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新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te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层层深入,“创新”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心目中的共识。教师能否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关系着学生受教育的效果。要使教学的效率最大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学会创新,而且要善于创新,并通过教学的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创新育人观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才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从当前社会招聘的情况看,各个部门在重视学历之外,更重视实际能力和开拓精神。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起创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切实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1.必须改灌输式教育观为开发式教育观
  有些教师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总期待自己的学生博古通今,才学出众,可是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苦心传授的书本知识已显得微不足道。教师要培养创新人才,不能只满足于知识传授,而应立足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能力,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引导学生向未知的领域迈进,让学生学到创新学习的方法和创新的本领。
  2.必须改教条式教育观为民主式教育观
  有些教师过于强调教师和书本的绝对权威,强调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训练。解题只给标准答案,养成学生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僵硬观念。这种教条模式堵塞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之路,培养出的是只求正确、不求进取,规规矩矩却失去活力的畸形人才。而开放的民主式教育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探索尝试、怀疑质疑,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多种多样的尝试体验。学生拥有了想象的激情和思维的空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便水到渠成。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环境
  所谓的人才,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往往是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作为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宽松感、新奇感和成功感,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机制。比如,用多媒体手段试讲九年级物理“电功”知识时,学生通过观看电流流过不同用电器时能量转化的情景,知道了电流做功的实质,这样可以大大活跃学生的思维。
  2.破除学生的思维定式
  要鼓励学生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创新就是要向往、追求和塑造事物的新形象。正如有的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长方形的桌子被砍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习惯的思维方式是,这道题应该用减法。可这个问题不是加减法所能解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旧的思维模式,把自己的思维发散开来,寻求新的思维方式。
  3.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催化剂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首先,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提问。设计的问题必须能引起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能促进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起广泛联想,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提问的形式要简明生动、有吸引力,且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避免那种少数优秀生频频发言,大多数学生陪坐的场面出现。其次,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想法,引导学生列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猜想。这些猜想或许会触发学生头脑中的某些兴奋点,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激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带有突发性、独创性的思维活动。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灵感,而要想使学生产生灵感,必须鼓励学生不断刻苦学习和实践。有人说:灵感不喜欢拜访懒惰的人。牛顿从苹果落地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浴室里想出皇冠掺假问题的解决办法,这都是灵感被激发的具体体现。然而这些灵感都是建立在他们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教师在上课时,要给学生必要的时间,使学生身心放松。教师可要求学生随手记录每天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的、奇怪的事件,为日后灵感的产生积累素材。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发散性等多种思维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创新中成长,从而成为创新型的人才。
  (责 编 涵 冰)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粮食食品安全要求标准的提高,水稻“减肥减药、药肥双控”技术已经成为水稻绿色优质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着重介绍了水稻品种选择,秧
玉米秸秆翻埋、碎混还田轮耕技术在提升耕地质量、有效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目前生产条件下解决玉米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增产能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双株高产种植技术是一种新型玉米种植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能切实提高我国玉米质量与产量.基
农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它的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现状的探讨研究,为当下土地确权工作提供了相关对策建议,确保
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及难以消除性,可通过食物链迁移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传统的二级处理很难将重金属去除,人工湿地系统通过基质、植物、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化作用使其浓度大大降低。因此,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及累积规律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皂河人工湿地示范工程第五组湿地系统,该湿地为二级表流人工湿地,由A池和B池组成,即一级表面流为A池,二级表面流为B池,A
甲壳素是地球上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更新的有机资源,而且我国利用虾蟹壳等水产加工废弃物进行甲壳素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丰富的原材料优势。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
传统无机絮凝剂聚合硫酸铁(PFS)具有水解速度快,化学性质稳定,絮凝力强,矾花大,沉速快,腐蚀性小等优点,但缺点是铁盐中的铁离子与水中腐蚀质等有机物可形成水溶性物质,使自来水带色;并且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使产品中的正三价的铁离子(Fe3+)还原为正二价的铁离子(Fe2+),会造成二次污染,使得它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开发无毒害、价廉质优的絮凝剂是目前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无机矿
普洱市深入实施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以“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城市品牌,扎实推进农业品牌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村土地承包权属出现争议的原因,并提出完善土地颁证工作、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实行权益分配、改进土地权属争议机构及加强教育宣传五项解决农村土地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