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讨论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visiv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基于案例讨论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本校2019级农村医学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运用案例讨论式翻转课堂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成绩及满意率问卷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实验组综合成绩(81.52±5.75)高于对照组综合成绩。结论:案例讨论式翻转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预防医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教育;翻转课堂;预防医学;案例讨论;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8-3561(2021)18-0140-03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的一门医学科学。农村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多数会在居住地所在的社区(村)开诊所。近年来,禽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流感病毒等新发或再现传染病,不时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个体诊所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机构,处在传染病防控的前沿,加强农村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尤为重要。但由于预防医学专业性较强,课程内容复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预防医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有大量真实事件可作为案例资源,尤其适用案例讨论式教学。鉴于此,本文对案例讨论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为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2019级农村医学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个班52名学生为实验组,另 1个班54名学生为对照组,共有学生106名。学生中招入校时的中考成绩总分平均值、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
   2.研究方法
   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均采用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石海兰主编的《预防医学》(第1版)教材,由同一位教师按照相同的课时标准进行教学。对照班教学过程主要采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实验班则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讨论式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见图1)
  
  (1)课前准备。教师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如上传微课、搜集典型案例。在进行相关项目授课一周之前,将典型案例通过学习通布置给学生,并告知学生案例讨论式翻转课堂教学的有关要求和目标,学生在线根据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做好课前预习,完成课前小测试,教师依据学生测试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教学过程。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分小组,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组内相互答疑,然后分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讨论完毕后,教师对案例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学生意见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系统阐述具体案例及相关知识,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开展课后思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课后练习。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课后作业和章节小测,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学生总结巩固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参加章节小测,并在学习通上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提问。
   二、效果评价
   1.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形成评价(课前)、过程评价(课中)、效应评价(课后)和总结性评价(期末)四个阶段。形成评价主要用于对课前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的评价,鉴定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以便调整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主要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对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完成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课堂上分组案例讨论的参与度、观看课程视频学习时长、章节学习次数和测验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考勤等方面。效应评价主要用于课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完成课后作业情况。总结评价主要用于学期末,以“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掌握该课程的整体程度。最终的课程成绩评定按百分比分配,细化到每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及学习成果,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见表1)
  
   2.学生满意率评价
   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翻转课堂提升协作性、提高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和培养创新性的评价。共发放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回收有效率100%。
   三、研究结果
   1.学生预防医学课程的成绩
   实验班52人,对照班54人,由表2可见,实验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综合成绩分别为(34.50±2.33)、(47.02±4.88)和(81.52±5.75)均高于对照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P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能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改善学生的化学学习行为,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互动教学平台,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促进初中化学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8;G434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同课异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文章简析同课异构教学理念运用,指出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同课异构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体育教学;同课异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
主题阅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给定学生某一主题,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可以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延伸课本内容,拓宽学生阅读范围,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文章对主题阅读在语文教
摘 要: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能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文章从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模拟实验过程、营造学习环境、助力巩固复习、扩大教学容量等方面,对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整合的切入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生物教学;信息技术;切入点;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游戏与教学相结合,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的实物创设游戏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游戏情境,运用具体地点来创设游戏情境,同时要做好课堂监控,以确保游戏教学的顺利实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策略;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家庭和谐美满。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抓住核心思想、紧扣时代脉搏、注重家教、灵活多样等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自信心、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美满;崇高理想   中图分类号:G63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文章从提问有效化与教学可视化两方面,对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研。提问有效化,指在问题的设计上要达到结构化、明晰化、适度化、开放化,在问题的实施上要达到合理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广阔性和丰富性特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注重开展综合性教学,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调整学习方法、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自主学习;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
摘 要:生活化教學应用于数学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营造应用氛围,加强引导,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以促进数学教学高效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教学;直观性;趣味性;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中小学合唱团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并且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立足于中小学合唱团,对其汇报演出的途径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学;合唱团;汇报演出;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