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流行penfriend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w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琰,你的信。”老师在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喊我。嗯?我又有文章投中了?难不成又是报社寄来的样报?我乐颠乐颠地跑过去。
  伸手,接信。咦?这信封完全不像是报社寄来的。看那淡蓝色的信封上,飘着几朵白云,还有一只超可爱的小猫咪在吹着蒲公英,信封的右下角写的是:新疆乌鲁木齐××学校——凝飞儿。啊?这是?
  一下课,全班同学都拥到我旁边,争先恐后地要看我的信。还没等我同意,有个急性子已经一把抢过了信。“嘶——”信被打开了:
  “亲爱的何琰:
  展信奉青苹果快乐!
  或许你会奇怪:为什么凝飞儿这个素不相识的人会给你寄信?那是在几天前,我在《作文大王》上看到了你写的《等待》。从那略带忧伤的文字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心地纯洁善良、充满天真幻想的小女孩……”
  “噢——”“咦?”“嗯哼!”班上那帮“可恶”的家伙,一个个惊叫起来,我顿时窘得涨红了脸。
  “再往下看!”有人喊起来。好可恶啊,我暗想。
  “……我十分欣赏你的文笔,同时我也是个文学爱好者,所以我想向你发出最诚挚的请求,让我们成为笔友吧。如果你愿意,就快回信吧,新疆的女孩等着你!凝飞儿。”
  顿时,班上炸开了锅,都在谈论“凝飞儿”这个神秘人物,而我,压根连“凝飞儿”是谁都不知道。
  我还不知道的是,班上的“笔友”风正在悄悄蔓延。
  先是“韩燕子”、“沫沫”那几个爱搞怪的女生行动了起来。她们四处搜寻有关“笔友”的一切信息,到处打听还有谁收到了“笔友”的来信。
  不久,不知道是哪个带来了一本《儿童文学·选萃》,又不知道是哪个突然翻到了书最后面的“笔友飞鸿”,然后像传播病毒那样将“笔友飞鸿”中的交友信息四处散发,仍然不知道是哪几个胆大包天的人,竟真给别人寄去了信。
  ……
  “我收到回信了,收到回信了!”“灵通猴子”扬着一封信冲进教室。大家一窝蜂地拥上去,叽叽喳喳闹个没完。好友“一支筷”见了,冷冷地说:“哼,男生还玩这东西,没想到竟有傻瓜给他回信。看我的,我要自己给‘笔友飞鸿’投交友信息去,向全中国的读者诚招笔友!”
  我吃惊地看着她, “一支筷”却十分不屑地一笑。
  “一支筷”说到做到,不久就有十几个笔友给她来信了,瞧她乐的!后来,各式各样的信从全国各地雪花般地飘来,飘到了大丰市初级中学的传达室,再到班上同学的手中。身为一班之长,我隐隐有些担忧:这事儿也闹得太大了……
  我的担忧很快应验了。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大发雷霆,在班内严令禁止交笔友,我这个无辜的“罪魁祸首”,也感到很受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笔友流行风”总算是过去了。现在偶然间翻出 “凝飞儿”的来信,我心中还会有点酸溜溜的,但感觉还是很好、很好。
  (指导老师江兴林)
其他文献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高度认同,是对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坚定信念;是对所选择的发展道路、所秉持的意识形态、所坚守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支撑。鉴于文化自信具有引领价值和统摄意义,近年来我国思想界和学术界聚焦这一重大问题,从不同维度进行了阐发和诠释。我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先生近年来深耕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特别是就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内在关系、运行逻辑和
