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实践

来源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y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文章以山西省图书馆多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实践为例,阐述了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工作,既丰富了自身的服务内容,同时也强化与延伸了其社会职能,对于图书馆各项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G251.5;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7)06-0031-04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e of Libra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Taking the Library of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OU Qian
  (Shanxi Library, Taiyuan Shanxi 030001, China)
  Abstract: Libraries have unique conditions and advantages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aking the Library of Shanxi Province’s many years working experience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a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librarie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can not only enrich the service content of their own, but also strengthen and extend their social function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brary work.
  Key words: librari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actice; significance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新要求,明确指出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脉的重要象征,也是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作者简介:周茜,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决策信息咨询工作。E-mail: 413321286@qq.com
  山西省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社会职能作用,发挥知识中心、信息中心和社会教育中心的独特作用,向公众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方式方法,展示山西省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保护本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实践。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他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2005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建立名录体系、传承人制度,建设文化保护区,加快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传习所等基础设施,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这些年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单从数量上考量颇令人振奋:截止到2016年末,国务院已经公布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化部共认定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文化生态保护区18个;入选国家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达39个,在世界上是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2]。
  山西有着“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美誉,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人瞩目。在国务院已公布的4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西占了116项,保护单位168个,居全国第三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403项,保护单位723个。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剧、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中医药、民俗等16个类别,如此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全、价值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是山西省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3]。
  2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责任和意义
  2.1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密不可分   文化部原副部长周和平曾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各族人民创造与时代相承与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它的原创性是各族人民创造,有它的相承性、时代相承[4]。
  图书馆是保存、积累、传递人类智慧成果的专门机构,发挥着传播信息和发展文化的重要社会作用。图书馆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收藏保存文献的科学方法,拥有大量专业人才,因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能够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图书馆的现代声像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可以为具有多样化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图书馆开办的展览培训、专题阅览都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基地。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5],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图书馆应有自觉意识,关注、参与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整理、开发、保护与传播,并将其明确纳入到自己的日常职能范围之内,积极、主动地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文脉。
  2.2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意义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曾在1974年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四大社会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进行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而人类文化遗产就包括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馆是重要的社会文化机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我们民族的魂是图书馆职责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中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使命是“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公众)艺术鉴赏力,促进科学成就和科技创新;提供接触各种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机会,支持口述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等等”。
  近几年来,各级图书馆在收集、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开始探索和尝试:举办非遗展览、讲座,收集、记录和保存当地民间艺术技艺,拍摄民间传统技术影像资料,建立专题数据库,开设专题阅览室或分馆等。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向社会公众提供和展示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
  方允璋在其《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中对于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做了很好的总结,“社会文明的进步,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图书馆保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适应社会公众‘生活整体文化’知识的需求成为可能。图书馆技术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理论上的意义——图书馆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上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弘扬需要图书馆参与;是对‘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深入诠释”[6]。
  3 山西省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3.1 专题展览宣传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图书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展览,向广大读者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义,增强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更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山西省图书馆在新馆开馆时曾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等文化展览,以“巧夺天工·手艺山西”为主题,分雕塑,堆锦、刺绣、布艺,剪纸,漆器,陶瓷,银器、铜器,晋作家具,砚台和其他9个板塊,共展出了10个国家级项目,17个省级项目,242件(套)展品。
  山西省图书馆还与省工艺美术馆合作,长期在图书馆设立民间艺术文创产品展销区。展销产品涵盖了7个品类的20余种工艺美术品,其中包括晋派砖雕、微缩古建、平遥推光漆器、螺钿漆器、平定砂器、平定刻花瓷、澄泥砚、堆锦等,使广大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作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少儿传习体验基地,山西省图书馆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体验活动,旨在通过积极的引导,向广大青少年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和传统技艺,增进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使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提升了图书馆公益展览品牌服务,同时也为宣传展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了新平台和新阵地,对保护活态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3.2 数字化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当今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越来越先进和丰富。除文字记录方式之外,还可利用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运用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地记录并建立档案和数据库,是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的有效手段。
  山西省图书馆立足于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手工技艺等山西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围绕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本着“全息记录、留存本真、保存基因、支撑传承”理念做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山西地方文化资源库》(一期、二期);拍摄具有地域代表性、权威性、文献性、观赏性的系列文化专题片,如《守望家园——山西传统手工技艺》系列专题片(45集)、《山西戏曲》多媒体资源库、《山西传统民俗文化》曲艺篇系列专题片等已完成或正在制作中。
  一系列特色数字资源和专题片的制作,旨在充分挖掘山西地方文化内涵,抢救保存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3.3 专题数据库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建共享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传统技艺专题数据库,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的数字化存储和管理,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山西省分中心对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利用数字图书馆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整合与加工,建成了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为一体的数据库——《山西风雅颂》数据库。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字、照片以及详细介绍[7],内容涉及传统手工技艺、民间文学、民俗、民间医药、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戏曲共10大类188项。读者只要登录山西省图书馆网站,点击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便可详细了解山西省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悟山西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小结
  文化部在近期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明确指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以人的培养为核心,以融入现代生活为导向,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深入发展[8]。
  图书馆不仅是传播和保存人类文化知识的场所,还应成为向广大群众展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实践基地,让读者通过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和多媒体资料,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精湛技艺,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延伸,连接起历史与当代、过去与现在,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文化氛围,把广大读者引向文化的自觉与自省,使其走向文化的自信与自强。
  参考文献
  [1] 卢璐,杨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模式创新架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18):20-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部2016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发 布[EB/OL].[2017-05-15].http://http://www.mcprc.gov.cn/whzx/ whyw/201705/t20170515_494514.html.
