信仰、经验和叙事、功能主义和民俗生态学、比较史诗研究、芬兰一乌戈尔人神话和丧歌研究.他基于国际化比较的视角,重视民俗学田野作业的经验研究和理论实践,对芬兰学派的历史地理方法提出反思并加以发展.他提出的一些重要的理论方法和分析框架对当今的民俗学者仍然有重要价值,如民俗过程、民俗的超级意义、短篇叙事、传统的适应性、精神文本、文本化
该文译自《新格罗夫歌剧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Opera, London, 1994)第三卷中“歌剧”辞条的第三部分。
夏国琼,中国第一代女性钢琴演奏家、教育家。1929年9月至1936年2月,考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攻读钢琴主科和大提琴副科。20世纪50年代执教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与李翠贞、范继森、李嘉禄、吴乐懿一起并称钢琴系“五大骨干教授”,培养出周广仁、顾圣婴、李名强、殷承宗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钢琴家,使上音钢琴系被西方乐坛所瞩目。2015年恰逢夏国琼百年诞辰,作者结合校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工作的需要,基于院藏文献,记述夏国琼就读国立音专期间的事迹,以表达对先生的深切怀念。
蒙古文古旧抄本《关公圣帝与貂蝉女论史》曾被蒙古文古籍目录著录四种传抄本,然而这些抄本迄今未曾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文章首次对这些传抄本的版本及其收藏情况加以简要介绍的同时,通过对今存相关文献实物的文本比对,初步确定了这些抄本系一部鼓词《关公盘道》的散文体蒙译本。并认为该译本是一部情文并茂的蒙古族翻译文学的经典佳作,反映了古代汉文戏曲在蒙古地区书面流传的事实,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锡伯族叙事诗《荞麦花开》,取材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的前半部分,是不拘泥于原著故事框架进行的再创作,是一篇独立完整的长篇叙事诗。现已出版的《荞麦花开》有两种版本,其结构层次和故事情节基本相同。长诗运用虚构、比兴等方法刻画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跃然纸上,以其独特的言行和性格特征获得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2015年4月26日至30日,《民族文学研究》主编汤晓青及编辑部成员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考察湖南省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批评状况,特邀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暨南大学姚新勇教授、大连民族大学李晓峰教授作为学术顾问,并与当地文联、作协及吉首大学、怀化学院等联合召开了“湖南省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及批评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