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随笔写作教学的开放性特征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cs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方面提出了新的目的要求,对写作提出了新的理念,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作文指导。
   所谓开放性的作文指导,是指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不套用死板的评判标准,而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在学得有关作文知识、掌握作文技能的同时,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氛围,在作文中获得更多的个性张扬和思维发展。
   随笔写作教学就是最好的开放性作文指导。开放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开放
   随笔写作教学给学生作文“松绑”,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写作心境,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在随笔写作教学理念下,教师制订的目标具有开放性:面向全体学生的写作目标有层次性,面对不同学生的写作目标有个体性,面向现代生活的写作目标有交际性,面对非命题的写作目标有多元性。
   二、内容开放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历过的事情有很多。学生熟悉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写作题材。哪怕是一件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在笔下自由表现。既可以写真善美,又可以写假恶丑;既可以写生活的真实,又可以写合理的想象。社会现象透视、阅读书本随感、影视评论、体坛纵横、思想杂谈、欢乐与苦恼、眼前一瞬、人生感悟,都可以表达于笔端。生活有多宽广,随笔写作的选材范围就有多宽广;生活有多丰富,随笔写作的内容就有多丰富。在这里,思想可以穿越时空,自由翱翔;内容可以涵盖历史,无所不包。写什么,完全让学生自由选择。
   三、指导开放
   老师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指导学生写作文,唯恐学生 “跑题”,于是一步一步、仔仔细细“手把手”地教学生写作文。而随笔写作教学,教师采用多种指导方式: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但不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用何种观察方法;教育学生写作要有顺序,但不指导学生选择何种顺序写作;指导学生明确题意,但不去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感悟题意;在学生有困难时指导,不让指导成为学生构思的定势影响。
   四、写作开放
   学生的写作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学生可以随时写,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写作。写作也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甚至在社会其他地方,阅览室、电视机厨、床头、餐桌都是写作的场所,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到随笔本上。日记、周记、微博、博客、 随感、书信,喜欢用哪种形式就用哪种形式,完全自愿,教师不作限制。自由选择文体及表达方式,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教师不规定写法,不定框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五、评价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评价建议“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写作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因此写作评价关注学生发展,进行多层次、多元化评价。随笔写作教学的开放性要求把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以鼓励为主,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写作的乐趣。采用自读自评、互读互评、教师点评、社会家长参评等形式,通过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只有开放,才能全面提高和强化写作主体的综合素质,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也可以点亮整篇文章。在现行初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成功运用细节描写的例子。这些成功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学经典的魅力。我们可以通过品读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内涵和作用,掌握常见的细节描写的方法,从而在习作中尝试运用细节描写来提升文章品质。  一、明确概念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
期刊
几年的教学生涯让笔者深深感觉到学生课堂思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思考才能让学生拓展思维,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根据文章不同体裁和题材,教师相机应用问题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肯定他们的思考成果,让学生成为课堂思考和文本解读的主体。  在此仅以《我与地坛》为例,展示笔者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探究法的具体操作运用。  《我与地坛》是一篇很优秀的“生命体验”散文。高一学生对散文阅
期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索的方式去研读语文学习中的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建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对文本中的问题或文本的某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自主感悟和主动发现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理解,并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是童年向青年转变的关键时期,初中生通过小学六年的学
期刊
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人肝肠寸断,“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引得人探赜索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些有失公允的评论却又损害了《孔雀东南飞》的艺术魅力,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这实在令人遗憾。最突出的就是,说焦仲卿性格懦弱,不敢直接抗争,只是消极反抗。  事实上,焦仲卿的性格是刚强的,对封建家长制乃至整个封建礼教进行了直接的激烈的反抗。他的反抗和刘兰芝的反抗是等质的。焦仲卿完全
期刊
文言文不同于浅显、明白、易懂的白话文,它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时代越久远,越枯燥无味,越艰深难懂。文言文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究其原因 ,我觉得有如下几种: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除了与教材本身直接相关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切服务于考试的功利思想禁锢了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对文言文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
期刊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想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从爱上语文课开始。  我用五个“精”来概括:  1.精心准备。不仅包括老师的精心备课,在这里更是指学生的精心准备。遇到以前教的学生高悦现在上了高中,回来看我时,对我说:“老师,好怀念以前的语文课啊!现在高中
期刊
我曾就“中学生该写些什么样式的文章”、“应如何进行作文训练”这两个问题和多位语文教师进行了交流,感到有不少疑问。我想,这不仅是我个人的疑问,也是许多语文教师的疑问,因此,在此说说自已的一些想法,以求得同仁的斧正。  一、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初中写作教学可以说是处于“低谷”状态,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写作的思维特点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忽视了它最本质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忽视
期刊
随着文言文分值比例不断加大,文言文复习已经成为语文决胜高考的关键之一。由于中国语言的特殊性,古人口语与书面语的分离,再加之古人离我们时间比较久远。这更增加了我们学习古汉语的困难。特别是高三复习阶段,将高三的古代汉语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复习,难度之大便可想而知。能够有效地进行文言文复习从而提高分数,是同学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这里我提几点复习建议,希望能为广大高三同学的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一、以学生所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我们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缺乏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缺少阅读时间、缺少阅读书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师要认真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
期刊
在当今学校教学中,为什么最优美、最生动的语文却让学生越来越不重视,越来越反感?是什么偷走了语文的美和活力?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盲区误区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低效无效环节?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而无趣,学而无法,学而无果,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在此,我想仅从语文学习的第一步——预习环节中出现的诸多陋习入手,来探究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途径。  一、放任自流或要求过死,导致学而无趣。放任自流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