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技能有效应用的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喜和在话题研讨中提供了黛布勒对球类传球动作的理解,即:“一个球类的传球动作(开放式运动)的正确动作就是:传球人和接球人2人在意识上的高度统一、在行动上对对手威胁最大,而队友又能及时完成的动作,才是正确的技术动作。”它揭示了足球教学设计要基于有效应用的基本理念,即练习的目的是将技术动作应用到复杂的比赛情境中。话题研讨所提供的2个案例切中了当下中小学在足球教学领域的要害,展现了2种不同的足球教学理念。案例1仅限于单个动作的识记性学习,所学动作无法合理运用到比赛中,队员对足球练习的兴趣较低;而案例2贴近真实比赛情境,技术动作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虽然个别技术动作粗糙,但队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足球练习的兴趣较高,这在研讨中已基本达成共识。
  在研讨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对于足球教学设计的有效应用性也存在一些忧虑或者疑惑,如,贴近比赛情境下的足球教学设计如何与队员年龄特点相吻合、如何兼顾到学生的原有足球水平等,笔者结合研讨和自身教学实践,认为提高足球技能有效应用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符合不同年龄段对足球教学的不同要求
  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依据《中国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教程(试行)》,在足球教学中,笔者将中小学生分为4个阶段:7~9岁儿童阶段、9~11岁发育前阶段、11~13岁发育阶段、13~16岁发育趋稳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其发展特点不同,队员对足球的学习需求也有所不同(表1)。
  足球教学设计不能为了贴近真实比赛情境而忽略年龄特点,教学设计要抓住应用情境和技战术进行设计,要将适合学生年龄需求的技战术内容放在适宜情境中充分练习。如,在小年龄段的教学设计中必须将比赛情境简单化、趣味化,所设计的内容以运球、近距离传接球等球性练习为主,并且经常以足球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将练习区域由小变大、配合人数由少变多、规则由简变繁、对抗由低变高,逐步提高足球练习的专业性。如,案例2的传接球内容,如果在小学一年级可以设计为:学生运球快速到达“袋鼠岛”“猴山”等区域,每到达1个区域都与区域内同颜色背心学生进行1次传接球,然后再运球到下1个区域,教师通过播放儿歌渲染练习氛围,同时控制练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足球技术的提高,可以扩大练习区域,也可以增加一定的防守队员,并提出规则要求,最终过渡到在比赛情境中逐步提高足球传接球水平。
  二、依据学生原有足球水平进行设计
  学生的足球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依据学生原有的足球水平设计贴近于真实比赛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设计要注重分层设计,针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设计,并确保队员的有效练习时间。
  1.留一定的拓展空间
  教学设计要在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的基础上,少数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更高发挥的空间,做到兜底不封顶。如,案例2的练习3中,2名学生在跑动中传接球,水平较低的学生可慢跑传接球,并多次调整后射门。而水平较高的学生完全可尝试不停球“2过1”配合,再进行无调整射门。如果需要增加防守,那么在场地中间放置一些标志桶,水平较低的队员要求传接球过程中不得碰到标志桶。水平较高的队员可采用2名学生进攻1名学生防守,或者2名学生进攻2名学生防守,防守者可以依据进攻者的水平采用从单脚跳防守到正常跑动防守,也可以将防守区域进行限制并逐步扩大。
  2.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强化练习
  在进行足球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技战术能力的整体性,要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练习,以求练习有效应用的整体性提高。如,停高空球技术是许多学生的弱项,教师可以经常设计安排诸如以下专项练习:某学生在停高空球的同时,20m外的一名学生(防守)加速跑向该生面前进行进攻,该生要在防守者到达前停好球,并完成后续动作,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防守距离将逐步缩短。
  3.尽可能保持练习的相对持续性
  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原有的水平,要尽可能让学生保持有效连续性练习,不能过于碎片化。如,在比赛常见的对抗情境中,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在对抗的状态下可以从无到有、对抗的人数从少到多、对抗的强度从低到高、对抗的场地从小到大、对抗的场景从简单到复杂。如果对抗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则在对抗状态下学生较难进行必要的思考、判断和做出合理技术动作,队员可能将大量时间用于捡球,足球课就会变成体能训练课,练习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
