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略谈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ezhent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广泛科学性的学科,然而初中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的过渡阶段,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形象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增加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势在必行,这也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重大研究课题。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方法略谈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创设恰当的数学教学情境,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
  一、以游戏来创设情境
  在《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中可创设一个“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要在课前准备八张写有单项式的卡片,这八个单项式是四对同类项单项式,卡片上分别写着:a,3a,2a2,-3a2,2ab,3ab,2x2y和5yx2。然后,需要挑选八个学生做游戏,把这些卡片一一分给这八个学生,每人一张。之后,把这八个学生分成两个组,A组是拿到a,3a,2a2和-3a2卡片的同学,B组是拿到2ab,3ab,2x2y和5yx2卡片的学生。游戏的规则是,当老师叫开始的时候,让这两个组的学生分别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片上的单项式找到与拿着同类的单项式卡片的同学作为自己的朋友,组内成员可以互相帮助,最后看哪个组最先完成游戏,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经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这类游戏式的活动比较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很强,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也充分培养了学生探索发现的意识和互帮互助的精神。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易地获得了同类项的相关知识。“寻找朋友”的过程使学生自己体会同类项的定义,同时也可以归纳出判断几个单项式是否是同类项的条件,即所含相同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教师在此基础上让刚才成为朋友的学生把他们卡片上的单项式合并起来,从而就引入了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二、设置探究型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由此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热情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克服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什么是探究学习?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问题:某公交公司业务员小林打算对该公司某条公交路线进行一次调查,已知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客车要依次停靠10个小站,请问客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一路上乘客总共可有多少种不同的乘车路线?
  教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上述问题一经提出,教室一片哗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讨论起来,教师可趁机点拨:如果我们把行车路线画成线段,每个车站都看作线段上的点,那么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呢?由此引出:“线段的条数与规律探究”于是教室里气氛更加活跃起来,学生们开始画图,互相讨论,纷纷投入到探究结论之中去了。
  三、利用知识的现实背景,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
  用具体事物“创设情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教师把“抽象”的理论形象直观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求得知识。在教学中把概念寓于现实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然后用数学的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如果没有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就很难正确全面地理解概念,很容易造成对概念的片面、孤立甚至是错误的理解。
  中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特别是一些基本概念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概念的现实背景,使学生身处实际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建构数学概念。例如,圆的概念教学。圆的定义很精炼,但不好理解,教师可以从“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这一问题引出,然后提示下列问题: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形的呢?能不能做成正方形或其他形状呢?如果做一个最简单的车轮,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利用“车轮”“扩正方形”“扩椭圆”等具体表象,让学生在“滚得动”、“滚得稳”的观察思考中把注意力集中于圆形边上各点与中心的距离是否一样的问题上。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准备好的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绕带铅笔头的另一端旋转一周,画出一个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与操作,学生可以发现圆形成的关键(定点、定长)、条件(同一平面内)、方法(旋转),从而理解圆的概念。又如,正负数概念的教学。教师要提供大量具有相反意义的现实原型:温度的零上、零下,产量的增加、减少,仓库货物的进、出,等等,由此形成正数和负数的感性知识。恰当地联系现实原型,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接受、感知新概念。
  四、创设悬念情境
  所谓的悬念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打造一个悬念,利用这个悬念来激发学生强烈探究的欲望,进而有效激发同学们的课堂参与热情.我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会创设悬念情境,同学们对于这样的情境创设方式非常感兴趣。例如,执教《三视图》一课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我拿出一个圆锥模型,看到如此漂亮的圆锥模型,同学们非常好奇,均不知道我究竟要做什么.看到此种情况我并没有直接解答同学们的疑惑,而是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有一首诗叫《题西林壁》吗?”问题提出之后,同学们立刻同声回答说:“知道.”我接着问:“那么,你们可以背诵给我听听吗?”于是同学背诵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到同学们如此流利的背出了这首诗,我微笑着说道:“事实上,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这首诗也有点关系.”此话一出同学们更加疑惑不解了,均搞不清楚究竟这首诗和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何关系.于是我接着说:“你们看到这个圆锥没有?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下面看它的形状均不相同.所以说,仅仅只从一个角度来观察物体我们并不能看到它的全貌,我们必须要从多个角度来观察物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三视图.”说到这里同学们才恍然大悟!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诸如创设故事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情境等。至于如何选用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也需要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充分动用自身的教学智慧.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导更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
其他文献
传媒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我国教育带来了新色彩,多媒体在教育教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历史性改革.目前,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课堂,以高中美术学科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背景下,精品课程应运而生。作为集一流的教师团队、优质的教学内容、高效的教学方法和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于一体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以现代化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在科学的管理体制的保障之下,推动了教学制度整体性建设。而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录播系统为精品课程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网络技术和交流要求基础,录播系统将教师团队教授的内容以资源共享、高效传播
地层测试作业期间,测试工程总监是海上作业平台现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在于严格贯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QHSE管理体系,进行安全控制和作业管理.本文针对海上测试作业的特
近年来,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白庄煤矿在煤炭市场疲软、煤价下滑、货款难回、资金紧张等重重困难和压力面前,顽强拼搏,98年实现五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共产原煤750668吨,进尺17
毕业生离校的序幕正式拉开,一大早,一向不太性躁的我也匆忙拿着离校手续单离开了寝室去办理有关手续。走在院里曾经熟悉的路上,望着校园匆匆走动的人影,心里自然涌动着一股
摘 要:在小学教育当中,德育十分重要,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德育效果,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引入小学德育当中,通过传统文化来让德育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当中,让德育更好地落实下去。首先分析小学中高年级德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德育中的优势,最后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中高年级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德育;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
摘 要:高中生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学科,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结合信息技术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结合信息技术展开高中生物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结合所带来的教学成果及可能存在的难点,并思考如何结合信息技术开展高中生物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结合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
这是北京城里一条普通的胡同——东四翠花胡同。胡同深处一排火红的灯笼辉映着两个普通的饭馆招牌:“悦宾”、“悦仙美食”。它们的主人是一位66岁的大妈,叫刘桂仙。 这位来
建立基本的计算机与电话集成系统(CTI),目前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John silling对此发表专文,或许有所裨益。 Building a basic computer and telephony integration system
在开展高中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作文教学的周期过长,且不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对写作活动存在许多积压已久的疑惑与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