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们小时候” 丰盈童年的长河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9714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忆当年,师范毕业,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每每设计教案,总遥想起承转合尽在掌握。开篇的唯美,承接妙语连珠,讲得酣畅淋漓,学生听得入迷。铃声响时,还教得意犹未尽。
  看如今,十年课改,岁月历练,从“教”到“学”。课堂不再炫技,转冗长的抒情为虔诚的倾听,把台下混沌一片的学生整体,还原为真实、丰富、具体的儿童。儿童阅读、儿童视角、儿童学习方式成为主旋律,关注儿童兴趣,将儿童的“声音”化为教学资源,悉心策划、支持儿童的学习活动,走出课堂,学味悠长……
  【设计理念】
  为激发和培养儿童广泛的阅读兴趣,为选择和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阅读作品,教师需要海量阅读,精心遴选,反复斟酌,将最经典的、最合适的、最有品位的作品呈现给我们亲爱的孩子。2013年的腊月,学校假期阅读书目中,推荐了明天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一套丛书“我们小时候”,寒假中,学生阅读兴趣非常浓厚。
  1.找寻适合儿童的。选择适合的读物,要从儿童立场、儿童需要出发。我们应以儿童的生活经历、儿童的兴趣所向、儿童的阅读能力为基点。《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是当代作家毕飞宇的最新作品,2013年9月新鲜出炉,它是大作家写给小朋友的作品,是优秀作家的往事回忆,是适合儿童阅读的佳作,是一桌丰盛的儿童阅读盛宴。
  2.策划儿童生活的。让阅读成为儿童生活的方式,让儿童文学丰盈儿童的生活体验。“我们小时候”这套丛书选自不同地区不同作家的儿时生活。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童年世界,学着从生活平淡的细节中捕捉永恒的瞬间,然后,也许会步入文学的殿堂,享受有滋有味的、有意思的文学生活。
  3.融入师生情结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讲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苏北水乡的孩子的故事,“衣食住行”“玩过的东西”“我和动物们”“手艺人”等七个篇章,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乡间水墨画,画中的儿童,画中的事儿,都是现在儿童的父辈们刚刚经历的,也是我,来自苏北农村的女孩,不曾远离的记忆。和孩子们阅读、讲述、分享那一段段故事,孩子们明白“你们小时候”,同时也饶有兴趣地讲述自己正在经历的“我们小时候”。
  【教学目标】
  1.起始阅读毕飞宇《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亲近作家,亲近文学,亲近生活。
  2.接触“我们小时候”丛书,学会阅读选择,丰富儿童阅读生活。
  3.初步触摸六七十年代的苏北少年的生活,虽贫困简朴,但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无尽的快乐。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试读片段,乐于走近“小时候”
  1.师:我来自于麋鹿的故乡——大丰,那是苏北的农村,我20岁那年去南京工作,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回到我的故乡,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你的老家在哪里?无论你走到哪里,故乡,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就是根,你都会依恋着你童年生活的地方。
  2.分发四个文章片段,让学生独立静心阅读。
  3.学生已经很兴奋,非常希望和小伙伴交流了,此时老师让学生来谈一谈,你读了什么?你喜欢读吗?
  (1)讨论封面故事《游泳裤》,最吸引目光的是每个小孩都穿着鲜红的游泳裤,有的发现游泳裤竟然是“两条三角形的红领巾重叠起来,剪去三个角,再缝上,这一来两条红领巾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游泳裤”。孩子们回忆自己会用红领巾当领袖标志扎在肩上,有的裹在头上当首领,有的还会蒙在眼睛上捉迷藏,但做泳裤,太不可思议了。
  (2)聊《桑树》片段,孩子们想象来到那片桑树林,爬上桑树吃桑树果子,看灰喜鹊这群桑树果子的“发烧友”“捶胸顿足”。孩子们被幽默的语言逗乐了,他们也尽情地想象着、享受着桑园里的快乐。
  (3)《马》片断中,孩子们不仅关注到有趣的情节,更关注到“就在鸡窝和猪圈的旁边,我热泪盈眶。一次又一次,我热泪盈眶。”——诙谐的表达,孩子气的想象。
  (4)《玉米秆》片断中,“我是一个有志向的人”,这样的句子很有趣。学生分享了自己想要得到又无法实现的梦想。
  【阅读需要引发兴趣、激活情感、融于生活,需要让儿童对阅读的内容、推荐阅读的点灯人都充满亲近感。此次杏坛杯赛课,我分在淮安小学这一组,这里的孩子、我、毕飞宇,我们都属于“苏北少年”,此刻因故乡而变得可亲可感,心灵上更易契合。课堂伊始分发四则片段,学生迅速被文字吸引,进入安静的阅读气氛中。在分享时,围绕“你喜欢读吗?”,用最简洁、最贴近孩子的方式交流,每个孩子都乐意去聊。】
  二、听读故事,好奇探问“小时候”
  1.学生对老师手中的书十分好奇,甚至想赶紧借来读一读。有学生说,老师你能再给我们读一个故事吗?我翻到《汤圆》这一篇,为学生朗读故事,学生安静地听。
  2.你喜欢听刚才的故事吗?
