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视频翻转课堂方式探究铁生锈因素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cula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57-01一、微视频内容分析知识点方面,微视频内容是针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五课《铁生锈了》的铁生锈的因素知识拓展探究内容,教材只是简单说明的铁生锈的因素,而没有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来体现这个知识点。微视频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让学生掌握对比实验设计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设计。学习者接受、驱动方面,微视频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上拓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学生可以很好地接受微视频知识内容,学生根据微视频提出的要求自己提出猜想,设计对比实验,以便在课堂上实践探究做好准备。根据微视频要求能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二、教学目标实现分析微视频知识点简单,研究什么因素就改变什么因素,学生课前观看了《探究铁生锈因素对比实验指导》微视频就可以掌握对比实验设计方法,为实验方案设计和课堂实验操作做好准备。课堂时间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实践,培训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进行展示,加强交流,培训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培养合作学习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调动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实践的兴趣。三、重难点突破分析本节课探究的重难点是铁生锈与水、空气的关系,微视频《探究铁生锈因素对比实验指导》中直接提出对比实验方法解决探究问题,而且也告知了学生对比实验设计的方法“探究什么因素就改变什么因素”。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间的交流分享则可以集中集体智慧,让学生在集体产生思维碰撞,集思广益。课堂知识翻转,课前学习,课堂实验和论证,有效解决实验猜想。四、教学策略、模式分析利用《探究铁生锈因素对比实验指导》微视频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课前学生自主学校微视频,掌握对比实验设计方法,提出课堂实验和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要求。课堂上学生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分享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数据,通过集体智慧来完善对比实验,撰写出实验报告。五、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分五步进行,首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微视频,然后课堂上小组交流,接着小组实验操作、然后进行实验总结分享,最后撰写实验报告。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铁生锈因素对比实验指导》微视频,并对课堂要求设计自己个人的对比实验方案。学生明确清晰地掌握微视频中对比实验设计的方法:探究什么因素就改变什么因素。根据微视频的任务要求,学生能课前探究铁生锈的因素问题,提出自己的实验问题,实验猜想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论猜想,绘制实验表格等。课堂交流分享,将个人实验设计方案提供给小组内成员充分讨论、分析和交流,汇总成小组实验方案,小组实验方案生成和完善后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汇报,进行全班分享交流,集思广益。师生一起对各小组实验方案设计进行交流探讨评价,分析实验设计方案可行性和优劣,激发学生参与竞争和表现欲望。这个步骤在实验操作的前面,也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会产生实验方案的一致性,就是全部学生小组的实验方案类同甚至完全一致,而实驗猜想、实验设计应该越多越丰富越好。这里产生的一致性,反而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的局限。课堂合作实验实践,通过全体师生交流分析,小组再次完善实验方案后,各实验小组对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实践。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参与度和实验操作规范性,观察各实验小组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是否分工合理,对学生操作规范性进行指导。实验总结和分析共享,实验操作结束,各实验小组对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过程、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总结,用实验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得出实验结论。把实验心得和体会分享给大家,通过交流分享,激发学生更强烈的科学探究热情。撰写实验报告,对小组实验进行总结,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六、教学案例反思本课为什么要采用微视频翻转的方式进行?其目的就是要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一改以往科学实验课堂风格,不再在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等各个方面限制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操作,抛出课堂探究内容,让学生设计探究问题猜想,自行设计实验,自行选择实验。通过微视频进行课堂知识翻转教学,学生可以很好把握对比实验设计的方法,并对课堂任务有清晰的认识,把学生应该掌握的实验设计知识通过微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课前学习,而课堂上学生就可以进行课堂实验探究,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实验实践。可以看出,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探究科学世界,学生积极性高涨。
其他文献
《星之陨落》是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安塞尔姆·基弗的作品。作者对油彩、混凝土、钢铁、石头、树叶等综合材料的运用,使艺术形式与思想获得高度统一,作品呈现出哀悼式和纪
作为新材料的核心与主流的功能材料是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基础和关键,已成为当前信息、生物、能源、环境、空间、海洋、机械、冶金等领域的研究重点。
室温下通过NaBH4还原FeCl2溶液,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聚丙烯酸(PAA)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粒径大小为3~5nm的Fe纳米颗粒,并在不同温度下对得到的颗粒进行退火。对比了在不同温度下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食品包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经常会发生一些因食品包装所产生的安全事件,而之所以出现此类问题主要是由于食品包
一件艺术作品之所以优秀,最重要的是作品的艺术价值,而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和社会影响力方面。文章首先说明《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与艺术特点,最后从《格尔尼卡》对
对万盛白云石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白云石煅烧工艺进行了正交实验,考虑了烧损温度、时间和粒度对锻白烧损率和水化活性的影响。动力学计算表明白云石的热分解过程
利用简单液相共沉淀法制得中间产物Ni(OH)2-Co(OH)2,再经煅烧得到Co3O4-NiO复合粒子;用乙二胺对Co3O4-NiO复合粒子进行改性,改性后Co3O4-NiO微粒分散性提高,形貌为片状,片与片之
我国公立医院目前进入了新的一轮医改,医改的到来,使得很多公立医院都遇到了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急需进行转型与升级。为了提高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实行精细化管理,医院的财务分
【摘 要】在我国教育体系不断改革与深化的时代背景下,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的融合已经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从多个角度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的融合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以供借鉴。【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数学;融合【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56-01在高等教育模式
分析了3,4-乙烯二氧噻吩(EDT)单体聚合过程,系统地研究了聚合条件对PEDT薄膜性能的影响,并对PEDT薄膜电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合过程的起始温度、聚合时间、导电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