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语文课堂的魅力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py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不少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他们认为语文课没意思,枯燥乏味。语文课怎么了?它什么时候成了单纯的知识技能课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语文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它更需要引导学生去关爱生命,感悟人生。要在课堂中融入一些审美体验,要在掌握语言文字形成知识技能后再进一步,进入到语文的内涵,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感受语文的魅力。
  语文的魅力,在于通过语言文字,创设情境,给人以精神的愉悦。所以少年鲁迅惊奇地发现“先生大声朗读着”,“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宋时苏舜钦读《汉书》下酒,有一夜尽酒一斗的美谈。如果语文课剥离了对语言文学的审美体验,只剩下对语法篇章结构的解析,那是一个何等枯燥的课堂。语文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还学生一个鉴赏体验的空间,让语文课生动起来。那么,怎样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融入审美体验呢?
  一、教师自己的审美体验
  引领学生去审美体验,教师先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教师能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培养学生的这种品质。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加强自我的美育教育,要静下心来,让功利支配而变得浮躁的心静下来。慢慢打开心灵之窗,春天的花、夏夜的星、秋日的雨和冬季的雪,都会印入你的眼帘,都不再仅仅是季节的变化,时光的轮转。尘封的心会变得善感,变得敏感,你的精神世界也会变得充实,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样之后,再去重读语文课本,在有意无意之间,你会发现美,感悟到美,甚至去创造美。你的一言一行,于自觉不自觉之中,承载着美,传递着美,让学生感悟到美的存在,受到美的熏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挖掘课文中的“真”
  高中的语文课文,多数是名家名作,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感悟,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挖掘课文中的“真”,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比如,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教师仅仅剖析文章的线索和内容,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共鸣的。教师如果更进一步,引领学生品味文中悲愤的情感,就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青年学子为国请愿,却惨遭政府的血腥屠杀,随即一些御用文人的流言和污蔑四起,鲁迅先生内心的悲愤可想而知。揭露真相,还大白于天下,是他认为自己应该做的。抓住了这一点,学生就会理解,先生为什么要强忍内心的伤痛,详细叙述刘和珍烈士遇难的经过。 “从背部入,斜穿心肺”,“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当真正读懂这段文字后,他们的心颤栗了。这是怎样的血淋淋的真相!造成这样的伤势,射击者会躲在哪里?这是段祺瑞执政府布成的罗网,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屠杀。掩盖在文字下面的“真”将会给课堂上的学生以怎样的震撼?
  三、感悟作品中的“情”
  受当前影视作品和快餐文化的影响,高中生的情感体验普遍比较单薄和浅白。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优秀作品会传递给他们历史积淀的情感,热爱祖国、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无言地感悟。“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诵读着艾青的诗篇,那些认为语文课没味的学生,是不是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了一些认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历尽沧桑的人生喟叹,在学生的心中能否战胜电影电视剧中的俊男美女死去活来的情殇呢?
  四、鉴赏文章中的“美”
  人们常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说得真好,它道出了当前高中生审美缺陷的现状。但是,又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学生身上,当语文被定位为交际的工具时,语文教师已经丧失了美的引领者的功用。鉴赏文章的美,创设情境,还原文章的美,应该成为语文课堂义不容辞的责任。当音乐如流水一般缓缓流过,当多媒体中荷塘月色的画轴展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这些语句,总不会再激发出学生“我知道的,荷花开过会结莲蓬,冰糖莲子粥很好吃,我妈昨天还给我煮过的”这样的联想了吧。心中有了审美意识的学生,对“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的荷花,会有着一些莫名的感觉了吧?
