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凝望的背后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w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朱自清的《背影》的教育意义历来备受重视,但大多数的解读把其泛化为一般的亲情教育文本,忽视其中蕴含的“孝”的传统伦理道德,造成德育资源的流失。本文试从“孝”的角度来分析文本的教育意义,认为本文在表达父子相爱相怜之情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孝顺儿子的形象,这个形象体现了“孝”的一些基本内涵,在教学中可以紧扣文本挖掘这一资源,实现文本的德育价值。
  关键词:《背影 》
其他文献
泥塑 25cm×33cm 2013年  泥塑藝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工艺精湛,薪火相传。从古至今,泥塑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不断传承,从日常生活小型器皿到寺庙楼宇大型佛像,再到今天的城市雕塑代表建筑,随处可见。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泥塑制品更是因其不可复制的独创性赢得人们的青睐。  这件泥塑作品描绘的是一位藏族老阿妈席地而坐,爬在腿上的小孙子正和旁
摘要:本文论述了中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体系,以此引出中西方文字承载着的不同文化和思维。继而,由文字本身的造型原理出发,进一步阐述文字蕴涵的文化并逐渐延伸到由此派生出的建筑、艺术形态等领域,其中包括古典园林、佛塔、城堡、纪念碑、诗歌以及绘画各方面。从中更为深刻地体悟到中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差异。从“文字”的小天地到“文化”的大天地,由此窥见中西文化不同走向的本质。  关键词:文字 价值体系 文化与思维 内
摘要:欧文·斯通代表作《渴望生活》以传记的形式再现了梵高短暂的一生,再现了他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梵高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本文结合小说中的情节,从梵高的人生经历出发,表现了主人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的勇敢和执著,实现了对生命意义的升华。  关键词:《渴望生活》 传记文学 欧文·斯通 人生经历  《渴望生活》是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的成名作,他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详细记述了
摘要:《活着》叙述了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在近四十年里,他经受了人间的大悲大难,亲历了一家四代所有亲人的死亡,是一个倒霉透顶的人。但是福贵仍旧隐忍地活着。他的这种精神与现代体育竞技所崇尚的精神不谋而合。本文先分析福贵悲苦的一生,将之与体育竞技过程进行对比,以得出体育竞技人生中的内涵与哲理。  关键词:余华 《活着》 福贵 希望 坚忍  一、前言  余华,浙江海盐人,祖籍山东。中学毕业后,曾
摘要:索尔·贝娄小说《洪堡的礼物》对人类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刻揭示,对物质主义进行了强烈抨击,对人们对“成功”狂热追逐的现象进行了尖锐批判。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洪堡和西特林不同命运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成功”和“失败”的二元悖论。小说中多维度呈现的悖论使得小说具有了一种叙事张力。  关键词:索尔·贝娄 悖论 成功 失败  一、洪堡的成功与失败  出身于匈牙利犹太移民家庭的冯·洪堡·弗莱谢尔,是30年代闻名
摘要: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国的语言代表,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理论却是来自于国外,这也是国外对于汉语和中国重视的结果。但是由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研究时间并不是很长,在理论和实践上还不够深入,所以通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能够帮助学习汉语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文章主要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以及认知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在研究日本现代文学的时候,“现代主义”一词是无法回避的。从文学意义上来看,现代主义一般指的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新兴艺术学派和新感觉派两个文学派别所开展的文学活动。在《日本现代主义的比较文学研究》一书中,作者千叶宣一将日本的近现代文学同西欧的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比较,并且明确指出日本近现代文学深受西欧文学的影响。在作者看来,日本的近现代文学并不是在本土自动生成的,而是在吸收西欧文明之后,经西欧文明诱发而
《牦牛革命》 唐卡 40cm ×60cm 2021年  《二十一度母》唐卡 100cm×75cm 2020年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被誉为中國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品《二十一度母》以传统红唐卡的形式绘制,是红色和金线的完美搭配。藏语称“卓玛聂
青铜雕塑 39cm×30cm×27cm 2015年  这件雕塑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我的父亲。父亲是一個勤劳、朴实的人,他干活累了,喜欢坐下来抽支烟,吧嗒几口,很享受的样子,那种幸福和满足不仅挂在脸上,也弥漫到空气中……这样的印象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不断长大,直到2015年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想通过艺术的形式把他表现出来,通过泥土、通过我的手把这样的幸福传递给观众。雕塑完成后,我把它铸造成了青铜,并为
主管单位:甘孜州雅江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孜州雅江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甘孜州雅江县作家协会  唐均  TANGJUN  《雅砻江》主编。1969年9月生,汉族。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甘孜州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西藏文学》《散文诗世界》《贡嘎山》《草地》《中国民族报》《四川文艺报》《甘孜日报》等刊物。  寄语  雅江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多民族聚居,一直以來不乏文人墨客吟诗作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