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新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aa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材陈旧、课程设置欠妥、师资力量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设置
  
  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一门主修课程。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档案管理课程应根据当前形势在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所创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一、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的重要作用
  
  档案管理课程是高职文秘专业的主修课程。文秘工作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仅担负着撰写公文和各类应用文体的工作,还担任着文件收发、会议组织、人际沟通、信息处理等工作[1]。因此,面对日常工作中的大量文件,做好档案管理,使工作井然有序是对秘书的基本要求。
  
  二、档案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陈旧[2],不符合当前教育形势。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档案管理课程的教材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版本,这些教材在内容上过于陈旧,方法上老套、原始,与现代社会的办公方式相差甚远,早已经不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例如,旧的教材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偏重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的档案管理,这与高职学生就业市场需求明显不符;在工作方法上,旧教材由于年代的原因没有太多涉及“办公自动化”的概念,这与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不相统一。
  (二)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不科学[3]。在教学方法上,多数高职院校仍然走多年前的旧路线,即仿照本科院校相关专业那样,多数课时都是理论课,实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很少有实践的机会。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虽然获得了一些专业理论知识,但是一到真正的岗位上就手忙脚乱,学过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违背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初衷。另外,档案管理属于文科,许多学校按照文科专业普遍的上课方式,学生只是单向地接受信息、记笔记,这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考试之前只是集中背一下,然后就抛之脑后,没有什么真正的收获。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往往是单一的档案学,而与档案学有交叉的其它专业课开设的较少,这也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很难有连贯的知识体系。
  (三)缺少“双师型”教学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都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他们的知识体系是从普通本科院校沿袭来的,在专业理论上他们有较强的基础,但是实际操作是他们很少接触到的,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实训。因此,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反复强调“双师型”教学队伍,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实行这一方案。
  
  三、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新方法
  
  (一)适应课程教学要求,改革档案管理学教材。由于旧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弊端较多,高职院校应大胆地换掉旧教材,选取符合当前教育和就业形势的新教材。高职院校不应照搬普通高校的教材,应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定位寻找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理论性较强,内容较多,高职院校可以在教学时对这些教材进行适当地删减,如把复杂的理论部分简化为简单的概念,跳过与高职学生专业无关的章节,然后着重增加学生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
  (二)改变课程设置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对于高职院校,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将理论课的比例降低,提高实践课的比例,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应该脱离文科传统“填鸭式”的方法,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学校应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改革考试模式,把考试内容从原来的“死记硬背法”中脱离出来,使考试形式多样化、全面化,把能力的培养列入考试范围内。如在期末考试中,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仅占期末总成绩的小部分,而实际能力的考核占大部分分值。另外,学校应抓住技能训练重点,根据学生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特点,设置有效的实训课程。实训课程课大体分为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校内模拟实训是指在学校内设立模拟环境,学生在模拟环境下进行专业的实际操作。在档案管理课程上,学生可以分组实践,模拟公司或企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技能训练,如对相关文件、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立卷、存档、保管等;校外实训是指学生深入到社会的企业、公司中,在真实的岗位上实际操作。一般来说,校外实训的效果要远好于校内模拟训练,但是学生能否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是校外实训的关键,因此,校方应注意与社会对应的单位联系,建立长时间的合作关系,达到校方、企业的双赢。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这就要求在校教师应向“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发展,从教师做起,加强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应制定相应措施,督促教师提高职业技能,如规定在职称的评定中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资格证,还要求有一门以上的专业技术资格证;又如,教师每向上晋一级职称前要参加一学期以上的实训,经校方考查合格后方能获得晋级的资格。另外,学校应多为教师提供专业进修的机会,开阔教师的视野,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前平.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原则与实施策略探析[J].文教资料,2009,(2):231-232.
  [2]陈玲霞,谢明生.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云南档案,2005,(9):41-42.
  [3]向玉琴.浅论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档案管理技能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07,(8):30-31.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要求,在它的指导下,各个学科的教师和工作者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依笔者看来,我们今年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是以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因此,教师要紧跟教学改革的潮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行培养,使他们具备完整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作文;素质教育  新课程
摘 要:要重视对学生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口头语体还是书面语体同属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该受到语文教师重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认真做好口头语言表达与书面语言表达的训练培养。增强训练培养的趣味性,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语言能力;训练培养;趣味性;提升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四项基本技能。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想方设法地提
摘 要: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了阅读,人生就是一望无际的荒凉,其中充斥着令人窒息的寂寥。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也使得课外阅读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必需。课外阅读的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亲切感,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增长自身的知识和见闻,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
摘 要:在我国,职业院校的专业类学科越来越受到了重视,传统的通识类文化课,比如语文、英语等学科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是几乎每个学校都会设置的学科,但是随着对专业课的重视,文化课的要求越来越低,这就导致了语文课出现了很多尴尬的情况,本文将结合实际,综合分析现如今中职语文的教学情况。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是每个人最基础的课程之一,语文更是对语言上的考查与学习。但是近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颇感头痛,认为作文教学非常难,不仅学生没有兴趣,教师也教得十分吃力。学生的头脑中仿佛没有任何东西,他们写作文就像挤牙膏一样,一点点地凑字数。并且,学生的作文中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言辞干瘪无味。长期以来,我们都将作文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了教师的教上,没人去注意小学生的喜好,他们喜欢什么东西,喜欢写点什么,喜欢老师怎样上作文课,这些内容教师都没有去花时间探究和关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启迪课堂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知识内化能力提高。本文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浅谈了有效提问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与方案,旨在进一步提高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集中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素质,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
摘 要:作者在高职五年制的作文教学中采用主题连贯教学的方法,以写“秋景”为例,从主题摘抄到主题作文到主题分享的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作文能力。  关键词:高职;五年制;作文;教学;审美  语文课程是高职五年制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它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而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新
摘 要:全日制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作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关键词:师生作文;教学;“平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作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为贯彻这一目标,在指导学生作文中,要抓住两个永恒的问题,其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