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传递物理和生活之间的相关信息,让生活走入物理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准确掌握物理知识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深刻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生活化课堂 教学方法
  物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多切入生活元素,多选取与生活有关的物理素材,让学生体会物理对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重要性。尤其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在课堂中切入生活,则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更加主动,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
  一、巧妙生活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方面的知识进行新课导入,就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物理问题,这样就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在头脑中产生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教学压强时,教师就安排学生亲自感受:教师从班里挑出一名比较魁梧的男生,又挑出一名比较瘦弱的女生,教师让男生把一颗钉子用手按到一块木板里面,让女生把一颗图钉用手按到同样的木板里面。学生观察到,男生已经很努力地在按钉子,可是钉子进入木板的部分却是很少;再看女生稍微用力就把图钉按入了木板里。有了这个明显的比较,学生与自己开始的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这时教师把钉子和图钉拿给学生观察,就有很多学生说这个比赛对男生很不公平,教师说:“大家为什么要说对男生不公平呢?比较魁梧的男生应该力气很大,可是没能把钉子按入木板里;钉子和图钉有什么不同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注意钉子和图钉的区别究竟在哪里,了解到力和接触面积的关系,进而进入压强的学习。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新课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中看到一些未知的物理现象,制造学生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之间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
  二、组织生活探究,培养动手能力
  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担当演员学生则是观众,这样只凭借口头说教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帮助不大。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方面的探究活动,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的同时,还能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寻找创新的种子。
  在教学内能热传递时,教师让学生把家中的一些器具利用起来,自己动手验证分子的热运动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分子的热运动真的存在,那么它的运动又遵循什么规律呢?学生把自己设计的验证方案与同学进行交流,有的同学在课本中找到方法,把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在温度不一样的水中,结果得到墨水在温度高些的水中向四周扩散得比较快,在温度低的水中向四周扩散得慢些,从而验证了分子热运动是真的存在,并且得到了分子热运动的规律;有的同学受到喷洒花露水的启示,把红糖分别放入热水中和冰水混合物中验证分子热运动。
  通过学生动手设计验证,让学生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另外,多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探究,可以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这样的物理课堂不仅让学生习得了知识,更多地培养了动手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运用能力
  物理知识都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境是知识得以发现的基础,同时包含知识的存在背景。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有关生活的情境,要让学生感知到物理就存在于自己周围,让学生看到物理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创设了生活情境:拔河比赛。教师提出:如果要在拔河比赛中获胜,那么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学生认为要更多的人参加比赛;用的力气要足够大才好;穿的鞋的底子要特别粗糙……面对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拿出几种比较好的建议详细讲解。教师提问:拔河比赛时,作用在绳子上面的力有哪些呢?有学生回答:别的班对绳子有拉力,还有就是咱们班对绳子的拉力。教师接着提问:我们班对绳子的拉力是怎么作用的呢?是不是只要有力气就能获胜呢?如果把咱们班用一块很大的石头来代替,石头是不会产生力气的,那么别的班会不会很轻易地就获胜了呢?如果比赛允许咱们班全部都参加比赛,而别的班就用7个学生参加,让咱们班站在很光滑的瓷砖地面上,别的班却站在比较粗糙的水泥地上,咱们班就一定能获胜吗?面对教师的一系列提问,学生开始沉默了……经过思考讨论,最终清楚了在拔河比赛中比的不是力气的大小,而是与地面的摩擦力。
  通过在物理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对所學知识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生活演化知识,开发学习潜能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一些物理方法,做到授之于渔。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类比,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教学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时,学生刚刚接触电压这个物理概念,感觉很抽象,教师就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水流”类比电流,上课前教师自己做了个实验装置,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水流”:在一个玻璃管的两端分别与一根塑料管相连,在一端用夹子夹住,向两个塑料管里面注入水,注意要使两个塑料管中的水的高度不同。这时把夹子打开,水就会自动流动。教师提出问题:塑料管里的水怎么就流动了,又为何最终不再流动了,那么要想让水不停地流动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有了问题作为铺垫,再结合前面讲的知识,用干电池和小灯泡连成电路,通过开关控制小灯泡的明暗。有了这些类比,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就变得轻松了。
  通过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对物理抽象知识的类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初中物理教师要时刻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切入生活元素,让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峰.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3(01).
  [2]陈宝玉.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理科考试研究,2013(20).
其他文献
目的: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尤其是基因表达的调控机
目的:通过复制高压电烧伤动物(家兔)模型,观察电烧伤后动物肝脏微循环的动态变化,研究高压电烧伤对肝脏微循环的影响,探讨高压电通过机体后对家兔肝脏微循环的损害机制,为临床防治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踐中学习”,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通过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因此实验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就说明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激发学生的
目的:整合素α2(ITGA2)是整合素的一个重要成员,其在807C/T位点存在着基因多态性(rs1126643),有研究表明此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塞、脑梗死等多种疾病有关,并且认为脑梗死
在新课改逐步推行过程中,人们对“有效教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将有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改变,使课堂教学更具特色,效率更高。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思索,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是无效或低效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需要关心和探索的问题。但是,这一问题经常被教师忽略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一种新型的情境教学模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物理课堂上。本文以物理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情境创设手段入手,简单结合例子提出看法。  关键词: 物理课堂 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各门学科中,物理常常被视为最难啃的“骨头”。之所以难啃,与物理学科的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而当前高中生往往缺乏大量的物理表象经验,当他们面对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