  三、设计基于比赛情境下的组合式练习
  在话题研讨中,部分教师认为,足球教学分单个技术动作教学和技战术应用教学,二者是分开的。其实不然,在现代足球教学理念中,更加强调二者的融合教学,即单个技术动作教学要融入到整体技战术教学中,在贴近比赛的情境下进行多个组合动作练习,并不断提高技术动作的运用水平,强调动作的实用性、合理性。如,案例1中的传接球教学把传接球练习与其他动作分离,看似强化了传接球动作的重难点,实质上把练习推向了“真空状态”,比赛情境中所有的合理跑动、必要对抗、提前预判、及时调整等都不存在了,而当这些必要因素一旦出现在队员身边时,队员自然无法适应。因此教师设计足球练习时必须以至少3个以上动作组成的1个相对完整的比赛情境进行练习,需要重点学习的技术动作仅是这个整体性练习中的一部分而已。如,案例1的重点是学习脚内侧传接球,但设计者将传接球前的跑动与传接球后的迅速推进,甚至射门相结合,使得练习有效应用性更强。
  组合式练习的教学设计同样关注技术动作的选取和应用情境2个关键因素,教师既可以直接从比赛情境中截取一段,也可以抽取几个技术动作并放在特定的应用情境中,练习时以整体连贯性应用为基础要求,个别重点技术可以提出专门要求。组合式练习同样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组合练习中要有难度技术也要有一般技术,要有技术要求也要有意识要求,要有进攻情境也要有防守情境,要有技战术要求也要有身体素质要求。
  四、重视基础身体素质的锻炼
  足球比赛是一项需要一定身体素质作为基础的运动项目,没有基础性身体素质,学生无法体验高速度、强对抗状态下的足球比赛感受,学生在足球有效应用能力的提高则会受到影响,学生在足球练习的过程中也更加容易受伤。小学阶段是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黄金年龄,错过这一阶段将无法挽回,在设计足球练习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耐力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和协调性等基础素质。
  在基础素质练习的设计上分外加式和内嵌式2种。所谓外加式是将基础素质练习独立于足球技战术练习之外,通过无球跑、跳等方式进行练习;所谓内嵌式是将基础素质练习融入到有球技战术练习中,在提高足球技战术的同时提高基础素质。在教学设计时如果足球技战术本身难度较大则一般采用外加式,也就是待足球技战术练习完成之后,可单独组织体能练习;如果技战术本身要求一般则建议采用内嵌式,通过时间和距离对队员提出一定的要求。
  特别强调的是,在足球教学设计中尤其要重视队员协调性训练,协调性是足球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许多著名足球教练都认为协调性是决定1名足球队员能否成为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关键因素。一般说来协调性练习分为基础协调练习和专项协调练习。基础协调练习是指特定的肌肉运动,即各种方式跑以及上下肢的分解、左右侧的分解、整体平衡;专项协调练习是指结合球的专项练习,专项协调练习需要重视支持脚的积极跑动。依据《中国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教程(试行)》,8~13岁是青少年发展协调性的最佳时间,在小年龄主要以基础协调练习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专项协调练习将逐渐提升所占比重(表2)。
  基础协调练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可適当提高专项协调练习的比重,经常将2种协调练习交替进行,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人体生理学编写组.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曾丹,邓世俊,耿建.中国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教程(试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这是一节足球教学课。  按部就班,山穷水尽疑无路。一名学生作为防守人,阻拦运球学生射门,但不能抢球,防守人双手抓住小体操垫并将其展开,左右移动阻止运球人射门;运球学生通过变向变速摆脱防守人的干扰进行射门。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很难通过运球摆脱防守人的干扰完成射门。  打破常规,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背后传来一个声音:“老师,他犯规。”我一回头,只见一个男生拿着足球连续做了两个胯下
2020年1月3日,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市大渡口区教育委员会承办,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市茄子溪中学协办的“重庆市高中体育课程创新基地建设推进暨重庆市教科院重大学科(中学体育)项目建设培训活动”在大渡口区茄子溪中学举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处处长程翔宇,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万礼修、普通中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周智良,中共大渡口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委员会主任伍平伟
