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PBL的教师教研活动组织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iao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BL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这种教学模式给教师带来一系列挑战,特别是教师的教研活动。本文提出不妨利用PBL教学模式中的思想与方法来反哺教师自身的教研活动,并探索了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软件平台实现一种所谓PBL式教研模式。该教研模式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教学的开展,对教师的自我教育和教师团队的成长也具有良好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和不断完善。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PBL式教研  教师教育
  【Abstract】PBL is a widespread and international concerned teaching mode in recent year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 PBL is based on problems, and oriented to student’s self?鄄management. This teaching model has brought a series of challenges to teachers, especially to the teaching?鄄research.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apply the ideas and methods developted in PBL to promote teacher’s teaching?鄄research and explore how to through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and software platforms to achieve a so?鄄called model of teaching?鄄researc in PBL?鄄style. This mode has strong oper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and also has a good practical guide for the conduct of teaching, self?鄄education of teachers and the growth of group of teachers. It is worthy of the further in?鄄depth study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Keywords】PBL; teaching?鄄research;education for teacher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1201532805,1201430430),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Q159134)。 【中图分类号】G641.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68-02
  PBL 的全称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完整的概念由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医学院的Dr. Howard Barrows 提出。它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发展[1-3]。
  因此,PBL 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围绕问题而不是根据课程的安排进行学习的。从PBL学习过程图(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开始的提出问题到问题的最终解决主要是通过PBL 的学生小组讨论和学生的自我学习完成的。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教师则处于这样一个位置[1],[4-5],他们通过选择教材和学习资源,有限干预学生的活动,在讨论中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利用其他资源提出不同的观点,批判性思考、反复试验的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问题,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大程度地獨立完成学习任务。
  图一 PBL学习过程
  PBL教学方法中教师虽不再是主导者,但对教师的挑战却是巨大,最突出环节是PBL教学的设计,即教师的教研与备课。PBL教学方法是围绕问题进行的,作为一名指导老师必须考虑怎样设置问题,设置该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前后若干问题之间的如何关联与衔接,学生从中获取的知识、信息,及能力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教师个体很可能无法应对如此多问题,因此有效利用教师集体的力量,借助有效的分工合作来未完成教学设计,应该成于一条解决之道,而且其意义也是非常深远地[6]。而回归PBL定义的本身,我们不妨把 “以教学课题为基础、教师为主体、教学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研方法,把教师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近乎重义的描述定义为“PBL教研模式”。
  我们的教研小组已经把初步把该教研模式运用于教师主导的课堂式教学中和PBL教学的教研中,建立一套教研活动的流程(见图二)。
  现代教育当然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教研小组经过摸索,发现该教研流程可以在MindManager 这样一个软件平台有序展开。该软件是一个用于创造、管理和交流思想,如实施“头脑风暴”,作为可视化的绘图软件,其具有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功能,这将更好地帮助人们形象化、有序地组织思维、资源和项目进程。同时MindManager也是一个易于使用的项目管理软件,能很好提高项目组的工作效率和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性,而且它可作为一个组织资源和管理项目的平台[7]。   图二 PBL教学模式过程示意图
  在教研组长组织下,按照PBL教研模式,形成固定的教研流程(具体流程见图二)。教研小组各位教师对要进行的教学设计课题通过讨论,进行分工协作,并形成mindmanager的该教学设计的思维映射图(见图三,图四),思维映射图放入网络公用区,便于远程操作和共同协作。分解任务后,在指定时间内,教师对于自己负责的任务,通过自学和交流,实施自身知识补充和优化以及相关资源的积累,利用软件的“插入超级链接功能”,可将相关资源链接、插入至思维映射图中。这里补充一点,该软件的形成的思维映射图可实现资源嵌入,并可打包转化为网页,便于下载、浏览、传播,也可生成PPT和word文档,其功能非常强大。另外,当遇到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大家可利用mindmanager软件实现“头脑风暴”式交流。 最终,通过小组讨论后,对资源进行总体整合,利用教学中获得的反馈评价,实现进一步的优化。
  图三 一般性课堂式教学设计的思维映射图
  
  图四 针对PBL的教学设计的思维映射图
  该PBL教研模式从操作的流程到操作的运行证明:一方面,教师减少了重复劳动,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教研效率,又让教师自身回归了学习者本身,促进自身的知识和相关能力的发展,也就在一定意义上实现教师的教育。另一方面,就PBL教学而言,由于教师亲自体验了学生将经历PBL教学过程,例如按图四进行问题的预设,情境的预演等,正所谓不“入乎其中,焉能出乎其外”,这种未雨绸缪式的教师预演,让教师在其中获取一些进行PBL教学的经验,甚至一些成功的案例,对于指导学生当然更是有的放矢,甚至胸有成足。比如说推荐和组织学生也在mindmanager软件平台开展小组的讨论,可谓的一条现成的经验。
  而且,各位教师由于在这种教研活动中相互协作,交流思想,分享资源、体验和观念,加强了沟通,也就加强了人际联系,对于这个教师团体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韩玮娜,常亮等.PBL 教学中教师的转变及作用.数理医药学杂志[M].2008,21(4) 495-496
  [2]郝希平,刘东华.医学物理中的PBL教学模式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M].2008年07期.168-169
  [3][美]琳達·托尔普(Linda Torp),萨拉·塞奇( Sara·Sage)著. 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M].刘孝群,李小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牛丽红,南克勉,王增田等.解读PBL中的师生角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06 年 第7 期
  [5]刘儒德. 基于问题的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教育研究[J].2002, 23 (2) : 73 - 77.