  生:“我”一次吃了八个“圆子”吃伤了。村子里的风俗,哪家做了好吃的不能独吞,一锅红烧肉里面衬了很多东西,和邻居分享。这些把村里风俗写得特别有趣。
  生:“饿狗记得千年屎”是乡下的俗语;“除非你生吃”这句话太幽默了!
  师:你现在对吃肉有特别的感觉吗?那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就是距离现在四五十年,虽然贫寒,但生活得有滋有味。
  3.猜想这个故事下面还会写什么?
  【阅读文本可以用眼睛去浏览,也可以用耳朵去感受。因为故事的语言非常幽默,充分体现了作家的语言功底,同时老师的讲述很生动,学生听得格外专注。继续围绕“你喜欢听吗?”这一话题,兴趣不断被引燃,喜欢的角度是多元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故事,想象自己端着红烧肉走东家、送西家。老师情不自禁地讲述小时候家里包水饺,捧着喷香的水饺,忍不住“偷”吃水饺的事儿。此时,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勾连在一起。】
  三、阅读目录,初步概览“小时候”
  1.学生追问,这本书有多少个有趣的故事?于是老师给学生分发目录。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个章节,目录是竖排版,是古典书籍格式,让学生练读。   2.你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乡村孩子在快乐地玩耍,他们玩的东西可真稀奇。
  生:我觉得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有吃的、玩的,还有各种动物。
  生:我仿佛看到一个乡下孩子在大地上奔跑,乡村里有他各种各样的玩伴。
  【课外阅读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阅读技巧。《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这本书的目录无论是排版还是框架的建构,都非常有意义,让学生学会总体概览,发现作家讲述故事的框架,也就是故事的谋篇布局。】
  四、阅读作者,留有悬念“小时候”
  1.想知道这个苏北少年是谁吗?阅读简要介绍你有什么发现?
  毕飞宇:1964年出生于苏北的小村庄,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教授。2011年凭借长篇小说《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是他个人第一部非虚构作品。
  2.读书名《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学生对书名很好奇:“堂吉诃德”是何许人?苏北少年和“堂吉诃德”有什么关系?
  (简要介绍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3.阅读《荒地》,你读懂书名的来由了吗?
  师:因为他有梦想——英雄梦,他和堂吉诃德一样侠义,他有游走天下的梦想。
  【“个人第一部非虚构作品”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这不是童话,不是小说,是真实的、非虚构文学。再读书名,产生好奇,“堂吉诃德”是谁?与“苏北少年”有什么关联?原来从不待见的荒地,竟是小毕飞宇的战场,“一个黑色的、皮包骨头的、壮怀激烈的少年,他是年少的、远东的堂吉诃德,他的敌人是那些高挑的芦苇,他的心中充满了没有来路的正义。”生活中每个儿童都有这样的“堂吉诃德式”的梦,这样的语言、这样的畅想激活了儿童英雄梦的话匣子。】
  五、推荐丛书,选择阅读“小时候”
  1.阅读封面,“我们小时候”是一套丛书,猜想编辑“我们小时候”的意图?
  倡导和自己的父母一道看,你们会有很多聊的话题。
  2.推荐丛书,浏览“我们小时候”一套丛书。(播放音乐,师生阅读书名、作家、一句话简介)
  3.这六本书静默地立在书架上,你会先选择哪一本阅读呢?