跳绳是小学《国家学生体检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必测项目,也是小学新生要掌握的一项体育运动。由于器材准备简单、运动空间受限小,跳绳深受学生喜爱。为了帮助新生用最短的时间学会跳绳,提高跳绳成绩,笔者针对新生学习跳绳项目时普遍存在的甩绳不规范、手脚不协调、跳得太高或太低等问题设计练习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足下生辉”强起落  1.“窜天猴”  练习目的:解决新生跳绳时,预备姿势双
张××的牙齿磕掉了,我心一颤,急忙处理,好在磕掉的是一颗乳牙,不幸中的万幸。但安全无小事,本学期还不到两个月,就有2名学生发生了安全事故,笔者一下子就忙碌了起来。工作之余,心里一直在想,为什么会接连出现安全事故呢?  夜深人静时,我静静地坐在书房里,脑海中隐隐浮现出学生受伤时的情景,我随意地翻阅着书架上的书,突然安德利亚斯·科赛尔编著的《玩的艺术》一书打断了我的回想,使我眼前一亮,是不是我还不会让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运动密度不应低于75%,按照这个比例,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让学生停下来集中听讲和观看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其余30分钟学生都应该在学练的运动状态当中。可见,精讲多练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做到精讲呢?笔者结合篮球教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精讲”于课前交流  (一)案例  教师1:“同学们,我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公共体育课存在师生比严重失调,体育场馆数量和设施增长缓慢,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直接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不及格率逐年上升。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山大学排球课程教学改革为例,着重探讨了 “二二一”体育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思路、实施经验和做法,以期对其他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
弹力带具有安全、便携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教学中,深受广大运动人士的喜爱。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弹力带进行体育项目的辅助教学,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平时教学中常用的弹力带使用方法进行总结,希望抛砖引玉。  一、弹力带在跳绳练习中的应用  1.“捆绑”双臂跳绳  练习目的:解决学生在跳绳过程中上臂远离身体而造成摇绳路线过长,浪费体力的问题。  练习方法:将弹力带围绕在练习者双臂肘关节上方的位置,在跳
掷铁饼是传统田径运动项目之一,在小学阶段开展铁饼教学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发展学生的爆发力、灵敏度和协调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少儿掷铁饼项目多开展在9~10岁年龄段,体育课中如若采用传统铁饼进行教学,学生学习难度和教师教学难度较大,但竞技化的体育器材不应成为青少年学习该项目的阻碍。为此,国际田联依据少儿身心发展特征开发研制了少儿软式铁饼和软式教学用饼,为
一、准确定位目标,引领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目标犹如一根“指挥棒”,引领课堂教学的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准确定位应突出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段、学生学习能力的特点,并凸显课程价值。对目标定位要准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易操作、易检测,还应突出解决为什么学和练好了怎么用。  如,水平三的排球垫球第二次课练习,其中的一个教学
一、“用球拍击球对球落点的判断”知识点的分析  本期研讨的主题是如何有效教“用球拍击球对球落点的判断”的知识点,这实质是检验教师如何加工教材、是否真正“会”教的问题。教学不是简单的练习和运动负荷的堆积,而是一种知识的传播过程,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加工是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否则,体育教学就会变成练习课和锻炼课,“真”的体育课就会消失,这是对体育教育本质的一种歪曲和错误。[1]要上好一节体育课,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