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选秀的榜样养成与传播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o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网络选秀自制综艺层出不穷,从节目制作和节目效果上来讲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可以看出我国网络选秀综艺的发展变化以及发展方向。文章立足于《明日之子水晶时代》通过对《明日之子》三季以来的节目和同期网络选秀节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进行以传播学角度的研究。
  关键词  网络选秀;受众;大众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6-0108-03
  中国新一代网络选秀在《快乐男声》不如从前,《明日之子》第一季成为现象级综艺之后,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掀起了引入韩流的“101”系选秀热潮,在《偶像练习生》首次以“101”系选秀与大家见面掀起一代选秀浪潮之后,我国网络同类型选秀节目迅速达到过饱和状态,在大量同质性选秀节目的播出后,作为综N代的明日系列也拉开了帷幕,在选秀大浪潮下《明日之子》第三季即《明日之子水晶时代》也做出了创新性的改变,首次以“start”和“restart”两个赛道进行明确地区分,星推官龙丹妮的加入将选手的市场发展前景穿插在节目中,让市场选择直面市场既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网络选秀综艺的大胆突破。
  1  文本建构与大众传播
  1.1  榜样养成
  现在的网络受众群体趋于年轻化,因此在网络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榜样的养成不应该是单纯的偶像养成而是对在各方面可以起到引导正确价值观,拥有积极健康态度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养成类选秀节目中,也是对偶像群体的榜样建构,随着在节目中选手的不断打磨和完善,接受认同不同选手的受众也同样在接受偶像文化的打造,将正能量在对选手完善的同时导向受众。
  在一系列的网络选秀中我们可以看到基本成型的阵容模式:明星导师+“素人”选手,用明星导师的流量带动节目热度,在节目中明星导师助力榜样养成,在《明日之子》的舞台上的明星导师即星推官三季以来也在做着不一样的改变,在《明日之子水晶时代》中推出了“明日代表”“水晶榜样”和“明日星推官”的概念,几位星推官分别在不同领域各有所长给予选手经验和帮助,用自身热度和卖点带动节目热点给予选手热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对选手进行指导教学。龙丹妮将孟美岐和毛不易二人当作是“明日六星选手”的代表人既是一种对选手的标准也是对六星选手的定义。
  1.2  在传统受众基础上定义新型受众
  传统的粉丝型受众承认受众主动性的存在[1],所以节目将一部分的引导决定权交给了粉丝型受众,但在这几年层出不穷的养成类选秀综艺所形成的迎合粉丝受众的选秀市场已将处于过饱和状态,如何从以市场为引导做到引导市场,打造一款“反套路”的选秀节目是值得我们讨论的。在《明日之子》第三季的节目中,By2作为众人均认为最高水平的选手所在,迎合受众的市场上的角度来讲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六星选手。但是在节目过程中By2作为“restart”赛道选手屡次受挫也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热议。在热议的同时引发了普通受众对节目的观看和思考,将受众的主动性变成了与节目组对弈的“被动性”用“反套路”增强受众与节目的黏连度。
  用星推官粉丝型受众,带动选手粉丝型受众。从《明日之子》第一季开始腾讯开启了成规模、有计划的选秀模式,从《明日之子》第一季到《明日之子》第二季到《创造101》到《创造营2019》再到《明日之子水晶时代》可以说是无缝衔接的选秀长龙。与此同时在星推官阵容中,毛不易和孟美岐作为一系列网络选秀的连接者也是这一系列选秀的参与者、体验者更是这一次选秀的引导者,是对腾讯系列选秀忠实受众的一次引流,首次作为常驻嘉宾并参与《明日之子》的孙燕姿来说,这既是一次对新世界的探索,对于其粉丝型受众来说也是同样新鲜的体验。对于节目组定下三朝元老定义的华晨宇,他从《明日之子》第一季到第三季均以星推官的身份,他是明日系列的见证者也同样让忠实的受众在《明日之子》的舞台见证着他作为星推官的成长。《明日之子水晶时代》对星推官的选择既满足了星推官本身的粉丝受众群体需求,也达到了用星推官的粉丝群体带动节目本身热度的目的,在几位星推官中,龙丹妮和宋丹丹二人在星推官阵容中看似是格格不入的,但却又是增强受众与节目黏连度的重要所在,龙丹妮在节目中用市场直面市场。