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多年来致力于幸福课程的研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价值、情境、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并逐步理清三者的关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行动指南,即价值第一、情境第二、策略第三。我们所追求的价值是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和谐,价值的实现有赖于特定的情境和使用的策略。
一、创意戏剧课程的价值追求
根据我园幸福课程的行动指南,我们期望创意戏剧课程能成为幸福课程的一部分,成为幼儿理解生活、享受学习、体验幸福的媒介。通过团队研讨与专家引领,我们确定了创意戏剧课程的价值追求。
1 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在创意戏剧课程中,从服装、道具、音乐、演出海报的准备到音乐剧表演,都是孩子们自主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欣赏、体验、发现、创造。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教师要承担引领职责,既要为幼儿架设体验、创造的平台,又要敏锐地捕捉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教育契机,以调整教育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幼儿获得持久的审美感动
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以是否实现知识技能目标为评价标准,往往只顾及自己预设的教育环节能否完整实施,而不顾及幼儿在每个环节中真实的学习体验和掌握情况,更少考虑幼儿是否获得应有的审美感动。而创意戏剧课程恰恰强调要引导幼儿获得持久的审美感动,不仅包含游戏、操作、欣赏等带来的审美体验,还包含接受适宜挑战、提升知识技能所获得的成功体验。
3 实现多领域有效整合
创意戏剧课程中的音乐剧表演含有丰富的戏剧表演元素,要求幼儿具备语言、社会、艺术、科学(数学)、健康(动作)等领域的相关经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积累表演经验,还要引导幼儿丰富各领域的经验,做到领域经验与表演经验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有效整合。
二、创意戏剧课程的教育策略
我们以中班创意戏剧主题活动“米格爷爷的鞋匠铺”为例,谈谈创意戏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绘本《米格爷爷的鞋匠铺》讲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光脚约翰恳请米格爷爷为妈妈做一双鞋。米格爷爷被约翰的孝心所感动,满足了他的心愿。鞋匠铺的鞋子、工具和老鼠、蚂蚁们因心疼约翰,一起为他做了一双合脚的小鞋子。圣诞节到了,鞋匠铺里的所有角色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依据该绘本的内容,我们确立了发展幼儿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习品质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爱就是相伴分享,爱就是相互支持,爱就是感恩回报。结合中班下学期幼儿认知、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我们设计了多领域的教学活动,并加以整合与延伸。课程框架见下表。
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领域的教育目标与指导要点,我们确定了各领域活动的关键价值与实施策略。下面,结合语言、音乐以及科学领域的几个活动,谈谈我们是如何追求与实现主题活动的核心价值的。
1 语言活动
在通过阅读完整理解故事后,教师引导幼儿以“爱是……”为核心话题开展谈话活动。以帮助幼儿理解作品主题:在鞋匠铺里有着许多爱的秘诀。秘诀一:爱是和朋友在一起。重点探讨和朋友在一起可以做哪些快乐的事情。秘诀二:爱是你帮我来我帮你。重点探讨作品中谁帮助了别人,是怎样帮助的。秘诀三:爱是学会说谢谢。重点探讨谁在说谢谢,还有谁应该说谢谢,最后得出“会感谢的人能快乐一辈子”的结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演示文稿(PPT)加载文字链接,以“寻找鞋匠铺的秘密”这一情境引发幼儿对作品主题的探究兴趣,用三个核心话题提炼绘本所表达的爱的情感。这三个核心话题既是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中爱的主题的抓手,又是帮助幼儿表达爱和被爱的凭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发现:鞋匠铺是一个充满友情的地方。