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ce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由易及难、显性地呈现在课后习题中。明确课后习题意图能帮助教师建立语文要素序列化概念,进而利用课后习题,优化教学策略,围绕语文要素,展开阅读过程。从而在真实的、有情趣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课后习题;语文要素;序列化概念;策略运用
  语文要素是“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在小学阶段主要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继续按照“内容主题” 组织单元,单元主题贴近生活、内容丰富的基础上,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凸显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建构体系,也就是将“语文要素”由浅入深、由易及难、逐点分布在各单元的课后习题中。中高段的还同时体现在单元导引中。整套教材呈双线并进的结构,力求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解读课后习题,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呢?笔者以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明确课后习题意图,建立语文要素序列化概念
  “语文要素”可以分成一个个点,但并不是独立散乱的,而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各学段各领域的要求,结合文本特点,分步有序地体现的,从而在小学阶段得到持续性落实。因此我们要清晰各个年级各个阅读单元的训练着力点,建立语文要素序列化概念。其中,二年级上册课文单元的要素编排如下。
  这些语文要素显性化地融于课后习题中,是课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研读教材、进行教学预设的时候,切切不可忽略。这些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分布独具匠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不同年级的有序发展
  某一语文素养的获取是长期学习的结果,这种学习需要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因此,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能力,同一语文要素在不同学段都有不同的达成目标,并呈螺旋式递增。列举如下。
  1.朗读能力的发展
  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基础阶段,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二年级对朗读能力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并落实在课后习题中:一年级上册为“读准字音;读出句子间的停顿”。一年级下册为“读好长句子;读出感叹句和疑问句的语气;分角色朗读”。二年级上册为“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分角色朗读 ;带着自己的体会读”。
  2.字词句学习能力的发展
  低年级阅读单元要重视识字写字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为日后的大量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一年级上册的主要目标是“借助拼音、生活情境等识字学词;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一年级下册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各种方法自主识字;分类积累词语或短语”。二年级上册的主要目标是“积累并运用动作词;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仿说句子”。
  3.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起步,从理解字词句起步,促进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一年级上册的主要目标是“圈圈画画,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一年级下册的主要目标是“圈圈画画,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二年级上册的主要目标是“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提取课文中的重要信息,根据信息作出推断”。
  (二)同一单元的梯度提升
  从上文我们已梳理清晰,每一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语文要素。每一单元由三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组成。这一语文要素在每篇课文中的表现方式不是平面化的,而是细化后由浅入深逐步落实的,科学地放大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如第一单元的要求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课后习题的要求如下。
  (三)一篇课文的综合呈现
  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除了识字表、写字表外,一般还有三个学习任务,除了每一单元的主要语文要素之外,还有其他需要达成的基础能力,体现了语文知识日积月累、语文能力逐步养成的学习规律。如第三单元的《曹冲称象》课后习题如下。
  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这三道习题涉及“正确朗读、提取信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提示说清事情过程、体会字词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多种语文要素,所以说一篇课文的课后习题具有综合性。为此我们要明确本单元的重点目标,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统筹兼顧。
  二、优化教学策略运用,围绕语文要素展开阅读过程
  (一)字词句积累运用
