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惯性效应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干气密封动态特性研究

来源 :润滑与密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hat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分析惯性效应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干气密封动态性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考虑惯性效应的变黏度变密度螺旋槽干气密封动态特性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小扰动法求解超临界二氧化碳干气密封动态特性参数,分析操作工况远离及靠近临界点时,超临界二氧化碳干气密封动态特性变化规律及惯性效应对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无论操作工况是否靠近临界点,动态特性系数都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动态刚度系数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动态阻尼在近临界点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远离临界点则相反;考虑惯性效应时的动态特性系数比不考虑惯性效应时的偏低;操作工况近临界点时,惯性效应不可忽略,远离临界点时,惯性效应可忽略不计.
其他文献
外径110 mm、内径30 mm的34CrMo4钢中空轴,870℃水淬和640℃回火后发现有约20 mm长的裂纹.为此对开裂的中空轴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测、金相检验,检验了裂纹的表面状况,并对夹杂物进行了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该中空轴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均符合要求,显微组织基本正常,裂纹表面被严重氧化.据此可以断定,34CrMo4钢中空轴开裂是淬火不当所致.此外,含Mn和S的夹杂物也促进了中空轴的淬火开裂.改进淬火方式后,中空轴开裂的问题已经解决.
采用氯化胆碱(C5H14CLNO)、乙酰丙酸(C5H8O3)和水(H2O)作原料,并加入一定量的氯化亚铁(FeCl2)、六水合氯化钴(CoCl2·6H2O)和氯化镍(NiCl2·6H2O)配制成低共熔溶剂.将黄铜片置于温度为50℃、60℃和70℃的低共熔溶剂中采用恒电流电沉积了Fe-Co-Ni合金层.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不同温度电沉积的Fe-Co-Ni合金层的微观形貌、成分、相结构和耐蚀性.结果表明:3种温度下电沉积的Fe-Co-Ni合金层中,在50℃电沉积的表面最致密,交流阻抗
钢的球化退火是为了获得球状珠光体,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或冷变形性能.目前,已经制定了低、中和高碳钢球化组织的评级标准.GB/T 38770—2020是低、中碳碳钢和合金钢球化组织的评级标准,其中规定了球化率的计算方法,按球化率确定级别界限,低碳碳钢和低碳合金钢钢球化组织的分级等,比JB/T5074标准更完善.
综述了国内外微弧氧化(MAO)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微弧氧化电解液体系和工艺参数对微弧氧化陶瓷膜性能的影响,概述了微弧氧化的反应过程,并指出了目前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微弧氧化工艺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教学中,由于知识点间相互联系,随着疑惑知识点增多,学生听课的效率降低,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至关重要.针对此问题,考虑学生对知识理解与课堂专注度、教师授课水平、知识点难易程度之间的关联性,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智能分析课堂三要素,从多维角度生成学情分析一体化数据.同时由于互联网学习资源冗余、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基于学生习惯和兴趣,将学习资源风格化处理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课堂上人脸识别、文字识别的准确率分别为99%与92%,能够满足项目需求.其中,学生四个评估指标中,学生
为了增强浮动迷宫密封的浮起性能和适应转子径向跳动的能力,在主轴跑道的外表面增加了槽型结构,通过试验测量和CFD数值仿真研究不同压差、转速下不同开槽方式(无槽、直线槽与螺旋槽)对浮动迷宫密封泄漏特性和浮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量随着压差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长,直线槽浮动迷宫与螺旋槽浮动迷宫泄漏量数值计算值最大分别增加了16.1%和18.7%,试验值最大增加分别为14.5%和15.1%;直线槽与螺旋槽对浮动迷宫密封浮起力的影响相差不大,但是随着压差的逐渐增加,螺旋槽对浮起力的影响相较于直线槽而言会越来越大;
非调质钢因其环保、低成本、性能优良等优点,被广泛开发和应用.综述了铁素体-珠光体型、贝氏体型和马氏体型非调质钢的特点与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非调质钢的发展趋势.随着应用领域对非调质钢零件力学性能以及综合成本要求的不断提高,非调质钢将面向低成本与更高强韧性的方向发展.低成本微合金化设计,通过夹杂物改性提高韧性以及控锻控冷实现非调质钢零件定制化是未来非调质钢的重要发展方向.
为探究旋转式密封圈脱开全过程的密封性能参数变化,借助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的“超弹性体”的两参数Mooney-Rivlin橡胶模型、弹簧和“刚体”的静止轴模型,研究传统唇型密封圈和2种新型唇形密封圈(G形与S形)在脱开过程中接触压力、接触宽度、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分析入口压力、过盈量、弹簧力、橡胶密度对脱开转速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旋转式密封圈的接触压力、接触宽度均随转速增加而减少且减少的速率相同,摩擦力随转速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少;3种旋转式密封圈的最大接触压力均发生在唇口靠近空气侧,空气侧与介
为使全陶瓷轴承在干摩擦工况下可靠运转,选用四氟乙烯(PTFE)材质的保持架为全陶瓷轴承提供润滑.利用Rtec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以PTFE盘与氮化硅(Si3 N4)销为摩擦副,研究Si3 N4/PTFE在不同载荷和转速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对Si3 N4表面的转移膜形貌进行观察,分析转移膜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摩擦因数随着载荷的增加先降后升,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先升后降再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PTFE/Si3 N4摩擦副在摩擦过程中会产生PTFE转移膜,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辅助电沉积及后续热处理(200~600℃)制备钴-镍-磷(Co-Ni-P)三元合金涂层,热处理时间为1 h.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超临界电沉积制备的Co-Ni-P三元合金涂层的微观形貌、相结构、硬度、摩擦学性能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超临界CO2电沉积制备的Co-Ni-P三元合金呈现非晶结构,但经过400℃热处理后由非晶结构转变为晶体结构;Co-Ni-P涂层的硬度随着热处理温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热处理温度为400℃时,表面硬度最高,约为780 HV.摩擦学和电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