  [3] 王俊宝.非遗游学:山西文化旅游新常态[EB/OL].[2016-11-09].http://www.sxrb.com/sxxww/xwpd/sx/6450140.shtml.
  [4] 许楠楠.周和平:非遗讲究生产性保护 讲究传承发展[EB/OL].[2016-12-11].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61211/4210156.shtml.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 见[EB/OL].[2005-03-30].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 index.php?NewsID=2255.
  [6] 方允璋.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
  [7] 闫石.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科技与创新, 2016(6):61-63.
  [8] 文化部.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EB/OL].[2017-02-23].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3/content_5170224. htm.
  (收稿日期:2017-06-27)
  (修回日期:2017-07-05;编辑:魏民)
其他文献
摘要:朴炳奎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于癌症患者始终强调“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治其身也”。治癌当先“调心”,即调畅情志,是最基本的“扶正培本”手段。对于癌症患者,坚持首先要进行适当心理疏导,做到从心入手,让身心交互作用,以便更好改善癌症患者身体状况。在诊疗思路上,始终坚持精神内守法、坦诚相告法、正确认知法、移精变气法、顺志疏导法、劝诫教育法及综合变通法等
期刊
中国质量标准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GB/T 16986—2018中有以下錯误,特此更正。具体更正内容如下表所示:
期刊
摘要:地方志中的药物记述,是重要的药学历史资料。上海地方志的编纂历史悠久,版本丰富。本文以《上海县志》为例,总结整理了明清至民國时期上海县的常见药物与偶见药物,以及药物出产、使用等相关概况。上海地方志中的药物记述,呈现出连续纂修、体例不断改进、内容逐步充实的特点,记载了药名、别名、生长特性、花茎特点、入药部位、主治病症、品种鉴别等多方面的知识。地方志的药物记述较为真实可靠,是发掘方志医药价值的研究
期刊
摘要: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因股骨头的血流供养受损或中断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从而产生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及功能障碍、跛行等相关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该病发展至后期可致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郭永红教授在临床中应用银质针温针灸对本病进行治疗,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本文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并举验案与同道交流。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银质针;温针灸  中图分类号:R246;R249.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重要职责之一。中医药院校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结合学科特色及读者阅读习惯开展有效的阅读推广活动是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开展的特色阅读推广活动,如“读书月”系列活动、“知书林”讲堂、《本草中国》纪录片展播、“书苑杯”辩论赛、“发现中医古籍之美”系列讲座及校领导荐书等,指出阅读推广活动的实施主体为学科馆员、学生社团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
期刊
摘要:以民国文献刘大鹏所著《退想斋日记》的修复为实例,该文献以各种纸张拼接而成,且背面还有内容。针对这一特殊记载形式,通过对“跟大补小”、“金镶玉”及“接书脑”3种修复技法的对比,探索出适合该文献的最佳修复方法和装订形式,以期帮助古籍修复人员深入感知文献修复工作中修复理念和修复技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退想斋日记》;刘大鹏;古籍;修复;特点  DOI: 10.3969/j.issn.2095-5
期刊
摘要:本文对当前大学生的阅读倾向、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形式进行了分析。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现状入手,讨论了图书馆在中医药文化传承方面应发挥的作用。以贵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该馆阅读推广的3个主要形式:“读经典 颂岐黄”中医经典文化展示活动、“习本草 促技能 传国药”读书文化系列活动、“悅读中医”活动,在阅读推广内容及形式上多有创新。并提出了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阅读推广相融合、建立健全阅读推广机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情况的对比,揭示了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下降,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上升的客观趋势。面对现实,如何保留和发扬传统图书馆学中的宝贵精华,建设以传统图书馆为主,数字图书馆为辅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使得两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提出了见解和思路。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  DOI: 10.3969/j.issn.2095-5
期刊
摘要:何常春认为颈椎病临床辨证多从虚入手,辨气滞、血瘀、风寒湿热,治疗以补益肝肾、舒经通络、止痛为主。笔者通过2年多的门诊跟师学习,归纳总结了何师运用自拟定痛方结合电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思路及治疗经验,旨在为中医治疗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定痛方;针灸;颈椎病;何常春  中图分类号:R246;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0)02-0060-03  DOI:
期刊
摘要:文章从总分馆制的含义及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总分馆制的3种模式:集中式、集中分散式和分散式。以辽东学院为例,分析了辽东学院建设总分馆制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总分馆制模式。只有采取集中分散式模式,制定科学的总分馆运行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总分馆制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7)0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