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深度报道的运作经验探析

来源 :媒体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f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全国第七届好新闻奖”第一次设立深度报道奖.当时的深度报道多以非事件性新闻为报道对象,主要集中在中央大报,着重对一段时期内重大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解释,操作周期较长,并且时效性较差.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闻改革迅猛发展,深度报道开始大规模向广播和电视等媒体进军.进入21世纪,各大新闻周刊(报),省级党报、都市报等以及网络媒体也纷纷推出深度报道,我国媒体的深度报道进入了日常化操作的阶段,更加注重在时效性和深度挖掘之间寻找平衡.深度报道,向来是纸质媒体的“招牌”.笔者认为,纸质媒体的优势依然在于深度报道,出路也在于深度报道.所以,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该报深度报道运作成功的经验.
其他文献
青年画家李家田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本体内涵有着精深的思考和独特的感悟,他的工笔重彩画作品,本着“参定古法,望今制奇”的宗旨,既继承传统,又立足创新;既强调民族特色,又融入
多伦多大学建于1827年,是加拿大规模最大和最负盛名的研究型大学,现有学生6万多名.多伦多大学在办学中倡导多样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遍及世界各地.目前,学校有6,000多名国
督学通过听课既直观了解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又从不同角度了解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和常规管理工作。听课作为督导中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督学听课的主要内容  督学听课是有别于教研员听课的。教研员到校听课主要是从专业的角度去了解学校的教学工作,评价、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而督学听课却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是“观课”。通过观察课堂教学,了解学校的管理,了解师生的互动,了解学校的
新闻广播作为一种传统的新闻媒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新兴新闻媒介手段的挑战,激烈而又漫长的竞争史带给新闻广播极强的适应性.在现代化全媒体的大发展趋势下,传统新闻广播
由中国美术馆自主策划并主办的书法艺术展览“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2015)”是中国美术馆继2012年首届该系列展览成功展出之后,第五次为观众呈现出的书法艺
李振奎  山东淄博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杜滋龄工作室。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画院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画展并获奖。
期刊
我校是北京市唯一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特色学校。追溯17年的办学历程,学校依托艺术教育的优势,将“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修身”确立为办学理念,将培养模式概括为“厚基础、宽选择、可持续”,因为我们的在校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毕业之时,孩子拥有两种选择,文化课成绩优异的可以选择升入示范高中,美术可以作为终身的爱好;美术课成绩优异的可以选择升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工艺美术学院附中、清华附中美术班、徐悲鸿高
2016年伊始,中国美术馆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作为新春的艺术奉献,以“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国美术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该展由中国美术馆自主策划,结合中国美术馆弘扬中国精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意义重大.鞋文化是除服装类文化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文化,其同样包含了一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