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老师的同盟军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8月,我校成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确立了首批实验班和实验教师。我没有赶上“头班车”,是第二批申请加入实验的。参与实验,无论是从教师进行语文教学,还是从学生阅读成长方面来讲,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在实验中,懂得如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则是头等大事。
  一、好事做顺——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从经济上得到支持
  最初,我很想让我的班级加入实验行列,很想让我班的孩子们涉猎那一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但是,参与就得收费,这是我新接的班,家长会支持吗?所以,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家长经济上的支持是我面对的第一件事。
  1.调查问卷,有的放矢。借助“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组印发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语文主题学习”的重要意义,让家长认识到:小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语文素养,仅靠一本教材远不能满足孩子们成长的需要。《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小学语文教材拓展阅读的优秀读物,与教材内容同步,由很多专家和一线名师精心编撰而成,是孩子课内阅读的最佳选择。这一套丛书能解决孩子们搜集资料难的问题。参与实验对孩子读写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
  当收回调查表后,我统计了一下,只有41人同意购买,不到半数。这是我预料之中的结果。结合调查,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情况。
  (1)十分赞成。这种情况大约占到15%,家长很支持孩子进行大量的阅读,而且很期待参加实验。
  (2)同意。就是老师说让干啥,只要对孩子好就支持。这类情况占到35%。
  (3)随大溜。这种情况占到30%左右,家长没有签名,但也不是“不同意”。
  (4)不同意。这种情况有20%左右。孩子反映说家长不让买。我追问,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吗?孩子们都说不是。
  经过调查,我心里有底了,于是决定开始收征订《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书款,根据交钱情况再作斟酌。
  2.因人而异,逐个攻破。两天后,全班85%的孩子都交了钱,只剩下12个孩子没有交。我把这些孩子叫来询问,发现有几个孩子根本没有和家长说这件事,就自作主张说家长不同意,也有几个孩子说家长不让买,理由是“课本还不会,读什么课外书啊”。
  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利用手机短信再次给家长讲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申明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是课内有指导地进行阅读的。我还让学生再一次向家长说明此事,如果家长不同意,就请家长亲自告知我,如果是家庭经济原因,我再另想办法,我是想尽量人人参与的。
  经过几次与家长的沟通,最后只剩下3个基础不太好的孩子没有交钱,我亲自给家长打电话询问原因。家长说,觉得孩子基础差,只要课本学会就行了,怕孩子买了书读不了,或者怕读课外书影响学习,使学习更差。我和家长讲:“正是因为孩子基础差,才需要大量阅读课外书!孩子对课本不感兴趣,不一定对课外书也不感兴趣,好几本书总有孩子喜欢的一本,一本书中总有孩子喜欢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识字,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阅读不仅能丰富语言,还能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不会影响成绩。更何况书是配合教材,而且是在课堂上读的。”在我的解释下,家长们才认识到“语文主题学习”的好处,表示:“既然对孩子有帮助,那就购买吧!”
  二、好事做好——要让家长看到成绩,从心底里予以支持
  我们开展实验,如果没有取得成绩,以后就不可能获得家长的进一步支持,或者我们取得了成绩,家长看不到也不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毕竟我们的实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怎样取得家长进一步的支持,并且从行动上配合我们的工作呢?我很好地利用家长会这一平台,展示了我们“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取得的成绩。
  在家长会上,我汇报了我们“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念、计划、做法以及第一批实验师生已经取得的成绩。给家长讲语文课程理念,他们不一定接受,但是如果将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作为话题,這个他们都明白,因为大多数家长正为孩子不会写作文而发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孩子之所以不会写作文,是因为阅读量小,积累的东西太少,没有厚积当然不会薄发。如果一个孩子喜欢读书,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孩子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受益无穷,从大处讲,“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让家长对我们的实验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取得他们的认可。
  然后就是优秀学生学习方法的汇报。孩子们讲到如何喜欢阅读,如何与书交朋友,如何在博客上与同学们分享阅读的收获。家长看到孩子们在阅读中取得的显著成效,进一步强化了鼓励孩子阅读的意识。
  家长的经验介绍更有说服力。这是家长朋友们学习的最直接的经验,在某些方面会产生共鸣。优秀家长讲到自己如何支持孩子读书,帮孩子建立博客,以及本学期以来孩子各方面发生的明显变化,尤其是爱读书,会主动读书了,并由衷地感谢“语文主题学习”带给孩子精神面貌上的变化。优秀家长的教育理念,更能激励家长朋友付诸行动。
  三、好事做大——家校携手,使《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效益最大化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成了孩子们的好伙伴,它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实验组的教师在运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过程中证明:学生离开《教学参考书》,照样能学好语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成了我们的好教材。学生自主阅读,课堂展示分享,读与写有机结合,将“语文主题学习”引向深入。我校师生一起阅读,写作,学校博客成了大量阅读成果展示的平台,利用博客,将“语文主题学习”的感悟、读书体会写进博文,大家相互学习,彼此点评,进一步点燃了师生读书的热情。
  我班也建立了博客圈。家长会上,我把建立博客、书写博文的方法告知家长。会后,我班博客圈里的人数迅速增加,好多原先反对孩子上网的家长也主动帮孩子建立了博客,原先家里没上网的为了支持孩子写博文,主动买电脑,为孩子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不少家长成了我校博客圈的关注者,与孩子一起上网学习。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让我们的主题阅读越来越透明,更让我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充满了激情。自建立博客以来,无论是实验教师还是学生,写作的兴趣都越来越浓,写作水平也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读写相互促进,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
  说一千道一万,学生成绩上去了才是关键。本学期我班的语文成绩有了更为明显的提升,总成绩比上学期前进了四个名次,这就是“语文主题学习”成绩的最好证明。如果说实验之初,家长还担心读课外书会影响成绩的话,这下应该彻底放心了!
