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54202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显得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唤醒学生的课堂情绪,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改变以往那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使学生内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唤醒、生成、张扬和提升。那么如何才能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呢?
  一、亲和力,教育教学的催化剂,让学生主动学
  所谓的亲和力,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保持亲密关系、和睦相处的能力。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与交往,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将对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减少师生间心理上的对抗,尽可能消除教育教学中可能产生的抵触情绪;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心境,便于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积极性;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亲和力呢?
  (一)谦和待人,给学生亲切感。教师时常将微笑带进课堂,时常给学生一张笑脸,自然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一种亲和感。特别是面对一群少年儿童时,教师不妨摸摸他们的头,拉拉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要说不爱你都不可能。
  (二)尊重学生人格,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完全是平等的。与传统的课堂和教学观把教师作为话语者不同,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对话,以便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教师要放弃自己在课堂上很容易获得的话语霸权,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和引导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角色。建立课堂平等对话的机制,运用这种精神助产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人格。面对性格千差万别、兴趣与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教师要想真正融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自己就要有较为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良好的个性及高尚的人格。学识渊博、人格高尚的教师,往往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能对学生产生一股强大、持久的向心力,这就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魅力所在。
  二、借教学机制,改变课堂气氛,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从现实的情况看,一些教师在上课时,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如此教法也忽视了课堂的生命活力。
  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因而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不变的程式,或限于一个框子,或是整节课都是一种语气。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因学生而动,因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课堂上才能显现出真正的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课堂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解决小疑问到思索大困惑,心中永远充满知识的谜和解谜的欲望。让学生在迷茫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这样的教学,人人都积极参与,个个都主动贡献。课堂因有贡献的学生而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也在这样的课堂中快乐地成长。
  三、加强课外交流与沟通
  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在课堂外注意与学生沟通,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又可以树立自己的亲和形象。通过改善师生人际关系来促进教学,可以了解到大量关于学生学习体验的信息,从而为使课堂贴近学生,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储备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欢乐和创造!
其他文献
作文乃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有人说,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成绩的优劣直接决定高考语文的成绩,因而作文倍受师生关注。作文的优劣高下是受学生思想支配的,它是思想的产物,提升思想的境界,才能提升作文的境界。  如何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呢?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关注时事,情随事迁  高考作文一直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是时代风云的晴雨表。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动向,留心人情现状,做一个有血有肉
期刊
记叙文的写作,一直是考试的重点,近几年来,各省市命题趋向记叙文的写作。例如,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2011年四川卷《总有一种期待》。高中学生普遍注重议论文的写作,忽视记叙文的写作,或者根本不想写记叙文。由此可见,记叙文写作存在难度,那么到底如何写好记叙文呢?下面结合话题“牵挂”谈一谈记叙文的写作。  首先看题目:  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牵挂是思念,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
期刊
一个小男孩,因为父亲每天忙着写文件,要到很晚才休息,因而决定在晚上十二点起床帮他父亲工作。但由於每天起床写文件,所以睡眠不足,上课不认真,学业退步。而毫不知情的父亲对儿子的行为十分不满,男孩有好几次想放弃,但一看见父亲疲劳的样子又无法放弃,父亲对孩子却已达到完全不理不采的态度而令孩子非常伤心。直到某天,父亲才发现事情的真相,心中充满了懊悔和慈爱,那天父子俩一同熟睡到天明。  这个感人的小故事,是我
期刊
《课程标准》中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早在1924年,叶圣陶先生就指出:“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他把写作源泉明确地导向了生活这个竞技场,从生活中去寻找真情,体验真情,笔端的倾诉才会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学生写作怎样才能
期刊
一、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课下注释④“而卒以祸”解释为“而终于给他们造成了灾祸。卒,终于”。“卒”的确有“终于”的义项,比如,《史记·李斯列传》“卒成事业。”(终于成就了事业)。但是笔者觉得课下注释中的“卒”,解释为“终于”有些不妥。从语境来看,本句意思是说,郭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
期刊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要内容,难度系数大,综合性强,旨在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的综合掌握。文言文翻译题共10分,学生不仅得分低,而且畏难情绪大,如何做好这道题已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笔者以为,只要科学复习,在平时的训练中强化要点意识,走出翻译的误区,就有可能突破这一难点。  一、典例探究  (2009·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
期刊
茅盾能把七十多万字的《红楼梦》任一章节流利地背诵出来,梁衡说:“我认为学生写作还是要用笨办法,这就是背诵。”外国谚语也说:“能背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可见,背诵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只有多读多背才能收到“出口成章”“下笔千言”的奇效。高考语文要求背诵初中课文三十二篇,高中课文二十六篇,四川高考每年的名句名篇填空都在六分左右。背得好的学生一分不丢,背得差的学生一分不得,差距不可谓不大。那么,究
期刊
有不少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他们认为语文课没意思,枯燥乏味。语文课怎么了?它什么时候成了单纯的知识技能课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语文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它更需要引导学生去关爱生命,感悟人生。要在课堂中融入一些审美体验,要在掌握语言文字形成知识技能后再进一步,进入到语文的内涵,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感受语文的魅力。  语文的魅力,在于通过语言文字,创设情境,给人以精神的
期刊
08年以前,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基本上是散文一统天下,而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到了08年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08年这一年就有5个省市高考题考了小说阅读,这以后小说阅读不断地出现在各省的语文高考卷上。到了2011年全国18套试卷就有9套试卷考到了小说阅读,近两年一直处在上升的趋势。考查小说阅读,自然离不开对小说三要素的考查与鉴赏。  小说中人物的作用:一、故事的线索,用
期刊
在近十年的高中教学生涯中,发现了一个严重制约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因素,那就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的就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教,还要会教、教会。这就要求广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经验,不断研究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本班学生听课学习的有效办法。上课不仅仅是老师讲课的一个过程,更是学生听课的一个过程,只有二者很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