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重复扰动“采动-采空”地面井抽采技术及应用

来源 :煤炭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s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攻克煤矿开采重复扰动地层导致地面井变形破坏的技术难题,深入分析了重复扰动下地层的移动规律、地面井的变形破坏力学机理、失效方式与特征,发现地面井破坏的直接原因是发生了过量的位移变形,据此总结分析出地面井破坏失效的判识条件:①套管剪切位移量超过其管内直径;②套管的最小拉伸安全系数小于阈值“1”.在此认识基础上提出了“避、抗、让、疏、护”五大地面井防护技术理念,能够从井位选择、井身结构、钻完井工艺、安全防护装置等方面有效减少重复扰动地面井的破坏性位移量.应用技术成果在岳城煤矿设计5口地面井,实现了“采动-采空”地面井持续抽采,累计抽采标况纯瓦斯量约5240万m3,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了瓦斯抽采利用量.进一步分析地面井抽采数据发现,采动区地面井经过5 a持续运行后的抽采影响半径超过800 m.
其他文献
龙泉村作为宁夏大武口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塞外桃园”“饮食之乡”“水果之乡”之美誉.村内种植有枣树、核桃树、苹果树、梨树、杏树、葡萄树等果植,植被丰富,域内有名气沟、山洪沟、桃枝沟等景点,沙沟河穿镇而过.村内塞外桃园景区集大地生态景观、郁郁树木、乡村绿道、田园特色文化、民俗小吃展示于一体,近年来成为石嘴山市闻名周边的乡村旅游打卡点.
期刊
为推动煤炭行业智能、绿色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标准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引领指导作用,解决煤炭行业采煤机械装备与技术迅速发展与现行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的现状,解决关键系统标准缺失带来的矛盾,以及现行采煤技术标准体系与采煤机械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不适应、不匹配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在深入研究分析国内外煤炭领域采煤机械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目前采煤机械标准立项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现行采煤机械行业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采煤机械行业技术架构.基于现行采煤机械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分别介绍了该框架的基础标准、安全标准
党建是魂,安全是基.国网四川宜宾供电公司党委积极探索党建与安全融合的切入点,以新的思路、新的机制和新的手段谋划推进“党建+安全”,强化安全红线和责任意识,激发安全生产活力,为电网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能.rn夜校学安全 把安全内化于心rn白天忙现场,晚上进课堂.2020年9月以来,该公司有一群人白天戴着安全帽奔波于各施工现场,晚上则坐在课堂听专业人员讲安全课.
期刊
为推动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面提升智能采煤的技术水平,针对自动放煤和工作面设备自动协调运行等行业共性难题,在放顶煤开采技术实践的基础上,开发了以“装备自动控制、数据自动采集、岗位无人值守”为目标的智能化综放控制系统,提出了综放开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技术路径和总体架构,配置了MG750/1860-WD采煤机、ZF12000/22/42D液压支架、SGZ1000/2400刮板输送机、BRW630/37.5乳化液泵站和DSJ140/260/3×500带式输送机等高可靠性综放开采成套装备,研发了液压支架
纵向切槽水力压裂作为一项强烈动压巷道切顶卸压技术,核心是控制裂缝开裂以及扩展方向,然而裂缝在定向起裂后通常受最大主应力的影响而发生偏转,裂缝的扩展方向与地应力条件、切槽角度、泵流量以及岩石力学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对纵向切槽水力压裂多因素影响下的裂缝偏转规律展开研究,为纵向切槽水力压裂钻孔施工设计提供1种借鉴方法.采用ABAQUS软件中的XFEM模块,建立纵向切槽水力压裂二维模型,通过与前期纵向切槽水力压裂物理试验结果对比,实现了数值模型可行性验证,进而建立大尺寸纵向切槽水力压裂模型对煤矿顶板砂岩条件下的纵
针对露天矿车辆运输过程中运载量管控受人为及环境等因素干扰较大,存在轻车跑票和人为套票等不利于生产管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特征的车辆装载状况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试验数据集和对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模型迁移学习,完成对露天矿卡车装载状况图像深度卷积特征的提取,并基于支持向量机多分类模型,实现对卡车装载状况的自动识别,在此基础上统计露天矿车队运载工作量.试验过程中,基于同一组试验数据集分别对GoogLeNet、ResNet、SqueezeNet、DenseNet模型进行迁移学习,提取卡车装载状
研究高浓度浆液流变特性随时间变化规律对采空区注浆充填有重要意义,为准确掌握高浓度浆液在采空区中形成的堆积体大小与形态,选取水泥为胶结材料,标准砂为骨料,对不同骨胶比高浓度充填浆液流变参数随着时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剪切速率在0~60 s-1递增过程中,浆液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均会先突增至某一值然后下降;剪切速率在60~0 s-1递减过程中,浆液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为线性递减.剪切速率上升时对应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均大于下降时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浆液具有触变性.剪切速率在60~0 s-1递减过程浆
1 创新背景rn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体温检测成为各场所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在供电员工1m左右距离范围内实现快速体温筛查和准确的检测,“杨章营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研制了一种新型疫情防控智能检测人体温度异常预警型胸牌测温装置(本文简称胸牌型智能人体测温装置).
期刊
煤体孔隙结构研究主要侧重于某一种孔隙结构测定技术方法,而单一测定方法在原理上不能准确表征煤体多尺度孔裂隙结构特征.在分析压汞法、液氮吸附法、二氧化碳吸附法以及小角X射线散射法4种试验方法的试验原理、适用条件和煤体物性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煤全孔径孔隙结构集成测定和表征方法.采用新方法从孔隙形状、孔容、比表面积、孔径分布4个方面,研究了2种不同变质程度软硬煤孔隙结构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煤全孔径孔隙结构集成测定和表征方法融合了上述4种方法测定孔隙结构的优势,结果更可靠、合理;2种煤样的软煤总孔容大于
为深入研究黔西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储层特征,针对毕节大方背斜区域的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采用了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镜质体反射率(Ro)、岩石热解、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高压压汞、比表面积及联合孔径等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海陆过渡相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有机质特征、矿物组成及孔隙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龙潭组泥页岩单层厚度薄(平均1.8~2.8 m),与煤层频繁互层,累计厚度大,泥地比平均达70%;泥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较高(0.23%~22.10%,平均3.51%,主要分布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