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老,然后呢?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mingming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鸣犼锦绣已经活了一万八千七百多岁。很小的时候,由于拥有超能力,他被嘲笑为怪物,饱受身世之谜困惑的他意欲轻生,却导致外婆意外离世,这让他在忏悔中虚度了万年。
  他居住的这颗名叫“怒安娜”的星球上,文明的诞生、演进、衰落和毁灭,已数度更替,他见证了上一次文明的毁灭和新文明的重生。他逐渐厌世而选择独居,并暗自保留了上一次文明遗留的科技成果,现今文明的人类对此一无所知。
  厚重不堪的记忆如纷乱的碎片,在他脑海中穿梭、相撞、爆裂,零落成无尽的孤独。他一度沉沦,直到这一次,来自另一颗星球的香沙沙落人的闯入和神秘女孩鹦宝儿的出现,改变了他漫长而索然的生命旅途,他将发现更多关于外婆的秘密,遇见一次温暖的救赎……
  人类自古就在想方设法地追求长生不老,皇帝、权贵、术士,自不必多言。那么,以今人视角,追求长生不老是不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其实,一点也不愚蠢,因为这是人类产生自我意识后发现的一个问题。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有人却不能接受。为什么不能接受呢?因为他对此事产生了自己的看法:我竟然会死?我为什么要死?天规定我要死我就得死吗?但是我不想死。
  那如果有人天生就拥有长生不死之身呢?他得偿所愿了吗?其实,也是一样的过程,他会想:我为什么要这样?是谁让我这样的?他叫我这样我就得这样吗?我并不想这样。
  你看,人总是在追求得不到的东西,表面上想独树一帜,其实内心害怕孤独;表面上想标新立异,其实深深地恐惧与众不同,怕被孤立,怕被遗忘。
  由中国纺织出版社推出的软科幻小说《犼先生:锦绣离人》,深刻反映了生命的存续与恐惧,文化的复兴与没落,情感的寄托与背叛,这一系列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却又矛盾存在着的,需要我们终其一生去追寻,去探索,去解答的种种生命之问。
  书中的主人公鸣犼锦绣,他的父亲是经过基因编辑改造的人,而他继承了父亲的血统,拥有超能力,寿命可以长达万年而不衰老,而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便抛弃了他们。他的孤独从出生便注定了:
  犼儿的记忆里也没有妈妈和外公,两个机器人的外貌和性情都来自外婆生前的描述。妈妈在犼儿刚满月就得病去世了,而外公不久后被毒蛇咬伤,也撒手人襄。从此,只留下犼儿和外婆相依为命。
  外婆,对于鸣犼锦绣来说,是世界的开端,是生命最初的温暖,是他所能想象的爱的模样,所以,外婆的离开,使他的世界彻底失去了色彩,坠入寒冬。
  外婆说的这些话,犼儿根本听不进去。他很想看看异界是什么样子,于是执拗地纵身一跃,跳向深谷。他没能如愿,死拽着他的外婆却身子一甩掉了下去。犼儿赶紧闪电般跟着跃下,在空中抱住这个最爱自己的人。那一瞬间,他只想着去救外婆。
  外婆骨肉寸断,他却毫发无伤。他恨自己,怎么会去寻死,而且还选错了死法。外婆,我的宝贝外婆,怎么才能换回你的命?眼泪蒸发成云,云凝聚成雨,再次落成无边的泪。外婆走了,时光重新轻飘,宇宙再次虚无。世界不是世界。
  鸣犼锦绣拥有超能力,健康并健壮,高大俊朗,不老不死,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可他的世界在外婆死后一
  乔华
  山西省阳泉市作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婚姻像花儿一样》,编剧作品《格调与凯旋夫妇》《面具侠》《蝴蝶行动》等,在影视行业履历颇丰。近年来开始涉足科幻文学创作,其长篇科幻小说《犼先生》系列深受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韩松的好评,并得到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的大力推荐。片灰暗,孤独万年。
  长生不老,然后呢?