在多次选秀过程中,受众不断吐槽资本主义对偶像市场操控。而龙丹妮作为哇唧唧哇的CEO可以说是当今偶像市场经济运营的几大龙头之一,龙丹妮在节目中对当今偶像市场的需求标准,偶像的打造方向以及选手个人特色进行了评价与阐述,有看节目的观众笑称龙丹妮像是在公司面试挑选艺人,但如今的中国内地娱乐市场的现状却和龙丹妮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无出其右将“市场”直面市场,让观众认清市场的标准不得不说是这个节目的亮点之一。在《明日之子》第三季中宋丹丹星推官的角色担当可以说是退去光芒的“平民化明星”宋丹丹和很多所有的普通观众一样,并没有太高的音乐素养和艺能基础,但恰恰是这样的宋丹丹和背景音偶尔穿插的解说在观众心中充当起了活体弹幕的效果,讓观众观看节目中更有代入感,可以达到沉浸式观看。
  1.3  用“没有人设”将“人设”深入人心
  在如今网络真人秀节目中,没有“人设”的节目可以说已经难寻一二,《明日之子》也并不例外,其节目巧妙利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明日之子》在第三季一改前两季的自带标签上场,将标签化工作留给后期,让观众“亲手”塑造人设,在第一期中,大量运用采访手法用与其他选手的对比、互评和自述采访。在后期剪辑的作用下使受众对这个选手的人设产生首因效应,比如在节目中突出了首位六星选手洪一诺的与世无争心态、平稳的镜头,结合选手自述采访为好像并没有标签化,没有过多强调自己的洪一诺树立了与众不同“老灵魂”的人设,通过自己导师和节目组剪辑的言语之间自然而然地将人设深入人心。   同样节目组也为星推官巧妙地立下了人设,从先导片开始就各位星推官通过与“召集者”龙丹妮的交谈树立人设,龙丹妮在对每位星推官拜访过程中以自己的立场来和每位星推官进行对话,通过一些闭合式的问答方式对星推官进行引导。在对话过程中,不仅从每位星推官上可以看出他们自己对节目的期许和对于选手的评判标准的把握,也能从字里行间中看到龙丹妮对这个节目的整体把控和定位以及对节目塑造的期许,无形中也是让观众对节目有了憧憬。不仅通过先导片就已经对节目星推官人设进行了初步的打造,更在节目中通过第一期的剪辑,为各位星推官将节目人设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严格但是面对离开选手的伤心手足无措的华晨宇,还是像知心大姐姐一样安慰选手的孙燕姿还是见人就爱散发母爱的宋丹丹,还是在一旁不多说话开口却都是金句的毛不易,还是通过自身经历有所感触的孟美岐。当然还有提前就对选手有所了解,带动全场流程节奏的“老板”龙丹妮,都让“人设”得以成功树立,让先导片和正片衔接流畅。
  2  传播媒介与大众传播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报刊、广告、电视、书籍、互联网、门户网站等传播媒介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角落。从生活各个方面无一不和大众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3]。网络综艺已经不受电视综艺节目传统的限制有着相对自由的传播和交互手段。节目内容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受现在的社会环境所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受众需要。
  2.1  传播主体与对象
  网络综艺不断发展,作为传播主体的节目制作方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对作为传播对象的观众进行输出,首先从经济因素上来讲广告商无疑是节目组的“金主爸爸”,几年来对于广告插播的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从现象级网络自制综艺《奇葩说》开始的花式口播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网络综艺当中去,再到《这,就是街舞》中利用选手录制的广告短片插播到节目中的新形式,也成为了目前网综选秀类节目最为常用的方式。再从社会文化因素上讲,立足年轻群体受众和守门人即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的因素节目要对节目文化进行正确的导向,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之间才可以达到最优效果。
  2.2  传播内容与效应
