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引导学生质疑的思维习惯,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练习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愈来愈重要. 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怡人、宽松的氛围,构建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 ”学生的灵感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因此,教师要注意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激发创新思维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就是质疑,就是反思,就是一种批判精神.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已不止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应该是学生主体发展,学会质疑,学会批判,自我创新的主战场.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课本和权威挑战,通过对问题本身、解题途径、现成结论的质疑和反思,使学生学会分析和批判,促进独立思考、敢想敢问、不盲目听从、不拘泥现成答案,敢于标新立异,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例如,学习了统计和概率之后,组织学生讨论:“一物业管理公司在小区会上说:‘有90%的住户对本公司的物管水平满意’,你听了后有什么想法?”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敢于对物管公司90%这样的数据提出质疑:样本是如何选取的?样本的容量多大?若该小区200户业主只选择性的调查了20户,就说“有90%的住户对本公司的物管水平满意”,这样得到的数据,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显然值得怀疑.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组成一个研讨、交流、创作的集体,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起讨论、探究形成科学的概念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彼此的启发或思考的碰撞,会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如在学习几何三角形判定公理(1)时,教师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要证明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元素?”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 学生在探究中得出需要六个元素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一名学生提出可能不用六个元素的设想,教师紧接着就问:你说能用几个元素?学生自己也说不清,教师及时抓住探究过程中这一创新的“火花”给予欣赏和激励,让学生在探究当中敢想敢说,并顺势引导学生猜想一下证明三角形全等至少要用几个元素. 学生猜测出至少要用三个元素,并在动手剪下两三个三角形验证之后得出必须是两边夹角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继续问:“还有其他方法?”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在探究中,经过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其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优化练习设计,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讲多练,优化练习设计,创设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引导一题多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 例如,求一次函数y = 2x - 1与y = -2x 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像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有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二)重视数学开放题教学
  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 开放题设问方式灵活多样,探求的结论广泛、灵活,有很高的创新教育价值,极富挑战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引入数学开放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例如,学习了三角形内容之后,可设计:“已知△ABC的BC边上有D,E两点,不再加入任何点和线,请你对该图加上条件,续编成一个可解或可证的问题. ”本题的参与性很强,为学生提供的思维空间很大,每名学生都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问题,并在探求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地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正】数学的学习重要在于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以使数学问题更加容易理解和解决,数学知识也更加易于记忆和巩固.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要注重领会不同的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本参数模型估计的辨识算法,该算法不仅辨识出一个参数点还辨识出每个参数的误差界。它将噪声界代入辨识,并在辨识过程中依据误差,动态修正辨识收敛速率及方向,以
论述了基于WWW的计算机教学环境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并设计了这种教学系统应具有的各项功能以及课件著作和系统管理工具。
通过灰口铸铁同质电弧冷焊焊缝断口宏观与显微分析,对灰口铸铁焊缝裂纹的形成及扩展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灰口铸铁焊缝冷裂纹开裂主要以准解理断裂方式进行。
以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培养条件 ,接种量 5%(V/ V), pH=6.5,120 r/min,28 ℃,120 h ,对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cicadae进行液体培养.通过对生长的菌丝体干重的测定及
彩和微管吸吮实验技术并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生化方法研究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膜粘弹性特及膜骨架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HS红细胞膜的弹性模量和正常
伪狂犬病毒(PRV)感染仔猪后,临床表现为发热和神经症状,2周龄内仔猪的死亡率可达95%以上;病理学变化则以非化脓性脑脊髓炎和神经节炎为特征[1,2].
通过对部分低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知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力较弱,交往时易于情绪化,待人不够真诚,也不注重与长辈交流。高等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树
怎样合理安排中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我认为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不能孤立地就一节体育课去考虑,而应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