  巴金在《灯》一文中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同样,语文课堂也不能只着眼于当前的应试,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未来。让他们在成长的历程中多一些心灵的洗礼,多一些审美的体验,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有着一丝心灵的空间。高中语文课堂中应该融入审美体验,让课堂灵动起来,给即将迈入成人社会的学生心中留下一丝美的火花。
其他文献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想象丰富、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其中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是诗歌感染力的源泉。对于在积累方面相对欠缺的中学生来说,诗歌所包含的情感之丰富,信息量之大,想充分理解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想要在课堂上比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其中的奥义,更是不容易的。  了解诗歌作者,是诗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诗是作
期刊
催眠是一种古老又充满活力的治疗方法,是所有心理治疗流派的心理咨询师所必备的基本功。它对于提升工作效率、管理情绪、改善失眠、治疗恐惧、开发内在潜能、处理危机、解除压力烦恼、提高学习的效率、戒除不良习惯、改善身体机能都有显著的效果。  从古到今,催眠作为人类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组织自己、提升自己的一种意识活动始终存在。催眠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让人入睡,让人失去知觉,而是在某些领域的知觉增强,催眠实际上是
期刊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入新鲜活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全面推行语文教改创新的新形势下,语文教育工作者为适应现实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探索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途径,从而使语文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贫乏、语文视野狭窄的特点,牢牢抓住培养学生兴趣这个“制高点”,尽可能地采取生动活泼、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听、
期刊
作文乃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有人说,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成绩的优劣直接决定高考语文的成绩,因而作文倍受师生关注。作文的优劣高下是受学生思想支配的,它是思想的产物,提升思想的境界,才能提升作文的境界。  如何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呢?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关注时事,情随事迁  高考作文一直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是时代风云的晴雨表。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动向,留心人情现状,做一个有血有肉
期刊
记叙文的写作,一直是考试的重点,近几年来,各省市命题趋向记叙文的写作。例如,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2011年四川卷《总有一种期待》。高中学生普遍注重议论文的写作,忽视记叙文的写作,或者根本不想写记叙文。由此可见,记叙文写作存在难度,那么到底如何写好记叙文呢?下面结合话题“牵挂”谈一谈记叙文的写作。  首先看题目:  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牵挂是思念,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
期刊
一个小男孩,因为父亲每天忙着写文件,要到很晚才休息,因而决定在晚上十二点起床帮他父亲工作。但由於每天起床写文件,所以睡眠不足,上课不认真,学业退步。而毫不知情的父亲对儿子的行为十分不满,男孩有好几次想放弃,但一看见父亲疲劳的样子又无法放弃,父亲对孩子却已达到完全不理不采的态度而令孩子非常伤心。直到某天,父亲才发现事情的真相,心中充满了懊悔和慈爱,那天父子俩一同熟睡到天明。  这个感人的小故事,是我
期刊
《课程标准》中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早在1924年,叶圣陶先生就指出:“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他把写作源泉明确地导向了生活这个竞技场,从生活中去寻找真情,体验真情,笔端的倾诉才会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学生写作怎样才能
期刊
一、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课下注释④“而卒以祸”解释为“而终于给他们造成了灾祸。卒,终于”。“卒”的确有“终于”的义项,比如,《史记·李斯列传》“卒成事业。”(终于成就了事业)。但是笔者觉得课下注释中的“卒”,解释为“终于”有些不妥。从语境来看,本句意思是说,郭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
期刊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要内容,难度系数大,综合性强,旨在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的综合掌握。文言文翻译题共10分,学生不仅得分低,而且畏难情绪大,如何做好这道题已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笔者以为,只要科学复习,在平时的训练中强化要点意识,走出翻译的误区,就有可能突破这一难点。  一、典例探究  (2009·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
期刊
茅盾能把七十多万字的《红楼梦》任一章节流利地背诵出来,梁衡说:“我认为学生写作还是要用笨办法,这就是背诵。”外国谚语也说:“能背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可见,背诵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只有多读多背才能收到“出口成章”“下笔千言”的奇效。高考语文要求背诵初中课文三十二篇,高中课文二十六篇,四川高考每年的名句名篇填空都在六分左右。背得好的学生一分不丢,背得差的学生一分不得,差距不可谓不大。那么,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