问: 我有个同学,对我时好时坏。有时我喊她,她会冷冷地回答“干什么?”有时候,她又会很温和地跟我说话。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我曾经问过她为什么会这样,但她不愿意说。我好烦啊,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百合)  答:有的人比较有“个性”,她的情绪会像天气一样阴晴不定,高兴时“让我们happy吧”,郁闷时“别理我,烦着呢”。你要见怪不怪,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同伴哦。    问: 我和别人在一起玩的时候,总是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头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牲畜栏里。有一天,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小猪的号叫,便说:“牧人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他捉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  是啊!你发觉吗?在生活中,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往往会像上面的牛、羊那样,很难理解别人的感受。  
清代学术以对中国传统学术总结与开新为特征,积久后彰,开启了彬彬之盛的局面,梁启超曾将清代学术比作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中曾总结清代学术凡三变:“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清代学术在众多领域取得了超迈前贤的成果,著述如林,学派纷呈,青蓝相接,各擅胜场,影响深巨,堪与先秦子学、宋明理学相媲美。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学者对清代学术进行研治,章太炎开启
“星期一交一篇游记,记住呀!”布置完作业。老师就匆匆走了。  这可叫我为难了。农村小屁孩,哪都没去过,这可叫我咋交差啊!  回家之后,外婆见我眉头都锁在一起了,心疼地问:“咋咧?”  “老师叫我们写一篇游记,我哪都没去过,这儿又没啥景点,咋写呀”  外婆想了一会儿,说:“有一个亭子,你看写这中不?”  “中!”笑容立马荡漾在我脸上,“我们走吧!”我拉着外婆的手,就往门外奔。  一阵小跑,外婆跟在后
吕思勉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史学四大家之一,一生交游虽不如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人之广泛,但亦不可忽视。近年《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以下简称《长编》)的出版为我们梳理出他的“朋友圈”,其友人中绝大多数是国内学者,只有少量的国外学者,其中朝鲜学者有三位。他在1908年、1911年和1945年分别与秋景球、金泽荣、柳树人相识交往,诗文酬唱、雅集宴饮,结下了深厚的跨国友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一 
流寓香港贫病两年 传奇生涯至此终结  著名女作家萧红(1911—1942),其人其事其作品早已為人们所熟知。她的传奇一生,更因五年前影片《黄金时代》的热映,再度为人们所关注。如今,各类萧红文集、全集、选集早已层出不穷,走进了更多读者的视野。  不难发现,在萧红传奇却又短暂的一生中,其在香港期间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尤其引人注目。无论是通过影片《黄金时代》的转述与传播,方才急欲觅读这一时期萧红作品的普通
印度现代“三圣”之一,“哲圣”室利·奥罗频多于去世前三年,即1947年的8月15日——印度第一次“独立建国日”,在《周天集》的续集中向全体印度人民献辞,宣告其伟大的“印度梦”:  第一个梦便是以一大革命运动,缔造一自由统一的印度。  另一个梦便是亚洲诸民族的复兴和解放,以及她之回到她在人类文明进化上的伟大任务。  第三个梦便是一世界联合,为全人类组成一更公平、光明、正大地生活之外在基础。  另一个
如果说成功是一段征程,那么荆棘乱石仅是点缀,繁花似锦的山谷才是它的栖息地;如果说成功是四季轮回,那么严寒酷暑只是外表,春华秋实才是内在的意境。漫漫长夜,生命会激发出一轮怎样灿烂的朝阳?  当我站在山脚下时,有人精神抖擞,背着行囊整装待发;有人从我身边擦肩而过,垂头低语:“我太渺小,而山太高了。”我抬头仰望,山直逼云天,没入云层——这是一条望不见终点的路,也是我的选择。  我在春天起程,这是我第一次
在英语中,“主将、从现”原则通常是指在主、从复合句中,当主句的谓语动词用一般将来时态时,从句的谓语动词用一般现在时态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而“主现、从现”原则是指在主、从复合句中.主句的谓语动词用一般现在时态,从句的谓语动词也用一般现在时态。这种用法在初中英语教材中使用频率很高。现将“主现、从现”用法小结、归纳如下。  一、用于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  A.谈论可能出现的情况时,主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