  受当今新媒体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影响,网络综艺节目也在不断的创新和传播,开辟出了一条自制发展的道路,不断试探着进行节目创新和内容的研发,充分利用使用和满足理论,立足受众了解受众需求得到大部分观众许可,用最低的制作成本取得较高的收视率,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作为网络综艺节目。衍生节目已经成为其一大特色,可以利用其已有的资源,人力,用较少的时间,较低的成本进行素材再创作或者小规模的进行拍摄,从而达到观众的需求,也为节目收割了一批忠实的受众。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受众少量流失的效果,衍生节目就大大地迎合了快节奏人群的观看需要,利用小块时间完成了对节目的宣传和受众忠实度的把握。
  用情怀带动热度,打造节目slogan。节目组用选手作为叙述主体将节目精神内核深入其中。选定主要参赛选手将其故事线与对节目“肆意生长,热爱无休”的slogan合二为一进行打造,相互交织进行展现,在前几期,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当中,星推官对于By2的表现从不否认,但也从没有达到极高度的一致认可,各位星推官也一直在反复对By2强调她们需要打造的是一个属于2019年夏天的全新组合,于是在第六期,By2终于在各位星推官的帮助和自我的找寻下成功地战胜了自己,进行了自我打破,完成了对这个全新组合的定义,同时也将《明日之子》第三季的slogan——“肆意生长,热爱无休”完美的打造出来。
  助力打造新世代女性榜样类节目,打破传统观念的偶像标准,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在网络选秀的热潮当中选手的年轻化已是大势所趋,用年龄定义青春,很多选秀节目在对选手进行招募时就对 “年轻”定下界线。但在《创造营2019》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大龄组”的一众人以张远为代表的优异表现,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打破了“101系”选秀对于选手年龄的界定。展现出了不服输再拼搏的精神,在《明日之子》第三季中有很多年龄偏大的选手。《明日之子》给了他们打破青春定义的权利,也给予了他们从幕后走向台前的机会。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和作品来告诉观众,年龄并不是问题,用自己告诉观众“只要你愿意,你就是青春”的定义。展现给了观众无论何时都要肆意生长热爱无休的精神。与此同时在偶像市场中也出现了大众审美脸谱化,偶像定义模型化的现象。在《明日之子》第三季的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选手并不是我们口中的明星长相,他们可能长得并不漂亮,身材并不完美,但是他们可以自己说出“我认为我就是好看的”这种自信带给观众的是一种自我认同的文化建构,打破了女生必须靠脸吃饭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明日之子》在进行星级评定的时以职工工牌打卡的形式进行,助力打造了新时代女性的榜样类节目不被定义,用实力说话进行自我打造的文化自信从而对受众进行传播。
  2.3  传播方式与联动
  融媒体联动不同媒体平台实行联动,以串联式传播的互动形式进行互联网媒体交互,各大App平臺的营销与联动,以为选手助力点赞为形式通过微博,微信小程序,腾讯视频App等多种手段来进行各媒体的宣传,进行合理融合利用,同时在不同的平台上,通过文案、视频广告和营销号的联动以及视频弹幕互动、举办直播活动等形式来进行对节目的宣传和选手热度的打造,俨然已经成为了现在网络自制选秀综艺和各大媒体平台互联的方式。
  抓住节目争议热点所在,精准营销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充分了解什么是观众想要看到和了解的,抓住大众所关心的内容打造热点。成为可以供大家争议的热点,用争议和舆论的方式侧面进行对节目的推广,在《明日之子》第三季播出前期用星推官本身进行营销,例如用龙丹妮私人生活为卖点利用大家茶余饭后的八卦心理对节目进行侧面宣传,在前几期节目中By2作为一直备受关注的组合因为星推官对其评判标准频频上热搜,吸引一大批普通受众前去观看。
  立足受众达到情感共鸣。中国的音乐市场走向一直被大部分人所导向,出现了“大家听什么我就听什么的”被“流行”所驱使的现象,而在很多音乐类选秀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能够引起大家热烈反响和共鸣的并不是市场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别具一格、具有特色的“逆流行”音乐,用小众共鸣达到大众共鸣,用音乐发出情感和疑问的同时,唤醒了人们心中对音乐的真正需求。大型网络自制综艺《乐队的夏天》用看似已经不再成为流行的乐队音乐来唤起属于一辈人的记忆却又是带动了新型的乐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蔡骐.传播学视阈下的“粉丝”研究[J].传媒观察,2009(8):15-17.
