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来源 :软件·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yts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学生具有相对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而且,高中生今后无论是升入大学深造还是进入社会求职,自学能力都是很关键的。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现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我们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知识信息与日俱增。我们要使自己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使认知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因此,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已有知识及时更新换代进行提升的能力。本人根据多年来的高中物理教学感受,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一、积极拓延,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发展历史和物理学家探索物理问题时的成功和失败,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素材。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在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拿一段直铁丝,学生很容易回答出,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而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
  2、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在讲动量定理时,教师可先提出“人从高处跳下来时为什么要蹲下来,而不是直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而缓慢蹲下来人与地面的作用时间长,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小。通过这个实例使学生很容易得出,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小。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进行军事侦察,传送无线电波。
  3、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讨论上,学生对波明显衍射的条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不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还是小,只要二者相差越小,衍射现象就越明显。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的情况下,二者之差越大,衍射越明显,波长比障碍的尺寸小的情况下,二者之差越小,衍射越明显。此时教师从中引导,把波长看作人,把障碍物看作墙,把衍射看作人翻墙,从而很容易断定后一部分学生对波衍射条件的理解是正确的。除此之外,还通过阅读科普读物、编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指导学生阅读,提高理解能力。阅读是自学的重要途径。要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从指导阅读入手,使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抓住课文中心,从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对于阅读,有很多人认这是对文科而言的,对于理科主要应以计算、做例题和做实验为主,根本与阅读无关。其实不然,如果物理教学能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定义、概念、公式、实验的内涵与外延等知识,对学生理解题意有很大的帮助。我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1、课前阅读。课前阅读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根据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从中找出重点、难点并做出标记,以便在课堂教师授课中带着问题去学,这样,既能学会知识,又能加深印象,达到很好的预习效果。
  2、课堂阅读。它要求学生在进行新课过程中阅读。要求学生边读边记那些重点知识,对于关键性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明,在反复阅读过程中理解题意,明确概念,掌握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推敲知识的重点、难点,并反复设疑。提醒学生要弄清楚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即弄清楚确立物理概念、规律的依据。明确这些物理现象过程中提出了哪些问题,研究中采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等,通过阅读找出答案。
  3、课后阅读。课后阅读要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时举一反三的进行练习,以便加深记忆。把每章每节学过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进行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理解,使知识得到升华。这个过程起到了复习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知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有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同;有些物理量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器材不同等等。如果教师遇到什么讲什么,学生遇到什么学什么,学生头脑里就会很乱,应用时混淆不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分析比较,找出各知识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抓住实质。如“恒定电流”一章讲电源的电动势的测量时,课本上在不同的地方逐次给出了三种测量方法:理想电表直接测量法,课文例题中用了一电表和两个定值电阻的方法,学生实验时用了伏安法。只有学生认真地分析前后联系,进行总结归纳,才会有收获,知识和能力才会双丰收。
  四、自学习惯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我们的教学工作旨在让学生把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逐渐上升到基本概念、公式、图像和规律,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做练习时认真审题,写出解题思路,运用概念、公式和规律列出式子,做出解答,并讨论答案是否有道理。对做错的题必要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讲出错解的过程,让学生在纠错中充实自己,提高能力。对通过自学尝到甜头的学生及时鼓励,使他们更自主地、主动地去自学。毕竟好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
其他文献
要想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创造一切有利于英语听、说的环境和机会,把课堂教学,课前练习和课后各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刺激听、说兴趣,增强听、说信心,提高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着眼于德育教育、立足于交际表达、强化学法指导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
期刊
【摘 要】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是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
报告对15例复杂性膀胱阴道瘘,应用带蒂腹直肌瓣修补痿孔,以加固厚度,促进粘连及血液循环的建立。瘘孔易闭合,成功率高。并对此术的机理、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的入路及术后处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每一位学生在新时代都应该学好数学。在新课改的大潮之下,高中数学不仅要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技能,也要使
本文报告女性放射性膀胱损伤并发膀胱癌3例,重点讨论了放射性膀胱损伤并发膀胱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措施。作者认为放射性膀胱损伤并发膀胱癌以血尿为主要症状,诊断以膀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教学,在新的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结合能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从而使学生很好地感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模式即,明确目标-自学讨论-启发诱导-应用评价。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下。以目标为依据,充分参与学习过
对70例经阴茎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检查阴性的阳萎患者进行了阴茎海绵体造影。结果表明:阴茎背深静脉是静脉漏的主要途径(75.4%)。同时还发现血管活性药物反应与静脉漏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