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之法益分析——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为视角

来源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_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应当以“可识别性”为基础,辅之以信息主体的可控制性来判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自然犯,其法益并不是超个人的法益,应当是个人法益中的个人信息权。信息自决权作为个人信息权的核心内容,其本质在于强调公民个人对信息的自我决定、自我处理之选择与控制的自由。基于信息自决权的独立性和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进行规制的必要性、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要件分析、刑民一体化视野中法秩序的一致性理念等角度,在刑法角度应当限缩该罪的法益范围,以新型权利即信息自决权为具体法益予以阐明,更契合当今数据化和信息化
其他文献
《西京杂记》作为一部事物琐录类笔记小说,所载录西汉风俗既广且多。基于对《西京杂记》整体风俗的研究,将风俗置入人一生的三个阶段进行划分,分别为生育风俗、婚嫁风俗和丧葬风俗,并尝试探究这些风俗形成的原因。生育风俗有“双生子先生为长”“五日子不举”;婚嫁风俗有“及冠后方可婚配”,婚嫁方式有“私奔婚”与“聘娶婚”;在丧葬方面,丧葬制度有孔窍制度、活人殉葬、石人殉葬、云母防腐等,自杀之风与盗墓之风随之兴起,反盗墓意识苏醒。
“课程思政”因贴合国家近年教育的政策指向,作为突破“思困”的重要教育举措,引导高校一线教师先于其他学段,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深度融合.文章从高校“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是五四前夕北京大学一些进步学生组织的为了启蒙民众成立的社团,讲演团通过在长辛店的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和工人群众相结合的宝贵经验,为北京早期党组织在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工会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陶渊明是晋宋易代之际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之子,却又是时代造就的不凡之士。他是一个血肉饱满的人,即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又是一个彳亍云端的人,即自由心灵的捍卫者。心怀家国、循蹈先师、游离政治,心交碧空、归隐山林、相伴飞花亦是其人生的一体两面,在这双重的人生辙际中,他徘徊而又坚定地进行着精神归宿的建构,自此他便不单单是一个姓名符号,更是一集清新开府的视野聚焦。就陶渊明的精神归宿,本文从其高蹈独立的人格追求、双面人生的辗转嬗递、桃源式的社会建构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和解读,以求深入细致地阐释陶渊明精神归宿的样貌和其具有的重
“打工人”突破其传统语法含义,以修辞构式的身份流行于网络话语交际中。本文从“打工人”的语法结构出发,运用Schmid提出的固化-规约化模型,对修辞构式“打工人”的使用、固化与规约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修辞构式“打工人”除指称范围有所不同外,还具有[+戏谑自嘲]、[+身份认同]等语义特征。通过进一步着重对比分析“打工人”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在使用过程中的认知差异,为修辞构式“打工人”的生成和演变提供了认知理据,并最终挖掘半实体构式“[V+O]+人”流行的认知深层动因。
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教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地区开展过馆校合作活动的博物馆及中学进行调查,从主导者、参与者、教学内容和开展形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广州地区中学阶段馆校合作的开展特点。影响广州地区中学阶段馆校合作开展的因素包括学校存在升学和安全方面的顾虑、博物馆专业人才建设不足及政府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基于此,广州地区应出台具体政策,扶持和建设官方合作交流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的博物馆课程平台,培养优秀的交叉型人才,以推动馆校合作活动走向体系化与常规化。
本研究对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和宿迁三市六所五年制高职校583名单亲家庭学生自尊、人际困扰进行测量,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结论是:单亲家庭学生自尊与对照组得分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别(t=4.38**,**p<0.01);在人际困扰总分上有非常显著差别(t=3.228**,**p<0.01);自尊与人际关系困扰(人际总分)呈非常显著负相关关系(r=-0.386**,p﹤0.01)。单亲家庭学生自尊是人际因子中的交友交际、待人接物有效预测因素,其解释变异量分别为15.2%、21.3%,
为了达到更好地培育“工匠精神”的目的,注重“技能培养”的高职教育必须做到把专业教育与审美教育进行紧密结合。因为审美教育不但是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目标,而且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维度。审美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物质与精神失衡等现实问题,影响了审美教育在高职教育、在工匠精神培养、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审美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具有非常好的契合性,从课程内容和审美教育实施的角度看,大学语文课的确具有某种得天独厚的优势。高职大学语文审美教育可以从塑
莞邑文化是以广东东莞地区为地域依托、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区域文化体系,它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莞邑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先秦时期的起源与雏形生成、秦汉六朝时期与汉文化的交融与发展、隋唐五代时期与汉文化的趋同与丰富、宋元明清时期多元文化体系的确立与勃兴、近代以降的蜕变与新生。莞邑文化主要呈现出悠久性、开放性、包容性、务实性以及创新性等基本特征。
现代汉语中的“X之后再无Y”可以表示说话人的一种主观评价,多用于称赞,其特殊性在于“X”具有凸显性。本文通过对变项“X”与“Y”隐喻、转喻关系的探究,将构式“X之后再无Y”的构式义概括为“当且仅当X与Y最相似/相关时,X最具有凸显性”。产生这一构式义的动因有两个,一个是语言内部“再”的特殊性,另一个是认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