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5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壳素是地球上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更新的有机资源,而且我国利用虾蟹壳等水产加工废弃物进行甲壳素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丰富的原材料优势。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是自然界唯一的天然阳离子多糖。同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大分子相比,低聚壳聚糖水溶性好,无毒,易被人体吸收。大量的研究表明,低聚壳聚糖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菌、降血脂、降血糖、保湿及促进植物抗逆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在功能食品、医药保健、日用化妆品、农业等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壳聚糖为原料,对其在微波辐射条件下进行氧化降解,成功获得一系列分子量适宜的水溶性壳聚糖,对该系列产品进行抑菌及降血脂、血糖实验,表明本实验制得的水溶性壳聚糖产品具有良好的抑菌及降血脂、血糖性能,现分述如下:   本文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壳聚糖的性质及微波辐射技术的应用,并对壳聚糖的制备、降解方法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第二章主要叙述用微波辐射法氧化降解制备水溶性壳聚糖。实验证实用微波辐射、双氧水氧化降解是进行地分子量壳聚糖制备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且红外光谱图也说明了产物基本上保持了壳聚糖的结构特征。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微波功率为640W时制备低聚壳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5min,过氧化氢浓度为15%,壳聚糖的量为4g,过氧化氢量为40mL(即固液比为1:10)。在制备过程中,影响产率的主次顺序是:H2O2浓度>>壳聚糖量>反应时间>H2O2体积,H2O2浓度对产率的影响大大超过其他因素。另外还探讨了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调查了壳聚糖的水溶性机理。   第三章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水溶性壳聚糖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水溶性壳聚糖的抑菌效果要明显强于大分子壳聚糖;0.6%是水溶性壳聚糖对大肠杆菌的最佳抑制浓度;脱乙酰度对抑菌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子量对水溶性壳聚糖抑菌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介质pH值大小对抑菌率有一定影响。   第四章对水溶性壳聚糖体外降血脂、降血糖进行了研究。水溶性壳聚糖体外结合胆酸的能力明显优于大分子壳聚糖。随着脱乙酰度的增加,水溶性壳聚糖结合胆酸的量是增加的;另外介质的pH值对水溶性壳聚糖结合胆酸的能力也有影响,pH为6.0时的结合能力最好。水溶性壳聚糖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葡萄糖的吸附能力顺序为葡萄糖>甘油三酯>葡萄糖,并且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吸附量略有增加,但总体变化不大;而脱乙酰度是影响吸附量的很大的因素。另外分析得到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在处理接触方式,降血脂血糖的周期、效果等方面均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根本原因都是吸附。  
其他文献
现在的社会进步越来越快,也就导致很多的工业、企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现在也有很多人破坏森林,现在的森林早已面目全非.森林中的树木是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它们在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而森林作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可以防风固沙,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从而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然而由于一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天然林保护加大了实施力度,结合我国林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全面分析,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使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到各项工作环
与其他树种相比,速生杨由于具有长势快、成材早、轮伐期短、树形通直高大以及丰产抗病等显著优势,现阶段成为莒南县营林的首选树种,在一定程度上其营林规模和营林数量也在持
飞播造林属于榆林沙区的主要治理手段,目前该技术在榆林沙区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并已经具有良好的成效.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榆林沙区飞播造林治沙出现了新的形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粮食食品安全要求标准的提高,水稻“减肥减药、药肥双控”技术已经成为水稻绿色优质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着重介绍了水稻品种选择,秧
玉米秸秆翻埋、碎混还田轮耕技术在提升耕地质量、有效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目前生产条件下解决玉米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增产能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双株高产种植技术是一种新型玉米种植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能切实提高我国玉米质量与产量.基
农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它的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现状的探讨研究,为当下土地确权工作提供了相关对策建议,确保
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及难以消除性,可通过食物链迁移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传统的二级处理很难将重金属去除,人工湿地系统通过基质、植物、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化作用使其浓度大大降低。因此,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及累积规律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皂河人工湿地示范工程第五组湿地系统,该湿地为二级表流人工湿地,由A池和B池组成,即一级表面流为A池,二级表面流为B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