  [2]李彬.传播学引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主旋律作品难传播,是影视创作者历来面对的困境。而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主旋律作品如何俘获年轻受众的注意力,更是对创作者和媒体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在青少年观众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利用其特有的青春基因,推出一大批以青年人为主体的“青春派”纪录片,并且大胆创新传播模式,从互联网平台率先发力,继而通过电视媒体助推,产出了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纪录片爆款,成为媒体融合生态下
期刊
摘 要 教育类网络舆情是整个网络舆情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南省2018年度教育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分析发现,热点舆情事件发生地域和时间相对集中,中小学是热点舆情事件的主要涉事主体,师德师风、校园管理和教育公平类事件是教育舆情的高发类别。从传播规律上看,社交媒体是网络舆情的主要孵化器,传统媒体在舆论场仍具有重要话语权,相关部门的舆情管理意识和舆情应对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 教育;网络舆情;社交媒体
期刊
摘 要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虚假新闻的传播渠道多样,传播内容呈现扑朔迷离的面貌,尤其是隐性失实新闻,识别、规避更为困难。在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发展的过渡阶段,传统媒体要守住新闻专业主义的品格,做好“把关人”,网络新闻媒体也要净化自有平台UGC内容,提升内容审查水平,制定健全的补救制度。  关键词 电视新闻;隐性失实;扩散机制;防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
期刊
摘 要 该研究是以中国虚拟偶像“洛天依”为案例的个案研究,通过虚拟民族志法,从身份认同理论为切入点,对中国虚拟偶像迷群进行研究。研究探析了该群体如何在日常传播过程中完成身份认同的建构,试图揭示新时代网络原住民在面对新型偶像时所呈现出的异质粉丝心理。  关键词 虚拟偶像;身份认同;粉丝;洛天依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6-0101-03 
期刊
摘 要 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营销模式进一步创新,传统综艺节目的选秀方式与宣传策略难以适应当下时代的传播特点。近几年,偶像养成类节目掀起热潮,引发了大量粉丝关注与参与。文章以《明日之子水晶时代》为例,从差异化的产品定位、产品文化与价值主张、打造粉丝经济、广告植入与节目融为一体、多平台联合营销等方面分析其营销策略,以期探索在新媒体语境下,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更好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新媒体;
期刊
摘 要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带来了媒介生态变迁,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了媒介发展的趋势。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面临着“变”与“不变”的选择。光明日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既在时代发展中变化,顺应潮流,更新传播思维和方式;也在大环境的变化中保持初心,坚守新闻工作者抱负和专业主义,在吸引更多受众的同时确保内容的优质和特色。唯变不变,变而不忘本,这是光明日报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的应对之道,同样,可
期刊
摘 要 面对抖音、短视频、网红直播等新媒体群雄崛起的媒体生态,主流媒体的受众被分流,主流宣传的传播力也因此受到影响。但变化的时代,总要有些不变,尤其是这个社会必须坚持的主流价值不能变,主流媒体做好主流宣传的职责使命不能丢。作者从湖南卫视呼应“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出《连线红土地》大型直播的经验和教训出发,试图梳理出融媒体时代,主流宣传如何通过叩击人心、提高新闻黏度,从而提高传播力、影响力
期刊
摘 要 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当下进行解读的史实性新闻报道,最能检验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报道实力和水平。《河南日报》在“不忘初心,筑梦中原”系列宣传教育中积极作为、主动策划,以融合的视野、历史照进现实的视角重新审视重大历史事件,调动了融媒合力做好新时代的新闻宣传工作。  关键词 新闻策划;历史照进实;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6
期刊
摘 要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介市场环境中,泉州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融合重新定位,明确目标受众,在传承内容原创性的基础上拓展了立体传播方式,对内融合立足于社区运营,对外融合致力于周边传播,积极探索媒体融合的道路,以适应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 媒体融合;社区;周边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6-0092-02  泉州广播电视台是地方媒
期刊
摘 要 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在社会大众中的广泛普及并占主导地位,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在该时代背景下,从大学生毕业季隐形教育谈起,以广东省5所全国排名前100的重点高校(涵盖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和农业类四种学校类别)的学生工作官方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毕业季发布的81篇推文为例,通过充分详实的数据及案例分析,探究不同学校通知类、通讯类和情怀类推文的表达形式与受欢迎度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