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直播助农营销模式与路径探究

来源 :传媒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之下实体经济遭受冲击,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销售新路径,各大平台纷纷组织助农公益直播,为农产品创收做出突出贡献。与此同时,直播助农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诸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监管机制不成熟、新传播技术掌握不足。针对当下的现实状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主播角色、直播矩阵和品牌营销等方面提出建议,期望推动直播助农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他文献
高校智库在我国新型智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图书馆和高校智库都是从事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具有共同属性。图书馆服务高校智库具有文献资源优势、人力资源等优势。调查我国图书馆服务高校智库建设的现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图书馆服务高校智库建设的模式构建途径。
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多种部分构成的,其中图书馆可以说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有:保存和传播公共文化信息、公共文化资源库建设、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公众教育等。在当今社会来说,构建一个智慧图书馆是一项系统化程度极高的工程,该工程建设的好坏可能会对图书馆未来所能发挥的作用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说,想建设一座高标准的新时代智慧图书馆就要求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公共图书馆和全社会共同来努力。
随着中国在科技领域、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在争夺话语权与拓宽国际影响力的背后,文化领域也将重新出发。CGTN作为我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属的新闻国际传播机构,是我国国际传播的重要媒体。然而CGTN对外传播的过程仍面临着难题,反观在国外媒介大火的我国优质自媒体,发现其多元性、亲民性都是吸引国外受众的主要因素。CGTN如何取彼之长,以文化软实力输出为切入口,优化内容生产,探索官方媒体如何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与外国网民进行交互,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
文章从我国社区图书馆目前存在体制不健全、资金匮乏、图书资源数量及种类少、管理水平低下、吸引力不足的现状入手,同时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社区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对策:改进管理体制,探索多渠道发展;抓好顶层设计,促进社区图书馆的规范化进程;加大文献资源采购,丰富馆藏资源种类;更新服务理念,提高人员素质;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实效。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图书馆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能为师生的学习、研究提供重要帮助。随着融媒体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范围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结合融媒体技术为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将是高校图书馆以及未来信息素养教育的一大发展方向。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定位展开探究,并就高校图书馆如何结合时代特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带来些许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高校教育带来了较大影响,线上教学成为高校应对疫情的首要选择.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开展,让高校教育者不仅意识到线上教学的重要性,也清楚看到当前线上教学的现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兼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双重教学任务,在分析其线上教学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的提升策略是文章的研究重点.
5G时代的到来,让新媒体平台和内容不断地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品牌也在网络时代的趋势中谋求新的出路。本文分析德云社品牌在新媒体环境下成功的原因,让其他传统文化品牌借助其优势融入新环境中,并且进行文化输出,让其他国家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既要对病毒疫情严防死守,也要对“信息疫情”严密防控。伴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信息疫情”不仅影响公众的身心健康和思维认知,还可能制造群体性恐慌,导致社会失序。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心理因素、媒介生态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利益因素等。防控“信息疫情”需要政府、社会、公众自身三方协同努力,在培养和提升公众媒介素养上着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涌现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画电影,受到观众的好评,但其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日动画电影对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冲击,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一度处于低迷期;但在中国动画人的努力下,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高达五十多亿元,我们似乎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再度崛起的一缕曙光。本文对中国的动画电影发展现状简要介绍,并就中国动画电影的特点与美国、日本的动画电影进行对比,找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给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借鉴。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能力成为现代人的必备能力之一.本文基于当今社会对人才跨文化传播能力的需求,立足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语境,探讨了大学中《跨文化传播》课程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突出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最后提出自己的思考,提出应该将《跨文化传播》课程设置为通识课,并力图通过对课程的再设计来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