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新课的导入方法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恰当地导入新课,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顺利地进入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课堂导人的形式,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学生原有的物理知识出发,过渡到新的知识;二是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或已有的实际经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现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教学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一、通过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课堂上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事物的情景,精心设计出问题,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自然地使学生主动进入新课知识的探究,达到导人新课的目的。
  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越大,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那么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练的几句话,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天地,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为区别“电生磁”的知识埋下伏笔。
  问题导入法容易操作,但应注意所提问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应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来适当调整,而不能纯粹是“为问而问”。例如:上述例子中,问学生如何投救援物资可制作好课件,让学生来操作练习投放救援物资。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及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物理知识有科学的系统性,用复习旧课来引入新课,既巩固了已学的旧知识,又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如,讲“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时,复习前面学过的等温变化和等容变化,创设一物理过程,引导学生利用这两个定律推导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有的定律还可根据已学过的知识来推导,增强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又如,学习“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应用”时,提出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需要向心力,那么这个力的方向如何?大小又如何计算?从而指出速度方向的变化产生了加速度。
  三、利用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验,提出恰当的问题而引入新课。如,讲“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教师先出示一块示教板,上面有两个电动势分别为3V、9V的电源,先将电动势为3V的电源和灯珠相连,灯很亮,然后问学生:“如果把电动势为9V的电源和此灯相接通,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出现的回答可能是灯更亮,灯烧掉等。接着教师将电路接通时灯更暗,与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不相同,进而提出要解释这一现象就要学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以演示为基础,让学生充分猜测可能出现的结果,与现象相对照,创设情景,激发疑问,使其产生急于要寻求答案的欲望,为上好新课奠定基础。
  四、利用课堂活动导入新课
  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一些物理事实,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教学。如: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坐在一块滑板上,教师下令开始,两人互推对方,结果两人都滑开一定的距离。以采访的形式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一般回答都受到了对方对自己的作用力。然后再让学生中一个推对方,另一学生不动,结果两人还是滑开一定的距離。继续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的感受还是一样,此时提问全体学生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总结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进入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以上两例都是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根据切身的体验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积极思考并作出解释,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创造性能力。
  五、利用物理学史导入新课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探索物理奥秘的历程,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的小故事和材料进行新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提高新课导入的效果。
  例如:在万有引力的教学前,可以先给学生讲讲牛顿和苹果落地的故事;在电流的磁场教学前,可以讲讲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的有趣过程。通过物理学史上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的探究中,达到新课导入的目的。
  六、利用类比导入新课
  类比是以已知的物理现象类比未知的物理现象,以简单的物理现象类比复杂的物理现象,启发学生联想,进而引入新课。如:学习“电势差”时,让学生回忆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位置高处向位置低处移动,重力要对物体做功,高度差越大,所做的功越多。类似于高度差,在电场的两点间存在着电势差,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移动时电场力也要对电荷做功,做功的多少跟这两点的电势差有关,电势差越大,所做的功越多。又如:流动的水可用水桶、水库等容器储存,那么流动的电荷能用“容器”储存起来吗?引导学生联想猜测后引入新课“电容”。
  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以上几种以外,还有:求异联想法、定量计算法、随机应变法等等。而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生硬地去运用某一种方法,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有时也可以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开发学生智力。当然在设计如何导人新课的同时,也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使之成为一个体系,能前后呼应。
其他文献
新时期园林行业的发展,为中等专业学校的园林专业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这也迫使我们必须找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教育着眼于未来的就业方向,加强教学的改革力度,并不断创新。但我们目前园林专业教学并不乐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此,为提高职高园林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本人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对职高园林专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对策。  一、职高园林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国
语文新课程,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红柳绿,语文教师也同样感到清新空气的扑面而来,新课程在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出了一道难题: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而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造成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少、慢、差、费”,使我们的某些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其结果是
退休之后,我把耕耘的地盘从斑驳的讲台搬到了诗意的菜园.rn“樊迟请学圃,予今老为模.但愧公义休,拔葵谢园夫.”从老农人那里租得一亩三分地,一如杨万里“背秋新理小园荒,过雨
期刊
自从保罗·麦卡特尼鼓励人们在伤心难过时“顺其自然”,我们意识到了接受事实的重要性.的确,顺其自然可以鼓舞人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乐观情绪,就算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
被蒙蔽,应该是人之常情所不喜欢的。因为被人蒙着眼,容易掉进坑里。这坑没准是天生的,也没准是人挖的;没准是有心,没准是无意。掉落坑的后果越严重,坑边人就越不愿被蒙着眼。
本文以辽宁省体育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客观分析了辽宁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找出了辽宁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同时结合辽宁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
牟定县城东北60里外的蟠猫乡,有个彝族小山村叫梅子树.梅子树有个47岁的彝族汉子叫王光金,有一手做月琴的绝活,做出的月琴外观漂亮,音质纯美,因此他被当地彝族群众称为“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