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活血止痛汤治疗肋间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fei1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疏肝活血止痛汤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肋间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每次50mg,每日2次,连用7d,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我院老中医戴舜珍自拟疏肝活血止痛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连用7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远高于对照组的70%(P<0.05)。
  结论:自拟肝活血止痛汤对肋间神经痛有理想疗效,安全性高,临床建议推广运用。
  关键词:肋间神经痛双氯芬酸钠疏肝活血止痛汤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92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33-02
  肋间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主要以肋间疼痛为主症,或前胸疼痛,痛无定处,反复发作,且疼痛剧烈,属祖国医学“胁痛”“胸痛”之范畴[l]。《灵枢·五邪篇》中载:“邪在肝,则两胁肿痛”。究其病机,多因情志不畅,气机郁结而成,胁肋疼痛,若气郁日久,导致气滞血瘀,瘀血行滞,阻塞胁络,胁肋疼痛加剧[l]。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机体会产生耐受性,疗效逐渐减弱,肋间神经痛近几年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笔者利用自拟疏肝活血止痛汤治疗肋间神经痛,从症状改善率观察疗效,具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肋间神经痛患者4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18-47岁,平均(31±4.5)岁,病因:胸椎病变9例,带状疱疹后10例,肿瘤1例;观察组2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19-48岁,平均(32±5.1)岁,病因:胸椎病变9例,带状疱疹后9例,受力不当1例,肿瘤1例。所有患者均以肋间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疼痛是由后向前,从胸椎沿相应肋间呈胸骨半环形的剧烈放射性疼痛,昼轻夜重,当咳嗽、深呼吸,或喷嚏时,可使疼痛加剧。表现为刺痛者25例,表现为灼痛者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英太青 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50169 50mg/粒)每次50mg,每日2次,连用7d,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我院老中医戴舜珍自拟疏肝活血止痛汤,具体药方如下:柴胡10g、赤芍10g,丹参15g,郁金10g,瓜蒌15g,元胡15g,甘草3g,地龙15g,泽泻10g,丝瓜络10g,川七3g每日一剂,随症加减,肝气郁结者加川楝子10g、青皮6g、香附6g;肝阴不足者加生地15g、白芍10g;瘀血甚者加桃仁10g、红花6g;大便干结加大黄6g;上焦热盛者加黄芩10g、栀子10g。一剂分两次温服,连用7d。
  1.3疗效判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2]。治愈:疼痛完全消失;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疼痛较治疗前无明显好转。
  1.4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数据以(X±S)形式表述。计量数据显著性检验采用t测验,计数数据采用卡方X2检验,设定P<0.05 时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计算分析采用SAS 9.0统计软件完成。
  2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远高于对照组的70%(P<0.05)。具体见表1:
  3病案举例
  刘某,男,32岁,于2010年3月来诊。右胸胁抽痛5天就诊。5天前因事与人争吵,当晚右胸部疼痛,痛引右胁,逐渐加剧,夜不能寐,曾经西医诊治“肋间神经痛”服止痛药暂时缓解,后复发加剧,求诊我院,伴口苦且干,大便干结。观其舌质暗红苔黄脉弦,证属七情内伤怒而伤肝,气机郁结,气郁化火,气滞血瘀,而发斯疾。治以疏肝解郁、活血祛瘀。二诊:服药二剂后大便已通,胸胁痛减轻,夜能寐。药已中症,同上药去大黄、栀子、再进3剂。三诊:胁痛除,舌淡红苔薄白,瘀热祛,转疏肝健脾、柴胡疏肝汤,善其侯。
  4讨论
  肋间神经痛属中医“胁痛”的范畴,胁属少阳经脉,或因于肝郁气滞,或由于瘀血、热毒留滞,甚至跌仆损伤,均可导致少阳经气不利,气滞则血瘀,使经络瘀阻不畅,不通则痛,引起胁肋疼痛。故治疗应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原则[3,4]。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瓜蒌宽胸散结气,一升一降,使气行则血行;泽泻利水,渗湿,泄热,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元胡活血行气,行血分之滞而止痛,可使肝郁解而热自清,气血行而疼痛止。配合丹参、赤芍、丝瓜络、地龙、元胡、田七等活血通络止痛之品,使瘀积消散,疼痛可除。痛盛之时,气脉必急,故以甘草缓之,并有散收疏养之妙,作用平和而不伤脏气。现代药理研究自拟疏肝活血止痛汤有镇痛、抗炎及改善微循环作用,故对肋间神经痛同样效果明显。
  本方补中有泻、泻不忘补,结合肋间神经痛的特点加上了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品,从而达到肝脾同调,标本兼治。因此肋间神经痛的患者中可以尝试此方法从而加强疗效、缩短病程,有效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参考文献
  [l]吴洁贞,李常兴.83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3,(03):86-8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3]唐伟,激光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急性肋间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1,8(20):682-683