  【阅读这一本书,就是走进一位作家的童年花园,阅读这一套丛书,儿童的人生体验被延展、拉伸和丰盈。蹁跹的文字带领儿童经历着不同年代、不同风土人情的童年生活。《放大的时间》那奇特的书名勾起儿童强烈的好奇,《会唱歌的火炉》那北极村的少年又有怎样的经历?《自行车之歌》会吟唱怎样的苏州记忆?《当时实在年纪小》那辫子姐姐会有怎样美好的童年回忆呢?……童年就这样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儿童就这样率性地享受着文学的生活。】■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其他文献
以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关注的是“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主要以分析内容和归纳主题为己任。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先前关注的这些只是属于文本的原生价值,而并非文本的教学价值。一篇文章一旦成为教材,就要从其原生价值中衍生出它的教学价值。前段时间,和兄弟学校的老师共同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我们在相互比较碰撞中进一步看到了
拷 问    她的年龄不是最大,但没有一个人不称她大姐。一声大姐包含着对她人格的尊重、善心的肯定、宽容的欣羡。一件事足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她的母亲晚年瘫痪在床,她十几年如一日地伺候到老死。  想不到的是,一次她涕泪涟涟,向我哭诉内心的愧疚。她说:“我拷问过自己良心,我对不住自己的母亲,太疲倦的时候,向她发过脾气。”  拷问自己的良心!  振聋发聩的字眼!  自己拷问自己是痛苦的。但,只有这
海森高幼儿主动学习的区角创设不是按功能来划分的,区角只是材料分类存放的地方,就像超市的货架一样。很多老师开始质疑了:“真的不用创设角色区吗?原来的美容厅、小医院等角色游戏如何开展呢?”海森高专家陈宇华老师的回答是:“孩子们的角色游戏可能会在他想去的任何一个地方开展。譬如,孩子们可能会在积木区玩小超市;会在图书区玩小医院!”听了陈老师的话我们半信半疑,真的可以这样吗?  即使将信将疑,我们还是抱着试
教育伦理思维要从一元走向多元,我国教育片面的伦理观需要反思和完善  与国内很多教育专著不同的是,本书在探讨伦理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不向读者灌输某种理论,也不刻意阐述自己主张的理论,而是向读者不断地展现对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的看法、依据和内在逻辑。不仅引领读者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而且不断暗示读者:没有绝对真理!  本书在分析教育伦理问题时重点介绍了两种伦理观:一是效果论,二是非效果论。  效果论认为,行
如何回归教育的原点,该怎样努力,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2015年,受北京市教委学前处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承接了组织“北京市幼儿教师教育展示活动”的任务。虽名为“展示”,但实际上明确定位于“推动全市幼儿园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结合园所实际和教师队伍发展,积极开展《指南》精神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探索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是发展中的教师,是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着独立价值和尊严的人。对教师学科常规的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学科常规发展性评价体系,才能改变以往评价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从对教师冷冰冰的审视和裁判转向对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和交流,从教师被动接受检查转向多主体参与的互动过程。  一、寻找有规则的管理之道  1.调整评价
将珠心算融入数的认识教学中  费息凤    小学现行数学教材,在数的认识教学时,采用“出示实物→建立物象→读数和写数”的方式进行。计数器虽然直观,但它没有算盘拨珠认数效果好。算盘“档位清楚、示数直观”,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拨珠,建立“物→珠→数”的对应关系。  例如教学“1的认识”时,首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画:一棵桃树,桃树下有一只小猴,小猴手上有一个大大的桃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从图中看
河北作为抗日战争的敌后主战场,又是中共两大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和晋冀鲁豫的核心区,抗战八年,日军对其反复实施进攻、“扫荡”和“清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燕赵儿女奋起反击,英勇抗争。太行山麓,华北平原,狼牙峰巅,白洋淀畔,都涌现出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留下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之魂。他们中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也有普通的革命群众,为了抗日战争胜利和民族解放,将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抛洒在燕赵
近日,保定市档案馆征集接收保定市委宣传部负责编印的一批保定援鄂抗疫书籍入馆,包括《保定援鄂英雄谱》《保定战“疫”录》和战疫画册一套。  《保定援鄂英雄谱》分出征、战疫、同袍、凯旋四篇,记录了66天,保定市九批共143名援鄂医疗队员英勇无畏、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的点点滴滴。《保定战“疫”录》共七篇,分白衣战士篇、基层党员干部篇、公安卫士篇、社区村镇工作者篇、爱心志愿者篇、新闻工作者篇、保障队伍篇,记录了
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3A—6B,每册教材都安排了两个复习单元“Review and check”。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对复习单元的研究,仅局限于默写检查词汇、朗读背诵对话、完成书上练习等。  上学期,笔者展示了一节复习单元的教学课,引发了自己对复习单元教学的一些思考。复习单元的教学既不同于新授课,也不同于练习课,它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语言综合实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