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学科教学的内在联系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变化的环境,并具有正常的调控能力。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二、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讨
   1.教师利用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图1可以看出,教师都有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经历,其中76.19%的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7.86%的教师有时会这样做,5.95%的教师偶尔会这样做。这说明大部分教师重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师生访谈可以了解到其通常采用情景表演或实验探究等方式,切身体会和感悟教材的内容。
   2.通过课堂氛围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课堂氛围是师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教学活动时,所形成的某种综合心理状态,影响课堂氛围的因素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互动等等。
  从图2可以看出,45.24%的教师认为与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亲密和谐,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互动频繁,关系良好;50%的教师认为与学生的关系能做到基本的互相尊重;4.76%的教师认为与学生关系一般。这说明大部分的教师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理世界的前提,但还是有少部分教师不能与学生亲密互动,师生关系僵硬,这给教师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带来更大障碍,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教师自身素养因素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从图3可以看出,48.81%的教师十分重视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量化和检测,42.86%的教师比较重视,7.14%的教师持一般的态度,仅有1.19%的教师基本不重视。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能够重视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量化和检测,并努力在实践中切实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到,个别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亲密友好的接触,结果导致良好的师生关系难以建立,另外有少部分教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学生保持平衡的心態和积极的情绪。
   4.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从图4可知,54.76%的教师经常能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渗透”教育。44.05%的教师有时候会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或根据具体内容组织相关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或实验探究等等。仅有1.19%的教师从未做到,说明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情景教学法对塑造学生的品质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尽管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走合作探究式的道路,着力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的优势,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时,依然采取“灌输式”的落后授课方式,没有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师生之间也没有随时互动,学生们缺乏学习热情。
   5.教师评价方式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从图5可以看出,所有教师都有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及时性和激励性,其中55.95%的教师十分重视评价的及时性和激励性,41.67%的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及时性和激励性,2.38%的教师对评价的及时性和激励性一般重视。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及时、积极、正面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从图6可以看出,64.29%的语文教师重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34.52%的教师比较重视,1.19%的教师不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所带来的益处,充分发挥课堂评价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个别教师仅仅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提升,对学生的评价单调并且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心理特点进行多元化评价,忽略了学生才是评价的主体,很少让学生作自评或生生互评,评价方式滞后单一。
  三、依托学科有效渗透,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1.导:新课导入,明确任务
  小学教育阶段,活泼开朗、生气勃勃是小学生最明显的性格特点,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导入法进行激趣引入,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学习交流,展示反馈
  此环节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所谓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而采用的有效方案。在小学阶段,虽然小学生还不能自发地产生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或组织策略等学习策略,但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和同学影响下学会某种学习策略,教师把这些学习策略灵活运用在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活动水平和学习效果。在交流反馈的学习过程中, 因肯定获得喜悦,因质疑获得提升。
  3.探:点拨疑难,初步探索
  该教学环节中,重点采用的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在教学中的体现,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旨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相互启发和影响,以集体力量共同解决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渗透集体生活和学习中与人合作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领悟合作应有的正确态度,初步形成合作能力。【本文是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编号:Gzxy_xx_b19)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与学生有效地互动交流,是每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教学;丰富英语教学模式,提高互动效率;巧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互动教学。以下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分别进行介绍。 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他们在进行句型模仿练习时,会经常出现发音不标准的现象。多次练习后,学生往往会产生受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人格和关键能力。而我校是一所高中阶段的美术学校,与普通高中的文化高考一样,取得辉煌的美术高考成绩是首要的教学目标,构建既可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学科综合素养又可以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技法基本功,顺利升上高等美术院校的高中美术学科课程是非常有必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
散布方法的新回声为绿泥石的决心被建议,基于散布玫瑰精染料的效果的回声。在 HCl 钠醋酸盐缓冲溶液,绿泥石氧化我(?) 进 I2 和 I2 和过量的反应我在 I3 (?) 的(?) 结果。它分
对两台连铸机的浸入式水口沉积物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于回硫钢和非回硫钢中的这种沉积物的不同来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沉积物的成份与钢水中非金属夹杂
为了测试钙过磷酸钙的长期的申请是否导致土壤稀土元素元素的增加,满足,过磷酸钙使肥沃土壤被取样并且与没有过磷酸钙的土壤相比。Spectrophlame 诱导地联合了氩血浆原子排放分
8m/min拉速连铸技术在住友金属和住友重工得到开发,住友QSP工艺试验铸机生产出50mm厚高质量板坯。
吸附和活性炭(交流) 上的 Hg 的稳定性上的氧化处理是 inrestigated。MnO_2 交流和 FeCl_3 交流在氧化处理期间被生产。修改交流的测量“ s 水银吸附能力被吸附测试仪器在模
与国内其它钢铁企业相同,Siderar烧结厂现有的原料条件和烧结设备不能进行固体废料的混匀。废料的有效利用受烧结厂料槽能力的限制。开发一种新的废料使用途径既可以改善环境,
分析了现行方法制造深拉伸制件用双金属板的可能行,以及用作主层和包履层材料的性能。研制了具有适于深拉伸性能和组织的高质量双金属板的生产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