  字词句积累运用是低年级语言学习的主要方式,常见的语言学习内容有:感受用词的准确性与丰富性;了解特殊词组、短语的结构现象;明白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掌握同义句的不同表达方式;等等。对于这些学习内容,课后习题都有提示学习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这些课后习题蕴含的语言现象,以此为范例进行语言的习得。
  1.比较异同,为己所用
  【课例】《我是什么》
  学习流程:
  (1)读读三个带点字,发现共同之处。(动词)
  (2)交换位置,你觉得可以吗?(比较理解)
  (3)边读边做动作,读出感觉。(轻重音)
  (4)用上带点字说一句话。
  汉字具有丰富的意思内涵,但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用语言清晰地辨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教学中我们常常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品味字词的不同用法:比较重的物体用“打”,相对轻的物体用“飘”。在比较中学生感受到动词的形象性与丰富性,然后在角色换位中进行有情有趣的朗读体验,最后学着运用。
  2.引读发现,类比拓展
  这一策略多用于学习词组、短语的特殊结构,如动宾结构、主谓结构等。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发现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联系文本内容和生活经验,进行拓展运用。
其他文献
在写作上,我有我的“独门秘籍”——问题观察法,就是带着问题去观察。  每次拿到作文题目,我都会列一个“问题清单”,然后照着清单进行观察,寻找答案。“它特别爱照镜子,只要闲着没事,就会跑到妈妈的穿衣镜前晃来晃去,就连吃饭、睡觉也不例外。它的饭盆本来有固定的位置,但它通常会用爪子或是嘴巴把饭盆推到镜子前,吃一口狗粮,抬头照照镜子,一点儿也不嫌麻烦……”这段话摘自我的作文《爱臭美的雪琪》,写的是一只比人
去年,一个冬日的早晨,寒风晓吹,我站在那棵海棠树下,久望而不舍离去。几片残叶、几枚残果,西安大唐博相府酒店庭院的东边,遒劲地站立着那棵海棠树,抑制不住的兴奋。  大唐博相府酒店是中国陕菜网的办公地,是陕西美食探秘之旅的主办单位,因为参加美食探秘,才有机会走进唐博,以此相遇这棵海棠树。  痴心钟情于那棵海棠树,是久日沉淀在心里对海棠树的热爱。知晓和喜欢海棠树,是从读到写周总理的散文开始的,满树繁花的
朵朵要出去参加夏令营,看着她自个儿在房间里收拾著出行的物品,朵朵妈惬意地躺在沙发上,对我说:“终于不用再操心了,咱们也可以过过二人世界了。下班后,我们去看电影。”  走出影院时,朵朵妈边走边和我聊着电影中的人物与情节,突然甩出一句:“不知道朵朵到了没有?”我揶揄道:“怎么,才不到半天,就想了?”她瞪了我一眼:“我才不想呢,现在多优哉呀!”  到了晚上十点多,正看着书,朵朵妈“哎呀”了一声,说:“他
□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小学四(5)班 李相宜  我有一个“诗迷”老妈,她爱写毛笔字,经常抄写古诗词,有些积累后,便常在我面前显摆。尤其让她引以为豪的,是从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淘”到了我的名字。  真没想到,她居然会把个人爱好强加于我。刚上四年级时,老妈突然对我说:“这两年你功课压力不大,多背点古诗词吧,你这个年纪背的诗词可以记一辈子哟!”不容得我争辩,从此我每天的生活里就多了背诵诗词的任务。  最开
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什么最不容易,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世上无难事,只有减肥难。”  每次我“火力全开”地吃自助餐时,妈妈都是忍气吞声,因为她不能在光天化日的公共场合对我破口大骂。一到家,她就撕破温柔的面孔,盯着我的一身肥肉大吼:“你看你的大肚子,给我馬上减肥!”  我无可奈何地拿起跳绳,垂头丧气地跳起来。我跳得很吃力。我跳一下,就出一头汗;跳两下,则汗如泉涌;跳三下,汗水就如洪水泛滥一般,我的衣服
大家好,我是一只萌萌的大熊猫!看,我脖子上有一只漂亮的项圈,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戴上它的吗?这事得从一年前说起。  一年前,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有一天,来了两个戴着黑口罩的人。我隐隐感觉到危险的气息,转身撒开我的小短腿就跑。可突然,我屁股一痛,感觉有个东西扎了进去,还没等我回头看个究竟,我就晕了过去。  醒来后,我发现自己在一个非常小的山洞里,洞口有一块大石头。我用力拿脚蹬大石头,却怎么也蹬
扫瞄我的记忆屏幕,2008年那个夏天,好像是一段天气空白。文档里没有任何炎热的成分,倒有一个清晰的记录,就是在“恐惧”的文件名里存着:“我得了糖尿病。”  我不知道是怎么开车回家的。我满脑子就是一个词,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我知道糖尿病的厉害。一是我多少懂点医;二是,我听过一位得糖尿病的朋友说,别看你吃药打胰岛素血糖降下来了,那只是个指标,病还在。我当时就问,怎么指标下来了病还在?他给我解释说
广州地铁三号线越来越拥挤。  我带儿子去广州农讲所附近补习完毕,回到体育西路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半钟,也没了座位。儿子背靠着门对面的备用门站着,我右手抓着他旁边那根立管与他面对面。  我的右边往里半米远,站着一位三十岁上下的女子,我儿子右手边也站着一家三口。也许是忙碌了一天,干了一天的活,乘客们确实累了,没人主动让位。那小两口也沒带着孩子移身去等待位子,宁愿抱着三岁左右的儿子原地站着,累了就把儿子放
我高中毕业前一天,父亲下午说去理发,一去就是三小时,平日父亲都不出一小时就回家了,但那天格外延迟,还在想父亲是不是绕到其他地方去了。父亲回来了,顶着一头乌黑的头发还有浑身久久不散的理发水气味。  父亲染發了,那些灰白参差的发丝被遮掩掉,整个人看上去仿佛年轻了十岁,连脸色也感觉精神起来,弟妹们都在问父亲为何要突然染发,父亲一如既往沉默着,说开饭吧。于是这问题的答案就跟着晚餐一起被咽入腹中。  过了一
仰慕琅琊山是从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开始的。    那年的8月5号,正好是星期天,我约了我的老乡,共五人,请了一天的假,一同前往,出游观景。  虽然时下正值夏季,但8月的山区,随处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凉意,清爽、舒适、惬意,走到哪儿都是“画中行”。  我们乘着汽车,沿着林道,穿越在盘旋的山路上,扭来扭去,慢慢而行。窗外是一片让人眼花缭乱的流动风景,飞驰而过的每一个转角都会出现一种无法预料的美丽。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