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9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6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9~84岁。患者均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即右半结肠D3+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感染及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术后1年内根据患者临床病理学分期[参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结肠癌指南标准]行术后化疗。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和书信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1~3年每半年随访1次,术后3~5年每年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

结果

(1)治疗情况:85例患者均行右半结肠D3+全结肠系膜切除术,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8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78±28)min,术中出血量为(85±33)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9±1.8)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1±2.7)d,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9±1.9)d。85例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其中1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吻合口漏5例,吻合口出血2例,肺部感染2例,胃排空障碍1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85例患者术后均常规预防感染及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其中64例行全身静脉化疗(方案为FOLFOX或XELOX),7例口服卡培他滨治疗(疗程均为6~8个周期),另14例术后未进行化疗。(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85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0±11)枚,2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标本近端切缘长度和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16±5)cm和(9±5)cm,切缘残端病理学检查均未见癌细胞残留;肿瘤分化情况为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40例,中分化管状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16例,黏液腺癌9例,管状腺癌并黏液腺癌4例;肿瘤TNM分期为Ⅰ期8例,ⅡA期28例,ⅡB期24例,ⅡC期5例,ⅢB期12例,ⅢC期8例。(3)随访情况:85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85例患者中,随访期间1例术后14个月发现肿瘤肝脏转移,行射频消融治疗后截至随访时间尚生存;3例因肿瘤腹腔转移死亡,其中1例ⅡC期术后32个月死亡,1例ⅢB期术后4个月死亡,1例ⅢB期术后16个月死亡。85例患者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1%、94.0%。

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近、远期临床疗效良好。

其他文献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难度大,风险高,传统的"单主刀"模式在处理术中意外情况和保障复杂手术安全性等方面略显不足。笔者团队自2014年起将"双主刀"模式应用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在施行复杂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时常规由2位技术熟练的外科医师同台手术,交替或同时行使传统主刀医师职责。笔者中心的经验表明:与传统的"单主刀"模式比较,"双主刀"模式能提高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意外出血等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36~84岁。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SUM)及最佳拟合曲线分析手术的学习曲线;以度过学习期所需的最少手术例数为界限,将患者分为学习提高阶段组和
经过2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胃癌外科手术已取得长足进步。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已被指南推荐为临床常规应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也令人鼓舞。然而,腹腔镜手术技术已日趋成熟并达到高位平台期,通过手术技术改进和提高带来的患者获益已凸显瓶颈。要实现腹腔镜胃癌外科跨越式发展,亟需引入当今高科技前沿技术,改变固有的"经验依赖型外科"范式;加强跨领域协同合作将是突破腹腔镜技术发展瓶颈的关键,也是未来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8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2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7~86岁。189例患者中,50例行腹腔镜复杂肝切除术,其中23例术前行肝脏三维重建设为复杂重建组,27例术前未行肝脏三维重建设为复杂对照组;139例行腹腔镜非复杂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4—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702例原发性胃癌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17例,女185例;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2~91岁。702例患者中,39例术中使用ICG成像系统设为ICG组;663例术中未使用ICG成像系统设为非ICG组。
近年来,以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疗效突出,对特定患者可显示极好的肿瘤退缩和长期疾病控制,在肺癌等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中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ICIs在胃癌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是否合理可行,目前尚未明了,笔者就此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中转开腹时机(早期和延迟中转开腹)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6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20~84岁。119例患者中,82例腹腔镜手术开始(切皮)后≤60 min中转开腹,设为早期中转开腹组;37例腹腔镜手术开始(切皮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肝内胆管癌(ICC)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9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7例,女83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37~79岁。190例患者中90例为不存在肿瘤远处转移的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为存在肿瘤远处转移的非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