  [6]饶从满,张贵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教师教育研究[J].2007,19(1):12-16.
  [7]Mindmanager 帮助文档[EB/OL]  Mindjet company
  作者简介:
  傅洪波,广州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师,从事大学物理的教学与相关科研。
其他文献
【摘要】移动教育是近年来远程网络教育中新兴教育方式,针对英语的移动学习将会在移动教育中逐渐成为现实。它不但会继承了传统网络教学的主要优势与特点,还表现出许多自身独有的学科特征。本文有针对性地對英语移动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针对英语移动学习的构想。  【关键词】远程教学 移动教育 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SGH16H213)。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倡导问题解决,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笔者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数形结合,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演、画、想三部曲。  【关键词】数形结合 数学问题 解决能力 有效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98-02  《
期刊
【摘要】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将解题方法和思路教授给学生,而不是仅由教师照本宣科。尤其是对于数学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多样性的学科,高中教师更应该利用具体易懂的思路,让学生能够更轻松灵活的学习。由于数学的定义就是研究数字关系和空间形式之间的关联,毫无疑问数形结合方法应是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结合图形的直观和数字的严谨是数形结合方法的核心思路。数形结合方法巧妙的结合了图形
期刊
【摘要】在高职公共艺术课程中,如何设计微课配合课堂教学,如何在微课中提高学生对公共大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微课设计的重点和关键。本文以《戏剧鉴赏》课程《<暗恋桃花源>戏中戏的离间效果》为例,阐述了微课的设计与运用。  【关键词】微课 高職 公共艺术课程 戏剧鉴赏  【基金项目】院级课题:《微课在公共艺术课程中的设计与运用》(编号:15JY109);院级课题:《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戏剧鉴赏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通过氧化铝与氢氧化铝的教学设计,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教学设计 培养 铝的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44-02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
期刊
【摘要】通过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体现化学教学中从定性到定量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们对知识的认识是不断递进的,从定性认识上升到了定量认识。  【关键词】定性 定量 化学反应速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35-01  定性——用文字语言进行相关描述,定量——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的新形势下,医学影像学教学如何适应并产生变革,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大数据 医学影像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29-02  随着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和移动终端系统的飞速发展,以云存储为代表的数据存储方式的变革,大数据(big data)时代已到来。海量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46-01  孔子曰:疑是思之源,学之端。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可见,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对学习本身而言非常得可贵。而生物是一门科学性强的学科,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对有效的学习生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171-01  班主任工作虽然任重道远,但是“路虽修远,始于足下,路标所向,尽力而为”一直是我这班主任之路行走十几年以来的信念。  ——题记  每个学生都是一泉活水,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个体具有真实鲜活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要时时刻刻变化和随时随地更新。班主任的教育教学方式必须以学情和现
期刊
【摘要】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而教师效能感则是对优秀教师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反映着教师素质的高低。本研究聚焦于中小学教师效能感现状,对北京市四所学校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整体良好,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两个维度上,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不同群体方面,教师效能感:不同学段、教龄、职称和学历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性质学校、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个人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