  生命的意义究竟为何?私以为,生命重在其厚度,而非长度。往大了说,在于创造和幸福;往小了说,在于我爱的和爱我的人能否幸福。人绝不是能孤立存在的,任何人都是存在于一个有机循环的社会系统中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很多组织保障着我们每天的生活。没有人能离开亲人、爱人、朋友而孑然一世,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寻找理解、认同、赞赏和爱。
  就像本书的主人公鸣犼锦绣一样,直到他遇到需要他伸出援助之手的神秘小女孩鹦宝儿时,他对人间冷暖的麻木不仁开始龟裂,微光射进他的内心,活了一万八千多年的他又重新睁开了眼睛,似乎有一抹亮色,在云顶之上,如外婆的目光。
  穿梭万年,唯爱可期!精彩书摘
  《犼 先生;锦绣离人》
  他最爱外婆。外婆也最疼他。所以,哪怕他今年已经一万八千七百三十七岁了,还是会搂着外婆撒娇。
  对此该怎么说呢,只能说他外婆是个更老的老老老老老……老太太。而他,也许是有史以来,年纪最大、心智最不成熟、撒娇最让人感到肉麻和不适的外孙了。
  “不管他多大,在我眼里都是娃儿。”天底下的外婆都会这么看待外孙。想来,他外婆的体会更要深刻得多。
  不过,他看上去一点儿也不老。混在人堆里,会以为他二十多岁,撑死了三十出头。而外婆,也就是六七十岁的模样。
  可他们从不往人堆儿里扎。自从上一次文明灭绝后,到这次文明重启至今,他们一直离群索居,没跟任何人打过交道,也没让任何人发现他们的存在。这么偷偷摸摸活着,也挺惬意。
  此时,他正驾驶直升机,带着外婆在幽远的森林上空兜风。直升机机身布满了黑黄的锈迹,从仅剩下的几小片涂装来看,之前它应该是墨绿色。如果你在地面上见到这架飞行器,极有可能会把它认作废铜烂铁。然而此刻,这堆废铜烂铁却飞翔得如此铿锵又不失优雅,它顶部的对转双旋翼桨叶高速旋转,尾部还装配有推进式螺旋桨,这种设计,能赋予它超强的机动性和飞行速度。所以,它的身份是军用直升机。用它来观光,再拉风不过了,尤其是它卸掉舱门成为敞门直升机之后。
  这时,主螺旋桨上方,飞过了一群白天鹅。外婆探出直升机,把食指和拇指含进嘴里,冲天鹅打了个响亮的口哨,呼喊道:”娃儿们!天上小心老鹰,地下当心狐狸,它们要敢来就给我往死了揍!还有,要吃好,别紧赶慢赶地不休息,但也别总睡懒觉,耽误了正经事……”
  这可是在三千多米的高空,我唠叨又爱管闲事的外婆!而且,老鹰和狐狸也得填饱肚子啊,捕食和被捕食,根本就没有谁对谁错。他边想边提起总距杆,让直升机爬得更高些,好让外婆跟天鹅的套磁不至于这么费劲。
  透过机舱玻璃向外望去,白鹄旖旎,青山绵延,海天一色。他恍惚间有种错觉,仿佛从史前到此刻,从此刻到永远,这世界都能如此祥和,风柔日暖。
  他知道这想法很扯淡。上次文明存在的一万五千多年里,世界动荡不安,如今肯定也是这样,而未来势必还将如此。所以,他才懒得搭理这世界。
  劲风在机舱内汹涌穿行,可他还是能闻到外婆身上家的味道,这让他安心。那群白天鹅正飞往北方的家,要等到秋天才回来。这次,他想在家多陪陪外婆。毕竟,他一年才回一次家。
  正想着,直升机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眼里的一切顷刻间就支离破碎了。
  “地震!”他慌忙摘下眼罩,翻身而起,拔腿就往屋外跑——刚才呈现在他眼里的所有,是去年回家给外婆过生日时他录的影像。
  房屋在颤抖,灰尘石块扑簌簌往下掉。
  “不!不是地震!”他分明听到了轰隆隆的炮声。他想起了什么,调头往回冲,手忙脚乱地用外衣裹了些東西,这才又向屋外狂奔而去。七拐八绕,他终于从屋门一跃而出,摔倒在一片嶙峋的岩石里。
  空中乌云压顶,山雨欲来。而他所钻出的,是一个异常狭小的山洞口。洞口位于一座玲珑小山岗的底部,四下是荒芜的旷野和森林。他刚才的栖身之所,就在这小山的山体内部。
  一发发炮弹正击中小山,火光烟尘中,山石分崩离析。他连滚带爬藏到一块岩石后,惊恐地向外张望。
  一小股军队正在攻打这座山,他们的敌人就躲在小山后。发起攻击的军人,有的头戴形似斗笠的赤红铁盔,身穿长罩甲,手握细窄的腰刀;有的头戴有护耳和护颈的银色铁盔,身穿甲衣、甲裳分开的绵甲,手持需要用绳子才能点燃火药的长枪——火绳枪。而他们的火炮,有的如猛虎蹲踞在地上,有的装载在炮车上;有的从炮口装填弹药,有的则从火炮的后膛装填;那些火炮射出的炮弹,有穿透力强的实心弹,也有能爆炸的开花弹。这些火炮的共同之处在于都短小精悍,利于行军。
其他文献
梁秉,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人艺一级编剧。主要作品有话剧《谁是强者》、《王建设当官》、《阵痛的时刻》、《冰糖葫芦》,电影《宏志班的故事》,中篇小说《一桩离奇的谋杀案》,报告文学《北京有个宏志班》、《凤凰涅》、《秋凉时分》、《走进“茶馆”》,散文《梁秉散文选》等。    我先交待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本人上学不多,只有小学的文化程度。我的知识积累主要是在18岁来到北京人艺以后,通过自学取得的。提到读书的
问: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布局规划和基础建设,成立出版总署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前身),距今已有70年了。作为中国版本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请您给读者介绍一下版本馆的发展历程。  答:中国版本图书馆是我国唯一专门负责征集、收藏、管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出版物样本的机构,是新中国图书版本收藏的宝库,也是我国当代最完整、最具权威性的出版物数据资源库。  70年来,中国版本图书馆经历了数次隶