米格爷爷对小鞋子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鞋子之间也相亲相爱。所以第一种爱是来自朋友之间的交流与支持。鞋匠铺也是一个互助的地方。约翰帮助了自己的妈妈,米格爷爷帮助了约翰,鞋子们、老鼠们、蚂蚁们又帮助了米格爷爷,大家在相互帮助中体验到了爱,所以第二种爱来自互帮互助。鞋匠铺还是一个充满感恩之心的地方。约翰、妈妈、米格爷爷甚至鞋子们、老鼠们、蚂蚁们、剪刀、尺子都发现,拥有感恩之心的人会幸福常伴,感谢别人会给自己带来爱与快乐。总之,鞋匠铺是爱的源泉,每个人既是爱的缔造者,又是爱的受益者,他们都在和别人的交互关系中获得爱的感受。活动进行到这里,可以说达到了高潮,幼儿对爱的认识在讨论中得到了升华,但是教师没有在此时结束活动,而是用“在我们的周围,你想对谁说谢谢”这个问题将幼儿由关注作品引向关注现实,让幼儿把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运用到生活中。有的幼儿说,感谢老师带来这么好玩的故事,有的幼儿说,感谢同伴的支持,有的幼儿说,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因为他将故事讲得这么感人。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感动。教师体会到,自己就像播种者将爱的种子播撒到幼儿心田,假以时日,爱的种子必定会发芽、长叶,开出绚烂的花朵。
2 音乐活动
在“米格爷爷的鞋匠铺”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若干个音乐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审美、创造的空间,向幼儿传递着“爱、分享、互助、感恩……”的价值观。
在律动“小鞋子之舞”中,角色之间的戏剧冲突是围绕“小鞋子们在愉快舞蹈时不能把睡着的米格爷爷吵醒”而展开的。教师这样设计是为了向幼儿传递“爱就是关爱,就是相伴分享”的价值观,希望他们在相互关爱的氛围中提高审美能力,大胆表现自己的创意,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喜悦。例如,教师通过“小鞋子是怎样跳舞的”“如果你是鞋柜里的一双鞋子,你想怎样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如果你和我是一双鞋子,怎么合作做动作”等提问,为幼儿提供一个审美、创造的空间。
在歌表演“光脚的约翰”中,老鼠们为帮助约翰做一双舒适合脚的鞋子而辛勤劳作——锤、量、剪,小鞋子们也积极配合。在活动中,幼儿充分感受到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越多,得到的也越多。生命就像一种回声,你送出什么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在唱游活动“爱之舞”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歌词“下雪了,下雪了,圣诞节就要来了。新鞋子,做好了。约翰一定很高兴呀。亲爱的朋友们快来吧。大家一起来吧,转个圈,转个圈,大家相亲相爱吧”,帮助幼儿感受乐曲中那份温情与爱意,从而进一步理解音乐剧中大家互相关爱的情感。在歌唱过程中,为了引导幼儿想象约翰收到礼物的欣喜之情,想象约翰眼中流露出的感激之情,教师引导幼儿一边用最美好的歌声演唱,一边用最温柔的目光看着朋友,与朋友交流。在这个对视的过程中,幼儿逐渐体会到爱原来可以这样表达。大家在真情的歌唱和真实的拥抱中不断地感悟着:让大家都来爱吧!爱自己,爱别人,爱周围的每一个人。
在唱游活动“圣诞快乐歌”中,音乐剧进入高潮阶段,剧中每个角色都在细细地体会别人对自己的好,用幸福的眼神、温暖的拥抱、激动的泪水,满怀真情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突出了“让我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主题,引导幼儿感谢合作游戏的同伴、给自己帮助的人。
3 科学活动
在“米格爷爷的鞋匠铺”这一主题活动中,科学活动“各色各样的鞋子”除了向幼儿传递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科学的态度与探究能力之外,也将爱的教育贯穿其中,帮助幼儿体验分享、互助、感恩的快乐。例如,在分组给鞋子分类的环节中,教师请同组幼儿在完成任务之后互相拥抱。体验“我们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真的很好”这样的情感。又如,在认识特殊用途鞋子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猜想并最终认识不同功能的鞋子,进而体会制鞋工人的辛苦,感受大人对孩子的爱,并初步懂得要感恩图报。
