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改革需要这样的“梦幻之旅”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走进南充市顺庆区“第七届中小学音乐新课程优秀课展评”活动现场,眼前的镜头让我有些感动:只见师生头戴新疆风格头饰,老师充当火车头,在《火车开啦》的歌声中,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游览天山南北的梦幻之旅。游客们(学生)在新疆小导游“买买堤”(虚拟角色)的引领和介绍下,领略了天山南北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更是体验和欣赏到了新疆音乐无穷的魅力。整个教学以音乐为中心逐渐向其它领域扩散,整合新疆的相关资源(舞蹈、服饰、特产、自然风光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在音乐领域内,又以作品《新疆是个好地方》为主轴,兼顾新疆其它经典音乐,游客们(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伴之以体态律动、节奏朗诵和奥尔夫乐器演奏活动,可谓动感十足,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歌声和笑声。老师很少单独站在讲台上,更多的时候是和同学们在一起“参观新疆”、“感受新疆”,特别是感受新疆的音乐。最后,同学们和小导游“买买堤”依依惜别,踏上了返程的列车,在《火车开啦》的歌声中结束了这次难忘的旅行。整堂课老师的教学是富有思想和激情的,学生的配合也是主动的和真诚的,学生对新疆音乐也有了真切丰富的感受(可从他们灿烂的笑脸当中窥见一斑)。我想:所有听课的人们当时的心情肯定和我一样是兴奋不已。由西华师范大学附小袁菲老师借班执教的这堂小学二年级的音乐综合课《新疆好》,其教学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巧妙新颖,浑然天成而无虚假做作之嫌;实践操作堪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凸显生动活泼之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当然,像这样精彩的课堂场景在本届活动中还有很多,由于笔墨所限,无法在此一一列举。纵观本届展评活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人们去分析、总结和思考。
  
  一、本届比赛呈现出的可喜景象
  
  1、参赛选手年轻化趋势较明显:本届所有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要比前几届都低,其中,很多老师还是刚从大学校园出来。在参加本届比赛的全部21位老师当中,以前从没参加过课堂教学艺术比赛的老师就多达11位之多,其比例几乎占了50%。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是件好事,至少它说明了:1)音乐教育事业后备资源非常丰富,更多年轻有为,立志教育的青年大学生正逐步加入到音乐教师的行列中来,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前景一片光芒;2)有更多的年轻教师非常关注新一轮课程改革,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新思想、新思维,排开个人的名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到课程改革当中来,积极推动课程改革。
  2、新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在本届比赛的全部二十一节课(小学组和中学组)当中,精彩的课堂场景层出不穷,很多老师渐渐意识到了老师自己、学生群体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特别认识到了学生生活经验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现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许多老师都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人手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组织活动中,较好地实现了从纯粹的书本世界向浓郁的生活世界的过度,使很多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呆板和枯燥的毛病,渐渐显露出音乐课堂教学本来应有的生机与火力。如新建一小张唯老师的《森林的歌》;和平路小学许晓东老师的《火车开啦》;南充十中林熙维老师的《赛马》等,无论是从整个教学设计思路,还是从课堂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上看,无不体现出老师崭新的教学理念、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和高超的调度组织能力。很多老师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地践行着《新课标》,推动课改向纵深方向深入发展。
  3、教师角色定位较为明确:本届比赛,很多老师一改传统的教师形象,屏弃了长期沿袭的师道尊严的教师中心论,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积极建设“朋友式”、“同学式”和“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很少单独地站在讲台上对着学生满堂灌,而是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一起活动,有的老师甚至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互动,真诚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坦诚的,真正发挥了老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的积极作用,使整个课堂教学张显了较强的亲和力,具有了更多人性化的味道。
  
