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红色文化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常态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红色文化中体现的价值观是支撑中华民族从革命到建设、改革的重要动力,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传承和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大学生肩负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广大青年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自觉投身到中国的建设征程中.红色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天然优势,可以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有效途径.就目前研究来看,各校都尝试依托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但是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本文旨在研究依托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发挥校园育人的主渠道、开展与社会相结合的实践、形成多方协作的良好机制,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常态化建设.
其他文献
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工程制图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学过程发现空间思维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是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导致三维几何重构时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交替过程不顺畅,即
摘 要 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是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是职业院校安身立命之本。德育工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许多职业院校中存在对德育工作重视不足,工作队伍配备不足、授课方式单一等共性问题,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多措并举,促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 德育工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融合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双重优势,既可确保教师便捷、高效教学,亦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巧妙教学设计,实现全方位、立体式教学,由于这一教学
在高校微课资源建设中,存在共享平台建设迟滞导致微课资源共享率低,以及教师对微课的管理无法满足等问题.从先秦“采诗”制度对“链接式微课资源库”建设的构想,具有低成本管
“十四五”和今后一段时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升级改造,需要考虑产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毕业生创新能力、跨学科整合能力等.基于产业需求的计算机科学与技
为契合高校课程思政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两方面要求,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依据专业的毕业要求各指标点,设计了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目标,分析了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领域教学知识(PCK)是反映教师专业性的关键.在领域教学知识的三部分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内容的知识,即核心经验.本研究以幼儿教师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为线索,以数学理解理论
在"空天地"智能感知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本文针对测绘工程专业"变形测量"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研反哺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通过科研成果进课堂、理论授课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课程考核体系优化来实现,实践表明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在测绘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以及科研论文方面成果凸显。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喀斯特地学教育和科普文化资源.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推进地学文化建设是地质公园的基本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