总之,在创意戏剧课程的实践中,教师要明确活动的核心价值,研究如何有效地将自己的教学策略转化为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既要关注幼儿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又要观察幼儿是否产生了自主学习的意愿,获得了可迁移的学习策略。
一、创意戏剧课程的价值追求
根据我园幸福课程的行动指南,我们期望创意戏剧课程能成为幸福课程的一部分,成为幼儿理解生活、享受学习、体验幸福的媒介。通过团队研讨与专家引领,我们确定了创意戏剧课程的价值追求。
1 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在创意戏剧课程中,从服装、道具、音乐、演出海报的准备到音乐剧表演,都是孩子们自主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欣赏、体验、发现、创造。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教师要承担引领职责,既要为幼儿架设体验、创造的平台,又要敏锐地捕捉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教育契机,以调整教育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幼儿获得持久的审美感动
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以是否实现知识技能目标为评价标准,往往只顾及自己预设的教育环节能否完整实施,而不顾及幼儿在每个环节中真实的学习体验和掌握情况,更少考虑幼儿是否获得应有的审美感动。而创意戏剧课程恰恰强调要引导幼儿获得持久的审美感动,不仅包含游戏、操作、欣赏等带来的审美体验,还包含接受适宜挑战、提升知识技能所获得的成功体验。
3 实现多领域有效整合
创意戏剧课程中的音乐剧表演含有丰富的戏剧表演元素,要求幼儿具备语言、社会、艺术、科学(数学)、健康(动作)等领域的相关经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积累表演经验,还要引导幼儿丰富各领域的经验,做到领域经验与表演经验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有效整合。
二、创意戏剧课程的教育策略
我们以中班创意戏剧主题活动“米格爷爷的鞋匠铺”为例,谈谈创意戏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绘本《米格爷爷的鞋匠铺》讲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光脚约翰恳请米格爷爷为妈妈做一双鞋。米格爷爷被约翰的孝心所感动,满足了他的心愿。鞋匠铺的鞋子、工具和老鼠、蚂蚁们因心疼约翰,一起为他做了一双合脚的小鞋子。圣诞节到了,鞋匠铺里的所有角色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依据该绘本的内容,我们确立了发展幼儿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习品质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爱就是相伴分享,爱就是相互支持,爱就是感恩回报。结合中班下学期幼儿认知、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我们设计了多领域的教学活动,并加以整合与延伸。课程框架见下表。
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领域的教育目标与指导要点,我们确定了各领域活动的关键价值与实施策略。下面,结合语言、音乐以及科学领域的几个活动,谈谈我们是如何追求与实现主题活动的核心价值的。
1 语言活动
在通过阅读完整理解故事后,教师引导幼儿以“爱是……”为核心话题开展谈话活动。以帮助幼儿理解作品主题:在鞋匠铺里有着许多爱的秘诀。秘诀一:爱是和朋友在一起。重点探讨和朋友在一起可以做哪些快乐的事情。秘诀二:爱是你帮我来我帮你。重点探讨作品中谁帮助了别人,是怎样帮助的。秘诀三:爱是学会说谢谢。重点探讨谁在说谢谢,还有谁应该说谢谢,最后得出“会感谢的人能快乐一辈子”的结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演示文稿(PPT)加载文字链接,以“寻找鞋匠铺的秘密”这一情境引发幼儿对作品主题的探究兴趣,用三个核心话题提炼绘本所表达的爱的情感。这三个核心话题既是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中爱的主题的抓手,又是帮助幼儿表达爱和被爱的凭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发现:鞋匠铺是一个充满友情的地方。米格爷爷对小鞋子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鞋子之间也相亲相爱。所以第一种爱是来自朋友之间的交流与支持。鞋匠铺也是一个互助的地方。