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90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突出社会问题,作为与环境问题有密切联系的中学化学,应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之职责。
  关键词:高中生 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突出社会问题,作为与环境问题有密切联系的中学化学,应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之职责。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环保意识的内涵
  环保意识不同于传统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环境所形成的零散朴素的认识,而是一种在对生态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全新的现代意识。一方面,它试图使学生整体地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环境不是一种被动的依赖,而是一种的,动态的依赖,人不仅要维护生存环境,也要在与环境和谐的基础上谋求发展,主动地建设自己的地球家园;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人类行为的多种生态后果,认识到人类一些出于改善自然的良好愿望可能会导致环境恶化,如埃及在尼罗河上建造阿斯旺大坝,以防止洪水泛滥,便于农业灌溉,结果却使土地盐渍化程度加重。此外,环境教育还要使学生整体认识和把握人类所应当承担的对环境的责任,这是一种伦理道德教育,它使受教育者自我反省、自我批判,意识到生态危机和环境破坏源于人类的行为,同时也只有人类自己才能够拯救自我和地球。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的策略
  1、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章节向学生介绍环保的相关知识。如结合硫、氮的氧化物,介绍空气污染,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结合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在课堂上介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结合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渣的处理;结合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结合磷肥的相关知识,介绍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结合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解决方法等等。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2、在实验教学中推进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往往有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参与和生成。而这些物质当中有一部分是有毒或有害,他们散发到空气中,流到水里或被随意扔到某个地方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有的虽然本身无毒害,但是如果随意排放丢弃,对环境仍然有潜在的危害),所以化学实验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化学教师就有责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如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吸收,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从小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最后,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化学实验自然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实验所用的试剂越多,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就越大。很多化学实验用很少的;有些实验,试剂用多了反而试剂就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会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學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在保证实验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少使用试剂,养成节约药品的良好习惯。
  3、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强化环保教育。
  近年来,环境保护试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都有出现。这些题有的落点仍在化学的基础知识上,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我觉得,中考中环保试题应向着综合型发展,难度有所提高,范围更加广泛,促进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多了解环保常识,多把书本中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我们化学教师要在平时就注重把身边实际与知识相结合,在日常考试练习中给学生营造一个重视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
  4、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仅仅在课堂上讲授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强化环保教育。我们应该把环保活动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认真有效的实施。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周边水的酸碱度,到污水处理厂去参观,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废旧电池等,让学生亲身体会环境污染的程度,在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活动。我们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附近典型的污染工厂(如锅厂、水泥厂)和受污染河流等处参观,与厂里工人和技术人员及河流周围的居民交谈,明确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保的紧迫性。其次还要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利用煤气,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使用对环境有污染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
  通过这样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活动在环保第一线,把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到实处,亲身参与环保活动,真真切切体会到环保任务的艰巨性,有利于学生把被动的培养环保意识转为自发的主动的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从情境教学、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情感教育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败,而且大大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
摘要: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形成浓厚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 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形成浓厚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
为探索超高产水稻的理想根型, 观察比较了水稻不同产量水平的根系发育形态。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根量随着在土壤中分布层次的加深, 按负指数曲线减少, 并向 x 轴渐近; 产量12t·hm - 2左右
2001年,是新世纪初年,是我国十五计划开局之年。我们自豪地看到,中央电视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按照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以贯彻落实江泽民总
摘要: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学困生”。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学校的扩招,“学困生”的数量好像越来越多。随着高中英语新教材难度的加深,知识量的增加,这部分学生学习英语越来越吃力。如不能及时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转化问题,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如何让学困生学好高中英语新教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 学困生 积极性  1、用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目的: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因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中毒性肝脏疾病。其包括轻症ALD、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等类型。A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能改变学生的认知
摘要: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数学积极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开展对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 活动经验 教学影响  随着我国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提倡,对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要求下,把数学活动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且在教学策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
摘要:高中实验的教学既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仅仅是将实验原理现象和公式推导的过程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小实验来讲解,这样一些动态、直观的感性认识、清晰的物理图像学生仅靠传统的教学很难获得。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这种教学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实际的经验,探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