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有效拓展小学生语文发展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同时强调:“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有差别的、各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学校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由此可见,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乡土资源在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一、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特色,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根语文教师在开发和利用综合性学习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力求体现其地方特色。我们应提高课程资源意识,挖掘独具特色的风俗民情、自然风光、校园生活、农村社区、地方史志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小县城的资源甚至比大城市来得丰富。如在教学中 ,我们开展过让学生收集楹联、背楹联比赛活动。其中有这样几幅对联,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地。”“鱼傍活水水傍鱼,我爱邻居邻爱我。”“继先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这些对联不但给这里的徽派建筑增添了一层内在的质朴、典雅之美,而且还使儒家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习俗并改造着人们的思想。我们结合市情,开展过搜集“民谣民谚民间故事”的活动,让学生到民间去采风,通过走访,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学生继承南安文化遗产、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活动这不仅有助于熏陶学生的思想品质,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作文水平,乃至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我们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乡土文化资源的优势,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自然、社会、人文资源,特别是散落在农村中的人文资源,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二、悟出特色,用闽南童谣美化习作
  “天乌乌,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龟吹萧,鳖打鼓,水鸡扛桥目吐吐,田婴举旗叫辛劳,火萤担灯来照路,螳螂缀桥穿绿裤”。一首琅琅上口的《天乌乌》流传了多年,当孩子们又一次念起这首童谣,可以意识到:闽南童谣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它们同样可以成为乡土课程资源的一部分。闽南童谣以儿歌的形式,配合游戏、动作表演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教育、地方传统生活习惯教育、教孩子们学会观察自然现象等,渗透了闽南的传统文化,不失为向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好载体。如,在教孩子们念唱《摇婴仔歌》时,通过对内容的剖析,孩子们感悟到父母如何含辛茹苦养育子女,从而理解父母。在语文园地七写给爸爸妈妈的信中,孩子们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闽南童谣以简短的篇幅、押韵的韵律美,堪称简短文学作品的范例。挖掘这一乡土资源,让学生在课外对闽南童谣进行调查、整理记录,并在课中进行交流学习。从语调诙谐、布满情趣的童谣中,让学生感受到闽南人生活的平淡却淡中有味、苦中作乐的生活情趣,从而洗涤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三、利用农村乡土资源, 设计特色语文作业
  多年来,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只注重如何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单调枯燥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资源,创新语文作业设计,布置有助于农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色语文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作业 实践性语文作业的设计可以结合教材进行,但不要拘泥于语文教材。要把视野放得更宽,把语文与其他学科教学、把课内与课外有效结合,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实践类作业。这样才能增强农村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亲情作业 农村小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人。孩子们虽然吃得好穿得暖,但是对父母亲情的渴望却无法弥补,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设计亲情作业,可以加深孩子与父母的亲情交流,让留守儿童和父母能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如:布置低年级学生给父母打一个“亲情电话”;中年级学生做一张“亲情贺卡”,在贺卡上写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高年级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亲情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综合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环境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家庭作业,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可以结合家乡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布置乡土特色作业:让学生当广告策划人,给家乡的蔬菜或水果设计广告,再模仿商人推销家乡的特色蔬菜或水果。还可以结合农村节日风俗,布置综合性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农村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更好地关心他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更全面的提高。
  乡土资源开发并运用在语文教学当中,学生易于感知接受,易于引起情感共鸣,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德育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的达到或者实现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要目的。在生活中学习,我们开发的乡土课程资源必将在农村小学语文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吾峰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感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本文作者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理论联系实际,简要的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朗读训练;品味语句;激发想象  语感是在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是一种立体的感觉,是语文教学和其他人文学科区分开来的分水岭,正如美术教学和音乐教学同其他学科的区别分别在色彩感、线条感
费县莲花山小流域通过初步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项目实施、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与自查自验等环节,较好完成了治理任务。该小流域经过相关部门精准规划,精心实施,精致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运用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对辅导员角色进行了全方位的科学定位,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进步。
近年来,随着学生诉高校案件的屡屡发生,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出现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只有明确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维护高校与学生的权利、义务。在出现
不知不觉间,我在教育教学的路上,已走过了第15个年头,15年来让我体会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学做一名教师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刺激与挑战。从初登讲台时的稚嫩、羞
概述了土壤肥力的概念及评价办法,论述了国内外土壤肥力评价的研究历史及发展方向,介绍了基于GIS的土壤肥力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动态。
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我们坚持用个性化
甜玉米在阿岗镇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结合阿岗镇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了甜玉米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找出目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思路提出建
对于由"as+Adjective+as+(a/the)+Noun"这一结构组成的诸如as black ascoal, as white as snow. as busy as a bee等形容词比较形式,翻泽成中文时一般则套:"象……(Noun)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