约翰帮助了自己的妈妈,米格爷爷帮助了约翰,鞋子们、老鼠们、蚂蚁们又帮助了米格爷爷,大家在相互帮助中体验到了爱,所以第二种爱来自互帮互助。鞋匠铺还是一个充满感恩之心的地方。约翰、妈妈、米格爷爷甚至鞋子们、老鼠们、蚂蚁们、剪刀、尺子都发现,拥有感恩之心的人会幸福常伴,感谢别人会给自己带来爱与快乐。总之,鞋匠铺是爱的源泉,每个人既是爱的缔造者,又是爱的受益者,他们都在和别人的交互关系中获得爱的感受。活动进行到这里,可以说达到了高潮,幼儿对爱的认识在讨论中得到了升华,但是教师没有在此时结束活动,而是用“在我们的周围,你想对谁说谢谢”这个问题将幼儿由关注作品引向关注现实,让幼儿把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运用到生活中。有的幼儿说,感谢老师带来这么好玩的故事,有的幼儿说,感谢同伴的支持,有的幼儿说,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因为他将故事讲得这么感人。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感动。教师体会到,自己就像播种者将爱的种子播撒到幼儿心田,假以时日,爱的种子必定会发芽、长叶,开出绚烂的花朵。
2 音乐活动
在“米格爷爷的鞋匠铺”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若干个音乐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审美、创造的空间,向幼儿传递着“爱、分享、互助、感恩……”的价值观。
在律动“小鞋子之舞”中,角色之间的戏剧冲突是围绕“小鞋子们在愉快舞蹈时不能把睡着的米格爷爷吵醒”而展开的。教师这样设计是为了向幼儿传递“爱就是关爱,就是相伴分享”的价值观,希望他们在相互关爱的氛围中提高审美能力,大胆表现自己的创意,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喜悦。例如,教师通过“小鞋子是怎样跳舞的”“如果你是鞋柜里的一双鞋子,你想怎样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如果你和我是一双鞋子,怎么合作做动作”等提问,为幼儿提供一个审美、创造的空间。
在歌表演“光脚的约翰”中,老鼠们为帮助约翰做一双舒适合脚的鞋子而辛勤劳作——锤、量、剪,小鞋子们也积极配合。在活动中,幼儿充分感受到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越多,得到的也越多。生命就像一种回声,你送出什么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在唱游活动“爱之舞”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歌词“下雪了,下雪了,圣诞节就要来了。新鞋子,做好了。约翰一定很高兴呀。亲爱的朋友们快来吧。大家一起来吧,转个圈,转个圈,大家相亲相爱吧”,帮助幼儿感受乐曲中那份温情与爱意,从而进一步理解音乐剧中大家互相关爱的情感。在歌唱过程中,为了引导幼儿想象约翰收到礼物的欣喜之情,想象约翰眼中流露出的感激之情,教师引导幼儿一边用最美好的歌声演唱,一边用最温柔的目光看着朋友,与朋友交流。在这个对视的过程中,幼儿逐渐体会到爱原来可以这样表达。大家在真情的歌唱和真实的拥抱中不断地感悟着:让大家都来爱吧!爱自己,爱别人,爱周围的每一个人。
在唱游活动“圣诞快乐歌”中,音乐剧进入高潮阶段,剧中每个角色都在细细地体会别人对自己的好,用幸福的眼神、温暖的拥抱、激动的泪水,满怀真情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突出了“让我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主题,引导幼儿感谢合作游戏的同伴、给自己帮助的人。
3 科学活动
在“米格爷爷的鞋匠铺”这一主题活动中,科学活动“各色各样的鞋子”除了向幼儿传递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科学的态度与探究能力之外,也将爱的教育贯穿其中,帮助幼儿体验分享、互助、感恩的快乐。例如,在分组给鞋子分类的环节中,教师请同组幼儿在完成任务之后互相拥抱。体验“我们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真的很好”这样的情感。又如,在认识特殊用途鞋子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猜想并最终认识不同功能的鞋子,进而体会制鞋工人的辛苦,感受大人对孩子的爱,并初步懂得要感恩图报。
总之,在创意戏剧课程的实践中,教师要明确活动的核心价值,研究如何有效地将自己的教学策略转化为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既要关注幼儿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又要观察幼儿是否产生了自主学习的意愿,获得了可迁移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