吕思勉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9787214135247  2014-11 72.00 元  《两晋南北朝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分政治史,社会经济、文化史两部分。系统而深刻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这段充满战乱的时期,论述了这段特别时期内的政治、文化特点。作者旁征博引,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杨一枫  《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主编编辑、记者,河北省滦平县人民政府县委常委、副县长。代表作包括《发现天津卫》《谜一样的宁夏》《寻找老北京的影子系列》等。  这是一本扶贫干部的“扶贫笔记”,是扶贫干部、人民日报社主任编辑、记者杨一枫的切身体验。书中有人、有事、有情、有感、有思,是扶贫干部深入扶贫一线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散文作品,让人在作者自然流畅的文字中,感受扶贫干
《环球人物》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是国内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综合时政类期刊之一。杂志以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高端人物为报道对象,突出全球视野,兼顾时效性、权威性、可读性,一系列重大选题受到读者和业界广泛好评。《环球人物》是中国邮政畅销报刊、全国“百强报刊”,也是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和达沃斯论坛入会重点阅读刊物。  反对医改市场化(2006)  在美国的朋友问李玲,回国工作的
版本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版本是相对于作品而言的,它与作品相关联,又游离于作品之外。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版本是出版人的安排。对各种版本的喜爱与选择,体现了出版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当然,出版人作为读者,那是有限选择;而作为编者,却能创造无限。  我喜欢比较同一图书的不同版本,这种喜好还影响了我的出版行为。  在我的书柜里,大概有十余个《论语》版本,七个《乌合之众》的版本,还有七个《回到马克思》的版
侯志明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1  48.00元  侯志明  内蒙古四子王旗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沈阳矿务局、新华社辽宁分社、四川分社以及四川绵阳、内江、峨眉电影集团工作,现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  本书以作者对往日亲情的追忆、对名人的訪谈侧写和一些游记为主。其收录的文章文风朴实无华,文笔流畅,行文富于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  张立 童之磊 张博 陈立峰  电子工业出版社  9787121191596  2013-09  72.00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出版物的内容与介质实现了分离。从表面上看,数字化有利于将个人信息资源转化为公众信息资源,公众能够通过网络更直接、更迅速地获取免费数字资源,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然而实践远非如此简单,从理论意义来看,网络环境下的数字作品作为一种智力成果,理应受
1987年,我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那时,我们工作包分配,国家需要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我是学飞机制造出身的,临毕业时,我当时只知道自己要被分到航天部,但航天部在哪儿、我去了要干什么,这些我都不清楚。等我到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门口,我才知道我是被派来造火箭的。造飞机和造火箭从专业上来讲跨度并不大,但存在一些设计理念的区别。比如说,飞机要重复使用,所以要进行疲劳设计,以保证飞机多次飞行后依
春节前夕,我见到百花社的老编辑董令生,她送给我几本由她编的艺术类图书,其中有一本《中国民间纸马艺术史话》,作者是年画研究专家王树村先生。她告诉我,王老自从2003年被诊断出得了肺癌,写作编书更加勤奋,平均每年都要出版三四本书。“这老爷子简直就是拼命啊!”她感叹着,“不过,最终还是没斗过癌症,去年10月过世了,可惜啊!”我闻言,免不了一番唏嘘感叹。翻看着王树村先生的新著,我不禁忆起了90年代初期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