  二、本届比赛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本届比赛,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在欢呼的鼓掌声中,的确也暴露出了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综合起来考察,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应引起参赛音乐教师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1、教学目标板块问题重重,主要表现在:1)有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价值效果把握并不十分清楚和准确,在制定目标时,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么过高,要么过低,把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会直接影响到具体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实际上就是教学目标不明确的具体表现;2)有的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缺少对三维目标的立体把握,太过于追求知识与技能层面的东西,忽略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层面目标的关注,使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和全面性,整个教学显现出急功近利的功利化的教育思想;3)在文本表述方式上,个别老师的教案仍然使用“教学目的”这一词汇,实际上是把“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混淆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目标”含有对象、里程、着眼点的意思,表现为特殊的、部分的、具体的价值,“目的”含有方向的意思,表现为普遍的、总体的、终结的价值。以旅途为例,“目标”犹如一个个中间停靠站,而“目的”就好比终点站。任何一个中间停靠站是不能代替终点站的,但终点站的到达必须要经过一个个中间停靠站的持续递进才能实现;“目标”是一个相对具体的概念,它关注的是过程,而“目的”则显得相对抽象,它关注的是最终的结果;“教学目标”含有活动双方,比如老师和学生在共识的基础上达成的价值期待,它以活动双方的相互勾通和商量为前提,而“教学目的”则含有活动一方,通常是教师在自己的一厢情愿下为另一方(学生)设定的价值期待,不存在活动双方的相互勾通和商量。由以上三点可以显然看出,音乐课堂教学在文本表述上用“教学目标”显得更为恰当;4)教学目标指向主体颠倒。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要实现的行为变化。这种行为变化是课堂教学终结之时学生应达到的水平、程度或标准,因此,教学目标指向的主体毫无疑问应是学生。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仍然沿用传统的“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的文本表述方式,这种表述方式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描述教学目标的,反映的是教师打算做什么,目标指向的主体显然是教师,这样就把教学目标指向的主体颠倒了。
  2、学科综合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对课标作表面的、机械化的理解。个别老师以为课程综合就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把相关学科的内容都要涉及到,不管有无联系和 必要,凡音乐教学必涉及到美术、舞蹈、文学、历史、思品等课程内容,否则,就不叫学科综合,结果把音乐课搞得几不象;2)对学科综合在理解上并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但有些老师由于在具体教学中把精力过多地花到了其它内容上,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弱化了对音乐本身的关注力度,导致了音乐课音乐性不强的毛病,这种情况在本届比赛中较为普遍;3)由于考虑到内容的综合,有些老师没有精心选择教学素材和组织教学内容,把很多关联问题都放在40分钟的时间内来陈述,致使教学内容在容量上过多,在素材上过于杂乱,知识点过于分散,对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
  3、多媒体及其应用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1)cAI课件制作方面。有些老师的课件制作得较为繁杂、花哨,不是用来上课的,而是用来观赏的;有些老师的课件制作得又太简单;有些老师的课件界面不太友好,切换也不太方便;有些老师的课件设置了不必要的声音和画面。这些都对教学起了不小的干扰作用;2)CAI课件运用方面。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很多老师已经习惯并且非常喜欢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进行自己的教学工作。从某种角度讲,这是好事,但有些问题也越来越暴露出来。由于长期对多媒体的依赖,使很多老师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程序操作员,上课只需轻轻点一下鼠标,音乐课需要的唱歌、弹琴等示范性活动全由多媒体包办完成,久而久之,老师唱歌、弹琴的能力大为下降,教学基本功滑坡厉害。这种情况在本届比赛中尤为突出,有些老师在整堂课中从不做一次示范,即使有些老师意识到了应该做一些示范,但也做得非常勉强,歌唱声音不到位,甚至跑调,弹奏经常出错。这种情况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4、问题设计环节问题较大,主要表现在:1)老师提问的目的性不强,显得较随意。个别老师对为什么要提问和怎样提问并不清楚;2)问题设计密度太大。个别老师一节课上下来,提问的时间就占了几乎一大半;3)问题指向不明确。有些老师问题陈述不够清楚,学生不知道老师究竟要问什么;4)问题设置难度缺乏科学性。有的问题太难,有的问题又太简单,有的问题毫无意义;5)有些问题设计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或错误的,学生当然无法回答;6)问题评价脸谱化。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虽然多以鼓励为主,但大都显得虚情假意,用一句简单的“真棒!”重复表扬不同的学生,我想:这样缺乏真诚的表扬,即使学生不反感,老师自己也会觉得烦。
  当然,教学模式的趋同化、公式化,缺乏个性化也是本届比赛暴露出的问题;个别老师的课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文本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上,都显得原始、呆板和传统,在教学中没有激情,表现出了对课程改革缺乏热情和必要的关心。这种冷漠的心态怎能上好音乐课,又如何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当然,这些都是我国当前课改中常见的问题,不是哪个地方、哪级比赛所特有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体音乐老师的共同努力。
  