  [4]贾潮英 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肋间神经痛 47 例[J].光明中医2012,4(27):734-73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针刀加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针刀加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个小组,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80例,针刀治疗组患者60例,中药治疗组6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明显的可比性。针刀治疗组使用针刀治疗,中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联合使用针刀治疗与中药治疗。  
期刊
摘要:血尿为儿科临床的常见症状,但其病因繁多,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薄基底膜病、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肿瘤、创伤以及全身出血性疾病等及剧烈运动也可致血尿的发生。健康人尿中可有少量的红细胞,但若>3个/高倍视野则称为血尿。其中,小量出血呈镜下血尿,出血量超过1ml/L可呈肉眼血尿。因小儿血尿见于某些严重疾患,如肿瘤、肾结核等,早治可愈,迟治难愈,甚至会丧失生命,故须积极救治。本文就
期刊
摘要:糖尿病肾病历来被广大医家所重视,近年来对其研究更为深入。本文从中西医病因、病理机制的认识,中医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药注射剂、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降低血脂、低蛋白饮食、抗凝药物、抗氧化剂治疗及促生长细胞因子抑制剂的使用、基因治疗、肾脏替代治疗、手术治疗等多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疗  Doi:10.3969/j.iss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养肝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2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13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8例,给予口服“钙尔奇”治疗)和试验组(73例,给予自拟“健脾养肝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  结果:经治疗6周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5%(68/7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3%(47/58),组间治疗总有
期刊
摘要:肺炎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也是威胁世界儿童生命健康的四大常见病之一。以往主要应用抗病毒、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应用的升级,其毒性、过敏及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药经皮给药方法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祖国传统中医学相结合,是集电疗、热疗、穴位疗于一体的多功能治疗方法,辅助治疗儿童肺炎疗效显著、疗程短,减少患儿痛苦。这种无创伤的给药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6例患者进行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对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随机的分配,分成两组,每组的人数是28例,并且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式进行,对照组采用的是西医的治疗方法。  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是93%,但是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7%,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差距,并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期刊
摘要:小儿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季,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主要表现为发热,鼻翼煽动,三凹征,喘憋,肺部闻及哮鸣音及中细湿啰音。属中医儿科“肺炎喘嗽”范畴。麻杏石甘汤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经典方。方中麻黄宣肺平喘;石膏善清肺经实热;杏仁味苦降泄,肃降肺气,止咳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从我院接诊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温针灸法治疗,对照组使用吲哚美辛片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的临床疗效,以便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两组均采取介入治疗,另外给予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比较分析治疗情况。  结果:经治疗,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4.3%,对照组为77.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2
期刊
摘要:本文对58例风寒型面瘫患者在急性期,运用针刺治疗的过程与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急性期内针刺组针刺组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急性期面瘫针刺疗法运用问题讨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20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52-01  2010年以来,我院共接受风寒型周围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