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道德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面教育德育为首,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道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必然,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色和主体。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地安排道德教育的内容,具体、灵活而有效地渗透道德教育,妥善地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道德教育 理解差异 把握原则和方法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不仅是人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而且是人认识世界、持续学习的工具,同时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独特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无不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呢?在语文教学和德育学科课程教学中,虽然都涉及道德教育,但二者具有显著的不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正确合理地把握道德教育。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正确理解语文教学与德育学科之间的差异
  语文教学和德育学科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各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不同,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步骤上也存在差异。
  1.德育学科的课程目的是直截了当的,而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是潜移默化的。在语文课中渗透道德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和阅读分析能力,它是强调一种语言文字方面的基础训练,而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结合课文实际,从语文教材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出发,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2.道德教育是观念性的,以理性为主,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是情感性的,以感性为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一般是通过抓住其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来打动学生,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具体特点随机进行。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而且对落花生产生敬佩之情。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认识的形成做了准备。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预定的情境,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收到震撼心灵的效果。
  二、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在语文教学渗透道德教育。这种渗透性的教育具有趣味性,语言应具有生动性,生动语言渗透会让学生沉浸在美好的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例如: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时,教师用生动朗读,激发学生对小松树的不满,从而感受到小松树的自满、得意,教育学生做一个谦虚、低调、不嘲笑别人的好孩子。
  2.在语文教学中要使道德教育具有多样性,注重内化。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避免千篇一律的“满堂灌”,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渗透德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说话“春天来了”时,带领学生到野外寻找春天。孩子们好奇心强,一到野外就兴趣盎然。借机向他们提出一些有关春天的问题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事物。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说出了各自的答案,无形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注重把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使人健康成长的积极情操。很好地将德育融进课堂教学,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蚕姑娘》时,始终把“蚕姑娘”的献身精神当作教学的主线,深入发掘教材的中心目标,让学生自觉学习“蚕姑娘”奉献自己,为人类作贡献的精神。
  4.创设情境,激起共鸣。教师在上课时,应有效地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兴趣,激起共鸣,激发道德情感,从而促进道德行为的形成,进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在教学《我叫“神舟号”》时,让学生扮演角色,体会神舟号的作用及其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探究科学的欲望,树立立志做一个科学家,为祖国作出贡献的决心。在高年级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迹的文章,文中优美动人的语言似甘露沁人心脾。这些文章里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激情。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创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不能丢弃道德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对道德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能够积极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完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正确把握道德教育的功能,使语文教学更加完美有效。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搞好阅读教学,对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活动的根本价值在于为人的发展提供食粮,它把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产品提供给每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的灵魂,丰满他们的血肉。  一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如何?就乡村普通中学而言,在应试教育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答疑惑,古人已将师者的职能加以延伸。新课标对教师有所要求:强调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注重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加强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而且要成为人文精神的传播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应当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勤学多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称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切为了每位学
摘 要: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而言,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巧妙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互补兼容,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误区 情感教育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
摘 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学负担过重,老师和学生身心俱疲,课堂效率十分低下。此外,初中语文教育的课时不断减少,这更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压力。本文分析了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益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语文学习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发散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阵地。在玩中学、学中玩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方法,本文从引起兴趣、激发兴趣、满足兴趣三个方面阐述了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学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兴趣培养    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兴趣影响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小学生的学习活动
本文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Apriori方法,对寒痹型腰痛病证的中医古代文献内治方药进行研究,通过对药对进行数据挖掘,结合中医治法理论,归纳寒痹型腰痛病证的常用药物药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