  三、赛后人们该做的思考题
  
  不管是哪种级别的教学比赛,除了传统的分析、总结优缺点工作外,似乎还会有一些遗留问题应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并值得人们去不断地思考和回味。也就是说,随着比赛的结束,人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这种思考对于课改来说是绝对必须和必要的。现阶段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思考。人们常常在比赛现场看到,只要全体参赛老师讲课完毕,组委会就会安排评委做一下简单的形式上的总结,再让领导同志颁发一下奖品和荣誉证书或作一些慰问性的讲话,比赛活动就算取得圆满成功,仅此而已,很少有人在赛后去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
  纵观近几年我国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举行的各级音乐课堂教学艺术比赛,有些问题的确应该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深思:比如:1、从实践的角度讲,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音乐课究竟应该怎么上?2、从评价的角度讲,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优质课的价值评价体系是什么?3、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老师们在教学中究竟能不能找到很好的衔接点?4、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景观为什么差别那么大?5、教学中做秀的表现方式有哪些?为什么优质课总也逃脱不了做秀的嫌疑?课堂教学比赛需不需要做秀?6、音乐老师们是怎样看待优质课的?通过竞教活动,他们究竟收获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不仅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优质课比赛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对教师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也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音乐教育界,应该认真地对待这些课后作业。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所以教学改革首先有必要激发老师强烈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只要老师有了这种欲望,音乐课堂才会更加精彩、更加生动,课程改革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仔细想来,如果把袁菲老师那堂生动活泼的《新疆好》称作一次学生感受音乐的“梦幻之旅”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我们的课改需要这样的“梦幻之旅”,学生、家长、听众,甚至包括音乐老师自己在内,都会期待这样的“梦幻之旅”经常出现。但愿我国的课程改革一路走好,但愿我们的音乐课堂堂精彩,堂堂都是“梦幻之旅”。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文学景观激动人心。文学在遭受了多年的践踏和压抑后,终于又焕发了生机。张贤亮便是涌现的一颗新星。1980年他发表《灵与肉》获全国优秀小说奖,1983年《肖尔布拉克》、1984年《绿化树》获全国优秀小说奖,1985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更是引起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一、时代的压抑与人性的抗争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之所以轰动文坛,是因为他在
期刊
循着一支古曲,走进大山的境界,涉几湾山路,细赏村庄的东西,感受山里女人的淳朴与勤俭。山里的女人,她们甘愿奉献自己的一生,成就一个美丽的梦。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引言    离乡数载,2010年末,岁寒。为了一睹山野的皑皑白雪,我回到了阔别十余年的故乡牛皮山。“姐姐,你们怎么来了?”,正在四处张望的我,被眼前这位身体结实、皮肤微黑的大妹子的叫声震住了。我茫然的问道:“请问你是谁
期刊
合唱指挥者是合唱的灵魂,是合唱演出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指挥者通过熟悉合唱曲目,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把自己内心想表达的歌曲情感通过指挥动作诠释给合唱队员,合唱队员通过指挥者的动作心领神会,用美妙的声音将歌曲的内在精神展现给听众。在这过程中,指挥者的动作作为指挥者和合唱队员的媒介,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能够准确把指挥者内心情感表达给合唱队员,从听众以及美学角度来说,指挥者的动作还应该具有审
期刊
《忧郁的热带》可以说是一本自传性的人类学作品。作者以他的探险经历为主线,描绘了一个被他称为“新世界”的热带。“自我反思”是本书的主题。它对欧洲文化体系的深刻反醒,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对待异域文化的公正态度,猛烈抨击了古典进化论学派的“欧洲中心主义”观点,在人类学研究态度的转变上起到了非凡作用。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它在发现一种跨越文化、超越历史的‘语言’,并在发现一种方法的过程中分解了‘自我’。这种探
期刊
按照丹麦学者汤姆森(Christian Jurgensen Thomsen)的观点,青铜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之一。这样的观点同样适应于中国。之所以有大量学者从事青铜器的研究,自与青铜器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郭宝钧先生在其遗著《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一书中首次关注了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创造性地提出了青铜鼎的器型经历了从“耳足四点分配式”到“耳
期刊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推行的田赋改革,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堪称中国赋税史上从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化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关于一条鞭法的研究,以梁方仲先生最为权威。他发表《一条鞭法》一文以及多篇相关论文。这些论著,几十年来被学界公认为一条鞭法研究最具权威性的经典之作。但是一条鞭法还有许多值得学者继续探讨和考察之处。梁方仲先生的研究并不意味着一条鞭法
期刊
我们通常认为,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但是很少有人思考过文字对语言也存在着反作用,在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不少以汉字字形而造成的詞。本文主要研究以字形造詞这种方式。说到汉字具有造詞功能,这个问题或许会让很多人感到诧异,汉字是用来记录表达语言的,怎么会“造詞”呢?苏新春提出“所谓汉字的造詞功能是指汉字用自己的字体字形来确认、证实詞语存在的一种功能。”这里
期刊
前言    20世纪50年代以后李君维先生在文坛上销匿了很多年,当年以东方蝃蝀为笔名写的《绅士淑女图》,关注的学者更是寥寥无几。直到1998年,钱理群等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增订本)中才将李君维的小说纳入文学史,书中这样描述《绅士淑女图》:“仅一册《绅士淑女图》,用一种富丽的文字写出了十里洋场上旧家族的失落和新的精神家园的难以寻觅,文体雅俗融洽,逼似张爱玲,透出一股繁华中的荒凉况味。”至此
期刊
电视购物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现是以1992年广东省珠江频道播出的一个购物节目为标志,到现在为止已经走过了19年的风雨之路,据央视一索夫瑞发布的《2008-2009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电视购物产业规模仅为105亿元,只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1%不到。由此可见,电视购物在我国仍然属于“朝阳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但是,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大陆的电视购物却深陷“失信于民”
期刊
中日甲午展示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西学思想的冲击。严复作为近代中国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在如何对待西学和中学,如何正确处理好中西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和探究,形成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观,本文基于“新民德”的教育理论来论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新民德”的内涵    “新民德”内涵一方面表现在自由主义上。在内忧外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