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类有毒药材微性状及超微结构研究

来源 :中国药物警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gui1981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莨菪子等8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及地方品种收载的有毒种子类药材进行微性状及超微结构研究,为有毒中药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种子类药材,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横切面微形态进行观察,总结药材微性状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从形状、大小、表面特征、断面特征等方面对微性状进行描述,对其性状鉴别特征进行有效补充和提高;从表面特征及附属物特征对粉碎后的药材超微结构进行总结,对粉碎后有毒药材的显微鉴别提供专属性较强的鉴别依据.结论 因大小、形态及表面特征差异较大,微性研究能快速检出种子类药材;对于已经呈粉末性的药材,超微结构观察易识别出其特征,从而防止误用及混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枸杞子中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棕榈酸酯、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含量的方法.方法 枸杞子药材经正己烷-无水乙醇-丙酮-甲苯(10:6:7:7,V/V/V/V)超声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以YMC C30为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水(81:14:5,V/V/V)为流动相A、二氯甲烷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2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450 nm,进样量为20μL.以玉米黄质为参照物,计算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棕榈酸酯、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的相对校正因
目的 优化黄芩苷脂质纳米泡沫气雾剂(BC-LN-FA)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黄芩苷(BC)为模型药物,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黄芩苷脂质纳米粒(BC-LN),采用均质乳化法制备BC-LN-FA;以粒径和包封率(EE)为指标,以投药量、乳化剂用量、助乳化剂用量、均质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所得BC-LN-FA的形态、粒径、多分散系数(PDI)、EE、黏度、泡沫消解率和体外透皮释放等进行表征.结果 最优工艺为投药量25 mg、乳化剂(硬脂酸-大豆卵磷脂-甘油质
目的 探讨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的经济学价值.方法 将14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医疗服务,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规范的MTM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满意度、安全性指标和疗效指标.从全社会角度出发,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就药师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MTM服务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 共有15例患者未完成本次研究,其中干预组5例、对照组10例;随访周期内未有患者发生死亡终点事件.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药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浓度的方法.方法 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卡马西平-D10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中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的浓度.以XBridge BEH C18为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2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171.3→126.3(左乙拉西坦)、m/z 237.1→194.1(卡马西平)、m/z 2
目的 分析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致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7年4月-2021年1月接受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200例,根据有无发生心脏毒性分为发生心脏毒性组和未发生心脏毒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心脏毒性的有43例,发生率为21.5%.其中,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期间出现心脏毒性的患者占5.5%(11/200),序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由脑卒中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系列综合征.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哺乳动物体内传递细胞信号一个关键路径,p38是其中的一个经典分支.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今,中药防治PSCI的基础实验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但缺乏相关的系统性总结.因此,本文综述了p38 MAPK信号通路在PSCI中的作用及其在中药防治领域中的药理研究进展.
目的 对内蒙古3种野生藜芦(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通过查阅SciFinder、ChemSpider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以及与对照品比对,鉴别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的化学成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野生藜芦中虎杖苷、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 共鉴定出31个化合物,包括13个茋类、11个黄酮类、4个有机酸类、2个糖苷类、1个巴西苏木素类化合物;绝大多数化合物为其中2种或3种野生藜芦所共有,仅有2个黄酮类
目的 为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加强患者个体化用药监控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患者就诊信息和诊疗信息,在事前审方的基础上增加慢病用药实时监测和患者就诊频次监控模块以构建个体化合理用药监控平台.以降糖药为例,比较个体化合理用药监测平台运行前后(2018年1-4月为运行前,2019、2021年1-4月为运行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每月开具该药≥3次的患者数,同时比较该平台运行后(2019年1-4月和2021年1-4月)的风险处方(每天重复开具同一种药品≥3次以上的患者
目的 基于本草古籍毒性分类对现有中药毒性分级方法提出改进意见.方法 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梳理历代本草古籍对中药毒性的论述,厘清中药毒性概念的起源、中药毒性分级的演变过程以及影响中药毒性的主要因素.结果 历代中药毒性的分级经历了三品分类、四级分类、五级分类法,不同的基原、炮制、服法及患者体质的差异皆会影响药物的毒性.结论 应从药材性质、临床应用两个维度,构建一个多层级、多因素的中药毒性评价体系.药材性质包括药物的基原植物、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的细化,临床应用包括给药方式、时间、剂量以及患者体质因素对药品不良反应
目的 比较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与贝伐珠单抗原研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ClinicalTrials.gov和中国临床试验中心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1年9月25日.收集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试验组)对比贝伐珠单抗原研药(对照组)用于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