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及治疗药物和疫苗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O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90%。由于埃博拉病毒高传染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高生物安全威胁病毒;但迄今尚未找到高效的应对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手段。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药物正在加紧研发,并有部分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如治疗性药物ZMapp、BCX-4430、GS-5734和D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2014年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宣布其研发的一种疫苗已成功通过临床试验,而我国首个抗埃博拉病毒药物亦已获批,但仅限于紧急情况下使用。本文重点对EBOV的治疗性药物和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NK-CLPD)的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13例NK-CLPD患者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术分析CD2、CD3、CD5、CD7、CD16、CD56、CD57及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的表达。结果患者外周血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中位值66.1 %,所有患者均不表达CD3、CD5,表达CD2、CD7,其中1例患
含有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能改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在一线应用R-CHOP方案后转为复发难治性DLBCL(RR-DLBCL),且预后不良。对DLBCL及其相关肿瘤基因表达研究证实基因水平的生物靶向治疗能改善RR-DLBCL患者的预后。目前,一些新的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就RR-DLBCL的生物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2016年WHO淋巴肿瘤的修订版问世,内容较2008年版有些变化。文章结合过去8年内的一些临床、病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阐明了一些非常早期的淋巴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和临床处理,修饰了一些淋巴瘤的诊断标准,深化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在多种淋巴瘤诊治中的意义。新的分类中也加入了少数临时的淋巴瘤类型。
目的研究和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广西壮族健康人群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建立该地区T淋巴细胞亚群的实验室参考范围,为免疫缺陷疾病、病毒感染及相关科研等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四色荧光抗体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单平台检测405名来自广西壮族健康人外周血(82名青少年与323名成年人;男性196人与女性209人)T淋巴细胞亚群(CD45+、CD3+、CD4+、CD8+)数值。结果
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仍然是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其仅能改善患者症状而无法改变PMF的自然病程,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PMF唯一有效的手段。然而,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限制了其在PMF患者中的广泛开展。文章就PMF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供者的选择、预处理方式、影响移植成功的因素等作一综述。
JC病毒(John Cunningham virus, JCV)属于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多瘤病毒属(Orthopolyomavirus),1971年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 PML)患者的脑中分离并以该患者名字命名,普通人群血清阳性检测率为40%~60%,因AIDS并发PML的患者致死率约为
登革病毒是黄病毒科的单链RNA包膜病毒,是导致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的病原体。登革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传播。目前已有数个登革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赛诺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的四价重组疫苗(CYD)是现在唯一已在部分南亚和美洲国家上市的登革疫苗产品。但该疫苗仍有免疫保护不平衡、增加5岁以下儿童的重症率等缺陷。因此研究可诱导均衡持久的抗
期刊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 co-cultured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DC-CIK)联合索拉菲尼对肺腺癌细胞A549(KRAS基因突变型)和PC-9(EGFR基因突变型)的抗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从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常规诱导DC与CIK,1周后共培养,收集第7天DC-CIK,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