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三大规律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66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纵观洋思、东庐、杜郎口、3个学校的案例,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有三大规律可循。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一堂课总要从“先学后教”的“学”字开头,这个“学”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阐明了“先学后教”的心理学依据。维果茨基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必须依靠教师或同学的帮助、点拨、启发、引导才能解决。从专业角度来讲,有效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而“先学”就是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教”就是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先学后教,关键在于以学定教。预习重在解决学生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即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通过预习,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自己不能独立解决,需要通过教师或同学的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看来,预习提纲或预习任务的设计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任务设计太笼统、太简单,教师则收集不到来自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以学定教也就失去了问题的支撑;任务设计太难,则容易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难以衡量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从而造成预习的假象,不利于教师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因此,预习提纲或预习任务的设计应有利于衡量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有利教师收集来自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有利于以学定教。
  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实践证明,并非所有内容都可以“先学后教”,对于学生初次接触的知识,如初中生刚刚接触文言文,他们连读都不会,又怎么能理解课文,课文不理解那就什么都谈不起来。初中生学习英语音标,以及一些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定理等,必须教师“先教”,学生“后学”。但是,教师的这种教是为了不教,着眼点在于导向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三、以练激学,亦练亦学——学会了才有兴趣
  要做到“以练激学”,应当做到增强训练的趣味性、探究训练的新颖性、注意训练的灵活性和讲求训练的独创性。
  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堂达标和限时作业就是让学生学会的最佳选择。学生学习“无趣”或者“厌学”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的缺陷积累少,对新知“学不会”。所以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就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新颖性、灵活性。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抓得到。那样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有效教学不外乎这三大规律。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关键在于学生的学,要想使学生认真的学,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教法,追求有效地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几年的教学生涯让笔者深深感觉到学生课堂思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思考才能让学生拓展思维,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根据文章不同体裁和题材,教师相机应用问题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肯定他们的思考成果,让学生成为课堂思考和文本解读的主体。  在此仅以《我与地坛》为例,展示笔者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探究法的具体操作运用。  《我与地坛》是一篇很优秀的“生命体验”散文。高一学生对散文阅
期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索的方式去研读语文学习中的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建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对文本中的问题或文本的某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自主感悟和主动发现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理解,并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是童年向青年转变的关键时期,初中生通过小学六年的学
期刊
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人肝肠寸断,“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引得人探赜索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些有失公允的评论却又损害了《孔雀东南飞》的艺术魅力,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这实在令人遗憾。最突出的就是,说焦仲卿性格懦弱,不敢直接抗争,只是消极反抗。  事实上,焦仲卿的性格是刚强的,对封建家长制乃至整个封建礼教进行了直接的激烈的反抗。他的反抗和刘兰芝的反抗是等质的。焦仲卿完全
期刊
文言文不同于浅显、明白、易懂的白话文,它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时代越久远,越枯燥无味,越艰深难懂。文言文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究其原因 ,我觉得有如下几种: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除了与教材本身直接相关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切服务于考试的功利思想禁锢了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对文言文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
期刊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想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从爱上语文课开始。  我用五个“精”来概括:  1.精心准备。不仅包括老师的精心备课,在这里更是指学生的精心准备。遇到以前教的学生高悦现在上了高中,回来看我时,对我说:“老师,好怀念以前的语文课啊!现在高中
期刊
我曾就“中学生该写些什么样式的文章”、“应如何进行作文训练”这两个问题和多位语文教师进行了交流,感到有不少疑问。我想,这不仅是我个人的疑问,也是许多语文教师的疑问,因此,在此说说自已的一些想法,以求得同仁的斧正。  一、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初中写作教学可以说是处于“低谷”状态,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写作的思维特点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忽视了它最本质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忽视
期刊
随着文言文分值比例不断加大,文言文复习已经成为语文决胜高考的关键之一。由于中国语言的特殊性,古人口语与书面语的分离,再加之古人离我们时间比较久远。这更增加了我们学习古汉语的困难。特别是高三复习阶段,将高三的古代汉语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复习,难度之大便可想而知。能够有效地进行文言文复习从而提高分数,是同学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这里我提几点复习建议,希望能为广大高三同学的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一、以学生所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我们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缺乏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缺少阅读时间、缺少阅读书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师要认真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
期刊
在当今学校教学中,为什么最优美、最生动的语文却让学生越来越不重视,越来越反感?是什么偷走了语文的美和活力?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盲区误区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低效无效环节?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而无趣,学而无法,学而无果,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在此,我想仅从语文学习的第一步——预习环节中出现的诸多陋习入手,来探究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途径。  一、放任自流或要求过死,导致学而无趣。放任自流主要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方面提出了新的目的要求,对写作提出了新的理念,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作文指导。   所谓开放性的作文指导,是指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