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文哪得妙如许,为有素材积累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作文无情可抒,无景可绘,无事可记,往往就在于教学中忽略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语文文本素材,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让学生手中有米,让他们妙笔生花,写出具有真实见闻、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的文章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记叙文体的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学,从让文本素材引领写作素材的原始积累,以及让生活素材鲜活地走进作文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文本 素材 情感 生活 细节 积累
  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提起作文学生就感到万分头痛,写什么?怎么写?每天看似日复一日的生活,哪有那么多的感受和思考?许多题目从小学写到中学,写到最后就成了不论什么题目都写成差不多的内容了。无情可抒,无景可绘,无事可记,写作成了一件很折磨人的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样去改变这种现状?
  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的对策总是让学生课外多读多写,大量摘抄优美词句,培养语感;在日常进行作文训练时,更多的是在强调立意、构思与选材,甚至如何开头和结尾,这些做法固然不错,可是往往忽略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语文文本素材,让文本素材引领写作素材的原始积累,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让生活素材鲜活地走进作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让学生手中有米,让他们妙笔生花,写出具有真实见闻、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的文章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记叙文体的写作素材积累教学,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深入挖掘语文文本素材,让文本素材引领写作素材的原始积累
  语文文本是教育专家苦心孤诣的成果,内容涉及历史、人文、科学、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是一个无比丰富的资料库。走进经典之作,尤其是走进中国古代文化名流的精神世界,亲其人,爱其文,学生定能感受这些名流博大的情怀,感受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感受传统思想蕴涵的大智慧。
  因此,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课内文本的阅读,因为课堂阅读教学担负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习得有效的读书方法,通过多读去感知文章内容,领悟文章深刻的意蕴及表达方法,从精美的语言范例中吸取精华、发展语言、陶冶性情。
  1.1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
  素材的积累不仅指语言上的,还是思想情感上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从而使他们在获得深刻感悟的同时,也从中积累许多情感的体验。
  如,笔者在教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时,我边放音乐边动情讲述:夏天日暮时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在溪边与朋友尽情地玩乐……学生们听得非常入神,仿佛身临其境,脸上无不流露出向往之情。见此情景,我便不失时机地引导:“一首好的词,便是一幅优美的画呢。同学们可把自己想像的画面画出来啊!”同学们一下缓过神来,纷纷拿起笔开始画对诗歌的理解。不一会儿,学生们的作品便“新鲜出炉”了:画面上有红红的荷花,绿绿的荷叶,白白的鸥鹭,清清的湖水,一艘小船正误入荷花深处……画面色彩鲜艳,人物快乐之情跃然纸上。学生一边听配乐,一边画画面,然后通过反复朗读词作,“看”到了形,“听”出了声,“品”到了乐,如亲临其境,阅读兴趣便会得到激发。
  阅读兴趣被激发后,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感,阅读便会成为一种满足心灵的需要、一种丰富生活的习惯,学生就能从课内课外的一篇篇文章中获取心灵的触动,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便会感染他们幼小的心灵,喜怒哀乐等等情感的积累定会折射在日后的写作中。
  1.2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激发再积累的动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积累的东西就成了他们兑换写作的存折,存得越多,越能够取之不尽,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再积累的动力。我们教师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安排一些仿写、练笔的内容,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让学生自定题目,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笔之于书,只要是自己真切的感悟,不必在乎题材大小。
  比如,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可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型“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型寫写绘景的文章增城旅游景点《美丽的挂绿湖》;还可以仿照朱自清的《春》的写法,调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五种感觉器官模拟“春风图”,增城另一旅游景点《迷人的白水寨》等等;学过杨绛的《老王》后,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写写写人的文章《我的母亲》等等。
  这样,学生的积累得到了顺利迁移,学有所用又激发了他们再积累的愿望,此时课内文本的阅读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阅读的欲望,阅读便会从课内走向课外,课外阅读反过来不仅会大大提高课堂阅读效率,而且还能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循环正是促使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根本。
  二、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让生活素材鲜活地走进作文
  生活是一幅画,需要我们仔细的欣赏;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精心的翻阅; 生活是一条小溪,流淌着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段乐章,洋溢着喜怒哀乐。生活值得我们去感受,生活也需要我们去感受。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一片树叶、一首歌曲、一种气味、一个人、一件小事、一场辩论或是一次出游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它们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体会、感受生活的具体对象。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教师在作文指导中一定要努力矫正那种泛泛的记叙、空洞的抒情及不着边际的议论,要指导学生努力写活生生的人事景物,写出感触最深的生活细节,抒发最真挚的感受,让我们的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感受人间真爱,用爱滋润心田;感受季节之变化,做到借景抒情;感受生活之物,做到托物言志等等。
  为了让生活的美在学生笔下汩汩流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1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为写作积累广泛的素材
其他文献
介绍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激光超声检测信号降噪处理技术,实际检测信号的降噪处理试验表明,应用该技术对激光超声检测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可显著提高信噪比。根据信号的波形特点选取
【摘 要】  伴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创新,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正在逐步健全完善,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学也在逐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引起重视。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形式下,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想象力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资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在此过程中,新媒体飞速崛起并日益成为传媒中至关重要的力量。媒体札记作为脱胎于传统媒体体质转型成功的典范,其运营模式对新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媒体札记也利用文化的这一性质,为自身开拓发展空间。在发展之初,便成为新浪与腾讯的图形供应商,同时与信息可视化与蓝媒汇等商业机构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為其发展获
说到读《资治通鉴》就不由得想起网上的一篇文章,作者说他的一位老师曾经把《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这类书比做教材中的公式概念,把《资治通鉴》比作试题,只有通过不断做题才能真正理解公式概念的内涵。这个比喻可谓新奇之至。我想,假如没有对中华文化的深切了解,是不可能想到如此恰切的比喻的。  对于《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文学、政治学甚至哲学史上的地位论述不可谓不多,自然不用我在此赘言,当然也不是这一篇小
从课程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嵌入式技术课程教学与实验的思路,描述了实验与教学实现的具体方案和具体细节。通过建立嵌入式开放实验和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嵌入式
在传统管理理念与管理体制的制约下,新升本院校实验室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适应新时期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首先应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实验教学工
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提出了结合地方优势资源,推动实验教学创新。地方优势资源在实验教学内容创新中起到资源载体作用,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中起到引导贯穿作用,在实验教
【摘 要】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学生才能够积累、感悟、运用语言。如何提高朗读呢?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和坚持,还需要保持长盛不衰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重要性 提高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想实现“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
以强化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为目标,以"研究性学习"理念为指导,以"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为载体,整合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的内容和技术,使基础实验寓于综合性实验之中,提高
【摘 要】  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要想提高小班化语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进行分类引导。本文从挖掘潜能,尊重学困生;小组互动,激励中等生;深入探究,引领优等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分类引导 小班化 语文教学 有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要分层备课,这是有效课堂的基石;分层施教,这是有效课堂的关键;分层作业,这是有效课堂的延伸。  小班化教学可以使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