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人心才能深入人心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rrg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然读到莫言先生的一篇文章《朗读的童年记忆》中这样写道“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与此同时,朗读也是我们的写作水平大大地提高,因为,我们在朗读中国获得了语感”,我想,莫言先生之所以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应该都离不开朗读。可见,朗读于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都提出了几乎相同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建议并且要求学生发出声音的朗诵每一篇課文。课文朗读无论对教师自身朗读水平的考验,还是对语文课堂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发声,已然成为自己课堂的一种惯例,因为一堂声入人心的语文课,文中的情感便可以深入人心。
  一、读其言,可以品字赏词的精妙
  “读其言”就是简单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这就间接地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生字词的预习。因为课堂朗读不仅需要学生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还需要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字、词、句的精妙所在。中国汉语言博大精深,一字之差,便会使文章语句的表达效果大相径庭。很多文章的精彩之处首先就体现在用词上。学生只有认真地进行课堂朗读,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高明之处。很多初上讲台的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随口做出“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反思其后,一个小孩初读一篇文章,怎么就知道了这篇文章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呢?
  《星星变奏曲》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首朦胧诗。其中有这样的语句“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其中“闪闪烁烁”和“飘”字用的十分精妙传神。让学生多次朗读“闪闪烁烁”,体会这个词语所呈现的效果。思考点拨之后得出,“闪闪烁烁”写出声音的小,甚至用同感的手法把无形的声音写的像是有形有色的一点微光。然后换成“朦朦胧胧”或者“若隐若现”让学生再度,都没有之前的韵味。反其道而行之,我先用“传”“游”“递”等其它的动词替换“飘”字,再让学生进行反复诵朗,在几遍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感受到“飘”字的奇妙效果。“飘”字巧妙地呈现出了声音很轻、很柔的特点,符合诗歌第一节所营造的温馨、幸福的意境。两句连读,作者的情感便悠然心间,身临其境。
  二、析其法,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课堂朗读虽然是以“读”为主要形式,但是其目的并非只是读,而是可以通过朗读来解析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所有的文章都由字、词、句构成,品字赏词之后,一个句子的妙处便可获悉。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掌握常用的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和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等。在对比朗读之后,学生自然能感受这些写作手法在一篇文章中产生的效果。
  《从百菜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于百草园的描写段落是“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学生反复诵读会发现这一段当中包含着多种写作手法,听觉、视觉等感官角度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的空间顺序,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等等。通过课堂的朗读和课后仿写的相结合,学生将这些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大大增强了景物描写的能力。
  三、悟其情,可有深入人心的感悟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品词析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反反复复的朗读,感悟文章的情感与意蕴,从而达到由声传达,让情入心的效果。初中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成长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学生朗读课文能够参透文章的深层内涵。
  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我自己先进行了朗读示范。在读作者内心的独白时,把内心的苦恼、焦虑、绝望准确地表现,在读母子之间的对话时,把儿子的愤怒、对生活的绝望表达出来,把母亲的小心翼翼、关切、疼痛读出来,配上适合的音乐,竟然让有的学生眼中含泪。经过教师的示范引领,学生在自由诵读的时候,已经奠定好了感情基调,越读越深情,越读越入心。最后学生感受自己沐浴的母爱亦是无私而伟大的,教师也达到了课堂设计的情感目标。
  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许多教师不断从网络中共享资源,为自己的课件内容填充知识,却没有发现,朗朗书声正在远离我们的课堂。我们应该重新重视课堂朗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堂发声,从自己的朗读中读文之言妙,悟文之深情。
其他文献
概率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就是100%或者说是1,因为它肯定会发生;而太阳西升东落的概率就是0,因为它肯定不会发生。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是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比如某天会不会下雨、买东西买到次品等等,这类事件的概率就介于 0和100%之间,或者说0和1之间。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股市涨跌,还是发生某类事故,但凡捉摸不定、需要用“运气”来解释的事件,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时常思索: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为什么语文、数学安静静;音乐、美术乱哄哄?同样的课堂,为什么换了主角,课堂就变了?深思以后,你会发现变得不是主角,而是你少了一份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对产品的精益求精。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各行各业也需要工匠精神,我们的美术课堂更需要工匠精神。新课标也提出了,我们的美术教育要特别重视传统美术和民间美术等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在这样的形式下,我成
期刊
语文教学的一大核心就是阅读教学,只有使学生阅读更多书籍并实施阅读锻炼,才可以增强其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和综合运用能力。当前,阅读教学应与时俱进,引入新兴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生本教育即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观念。所谓生本教育,即在实施教学期间全方位凸显出学生自身的主导地位、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凸显出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生本教育对比原本的师本教育尽管有相应的区别,但是没有本质方面的排斥及矛盾,而是师本教育相应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及逐渐深入的开展,数学教学不再是过去老师讲学生听。我们希望新课程改革能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互动过程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喜欢你这门课的前提。  (1)要理解、尊重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要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不妨弯下
期刊
良好而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仅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模式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模式。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不断地交流、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乐学、愿学的学习主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而不仅仅
期刊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读书需要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小学生了解世界、获取知识和感官体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和奠定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基石,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期刊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起源于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1968年出版的《生命教育》,它问世的背景是当时青少年不尊重生命、自杀、吸毒、破坏环境、浪费等等不珍惜生命的种种现象。经过了各个国家几十年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教育研究开始关注个体生命。研究者们提出在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不应是死板的设计,而应该富有极大的生命活力。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关注生命教
期刊
新教师的成长在于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反思。作为一名今年刚上岗的新教师,在这段时间的课堂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有非常多值得思考研究和自省改进的地方。  老师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课堂呢?从近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我认为我应该学会不断反思,努力给孩子一个平等对话、愉快体验、深刻思考、自主学习的课堂,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一、创设平台,给孩子一个平等对话的课堂  语文语文,学的就是语言的艺术,在课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教学反思主要是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一、重视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方法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
期刊
通过近期对《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采用了“四环七步”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了解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生学习情况  (1)逐步培养了大多数学生的预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预习作业,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为第二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培养了几个有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小组长,他们基本能够把本組的组员组织起来,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