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格“守望精神”中的东方生命哲学——纪念《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七十周年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zhiji76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恰逢《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70周年.塞林格在小说中隐约提出了一种破除物质执念和二元对立、回归自然和谐的“守望精神”.这种精神因蕴含大量禅宗、道家和印度教等东方哲理而受到西方学界的关注,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专门分析和研究却明显不足.“守望精神”既是塞林格创作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用一生去实践与体悟的精神财富,更是东方哲学对西方社会的现代救赎.从禅宗、道家和印度梵学诸东方智慧这一全新角度重释经典,不仅可以重估其中的救赎价值,还可以发现《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塞林格文学转折点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在后“9·11”时代语境中,与媒体报道和政治话语着力打造的男性狂欢叙事相反,小说中的男性话语以遗忘叙事的样态,凸显男性气质再生产过程中的焦虑与彷徨.本文借鉴社会性别理论中权威型、共谋型和从属型三类男性气质,逐一分析《皇帝的孩子》《转吧,这伟大的世界》和《零》等“9·11”小说中强势遗忘、无奈遗忘和天真遗忘三种男性遗忘叙事模式,进而揭示此类小说借助性别书写和记忆书写之间互动所彰显的叙事张力:透过男性遗忘叙事,美国“9·11”小说对主流媒体与政治叙事中的男性狂欢话语进行改写,是对新世纪失衡的性别秩序进行反思的
高校思政课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推进高校思政课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合发展,对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针对性、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梳理二者在目标、内容相融相通的内在联系,从深入挖掘高校思政课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入手,创新二者的融合教育方式,凝聚高校思政课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协同育人合力.
党报新闻评论是政治观念、新闻观点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新闻信息传播、社会舆论引导的主要途径,提升党报新闻评论能力,有助于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及传播.人民日报等党报常常会针对某一时政新闻内容,发出具有权威性、引导性的新闻评论.但在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环境下,党报在开展新闻评论工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品牌定位、内容生产、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困境.基于此,文章围绕全媒体时代网络化信息传播的现实,进行党报新闻评论内容、传播方式、政治价值导向的现状分析,探究新闻评论建设与传播存在的困境,并据此提出运用网络传播技术手段,开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传播主体已经多元化,但权威性和公信力都很强的传统主流媒体依然可以在调查性报道等深度报道的采制方面大有作为,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文章认为,面对新媒体语境下大量碎片化信息的冲击,主流媒体的调查性报道必须在差异化竞争中努力探寻制胜之道.其突破口和创新点应该聚集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把握题材的选择与报道内容的取舍,注重采访的深入与实质问题的剖析,追求权威的阐述与传播平台的拓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受困于传统教育,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总体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颇多问题,影响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有效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服务,我们理应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并针对目前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师生关系紧张、教学模式单一等突出问题给予相应建议.
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劳动教育的监督力和推动力不足、高校劳动教育体系不健全、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落后以及大学生自身存在不良劳动习惯等.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监督和推动,高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家长要提升自身劳动教育的认识水平,大学生要提高劳动的自主性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
阿兰达蒂·洛伊的第二部小说《极乐之邦》自面世以来,即引起巨大反响,但也引发了各种诟病,如结构粗陋、庞杂,叙事动力不足,且不断离题等.然而,这些屡被诟病的形式特征实则构成了洛伊的独特美学,展现了以印度为代表的一种新现实主义,即超越经典现实主义的“边缘现实主义”.《极乐之邦》作为典型的边缘现实主义小说,在内容层面深入追问资本主义席卷全球后的当代印度社会现实,在形式层面则既借鉴西方小说的叙事技巧,又深入挖掘印度本土文学传统,探索了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更“现实”地展现这一社会现实的方式.
期刊
日渐复杂的新型教育环境、历史性的关键教育对象及裂变式的新兴教育载体,共同推动着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应因时因势实现方法上的突破与创新.鉴于兴趣偏好在新时代青年价值塑造、习惯养成及精神生活构建中的特殊作用,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坚持遵循“\'趣点解剖\'—\'因趣推新\'—\'融合施教\'”的实施路径,着力打造、形成“圈层式感染法”“游戏化激励法”“休闲式推送法”“共享式覆盖法”“裂变式牵引法”等方法,以提高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渗透性、激励性、整体性与自觉性.
金原瞳是日本新生代作家中相当“多产”的一位.她擅长采用多视角及多线叙事,通过刻画略显偏执、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女主人公形象,呈现出了一个充满矛盾与不确定性的后现代伦理世界.后现代伦理基于身体,寻求的是多维时空中生命经验的解辖域、去层化.金原瞳小说里反复出现的,对身体进行技术改造(舌洞)、对“情欲”、“母性”等身体经验进行改写与重置的书写,包蕴着深层的后现代伦理拷问,并由此形成一股难以抗拒的文学张力.近作《一无所有》作为一部典型的震灾后文学作品,将伦理身体介入灾害叙事,从而完成了一场性别化的、对“3·11”震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