  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已经一学期,成绩的取得,家长功不可没。我想只要我们是为学生的发展考虑,踏踏实实做研究,家长没有理由不支持我们,家长应该是我们课改的同盟军,而不应是阻碍者。当然,我们要想方设法与家长沟通,争取最大的支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动脑筋想办法,方法总比困难多!更何况,我们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记得陈四益先生有一篇奇文,名曰《站着读还是跪着读》。对种种语文课堂的解读,我以为,应该不外乎会有以下三种姿态:  一曰跪着读,顶礼膜拜、俯苣帖耳,只知悦纳鼓掌,缺点成为巧思,失误亦是妙设,皆以信徒之心待之。  一曰坐着读,从从容容、坦坦荡荡,或激赏、或称奇、或意会、或困惑,执灯漫步,不宠不惊,皆以平淡之心待之。  一曰站着读,不见光环;只为同仁,平等的人格作平等的对话,字字实在,句句中肯,皆以平视
期刊
缘起  《莫泊桑拜师》是苏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莫泊桑三次拜师,福楼拜对他循循善诱,指导他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以下是福楼拜与莫泊桑的几段对话: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
期刊
作文指导课难上,难在头绪太多,关系复杂。如何抽丝剥茧,厘清头绪就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就以笔者获得“江苏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的案例《如何写出情节的波澜?》为例来谈谈作文指导课中必须要厘清哪些关系。  一、指导与训练的关系  笔者认为,作文指导课的核心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某种技法完成作文的过程。而检验作文指导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否比较熟练地运用教师课上所教的作文技法
期刊
瑞吉欧,这座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小城,而今已成为全世界幼教工作者心驰神往的地方。在瑞吉欧,教师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他们努力倾听孩子的声音,认真走进孩子的世界;他们在倾听中感悟儿童、认识儿童、理解儿童,让孩子尽快地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   作为伙伴的教师,瑞吉欧有句掷地有声的名言:“接过孩子抛来的球!”这句话正道出了我们苦苦追寻的教育原点——“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儿童,是自然人,是社会人,是天生
期刊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所以高中语文教材,真正对学生提出较高层次文学鉴赏要求的是诗歌鉴赏。江苏高中语文教科书开设了“唐诗宋词选修”,充分诠释了当前新课改的方向。但我们的诗歌教学却陷入了尴尬。诗歌难讲,知识点难落实,许多教师感到讲授的深度很难把握;学生也感到非常不适应。教师还是那样把一首首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
期刊
教学中诚有“师”与“生”、“教”与“学”之关系,姑且不谈动态的“师”与“生”角色与动态的“教”与“学”的关系,单单就谈我们固有的师生角色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得”。  “师得”为先:贵在教学价值的发现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凝聚着教师的学识和智慧。“教师应是文本的知音。”(方智范语)需要教者在课前深度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重点,找到切入点。以此
期刊
“五四”以降,中国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倡导并践行“生活即教育”理论,为我国近代教育史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其求真务实的育人观念,行知合一的教育实践,成为当代乃至后世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理论来源  “生活即教育”理论,最早来源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学说。但在实践过程中,陶行知结合中国教育现状和国情,大胆地加以改造,去粗存精,推陈出新,“把它翻了个筋斗”,用“生活即教
期刊
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迅速拓展了人们的精神视野和思维空间,同时也充分提升了人们思想表达的自由度。21世纪初叶的10年,伴随着互联网广泛地渗入现实生活,中国公民的精神生活加速刷新。尤其是近两年,信息高速公路趋向开放,网民迅猛扩增,以“给力”“hold住”为标志的网络新词和短语蜂拥而至;伴随着多元思想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即兴邂逅而灵性迸发,这象征着一个思想自由、表达个性的全新时代的到来。网络词汇是全球化
期刊
【理念】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金刚钻是有一支“神笔”。  我一贯认为,中国语文老师要有过硬的“中国功夫”!我给自己定位“当好老师”要炼成或拥有“三铁”,即铁笔——能写文章,铁嘴——能做讲座,铁课——能上好课。铁笔,是我的重要的金刚钻,对我的铁嘴、铁课的炼成,也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近些年,经济膨胀,物欲横流,不少人迷失方向,泯灭良知,教师职业也一度受到非议,甚至
期刊
设计背景  1.面向群体:学生  2.学科:传统文化  3.课时:1课时  4.年级:五年级  5.课前准备:幼儿搜集春联,教师制作课件(对联的由来、发展,对联的故事,对联的妙对等)。  课堂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搜集对联,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知道对联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对联,懂得“生活处处皆学问”,搜集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