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乡村校长的执着与坚守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hongshe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早上,林美筹都要7点前赶到学校,督促学生起床洗漱,7点准时组织学生吃早餐,随后开始忙碌而平凡的一天:上课、改作业、写教案、开会、做教研……
  林美筹现为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游昌黄埔希望小学(以下简称黄埔希望小学)校长。1991年工作以来,她先后在当地10所农村小学任教,执着坚守在乡村教育“最前线”。她多次获评为市级、县级优秀乡村教师、优秀教师,并于2019年获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
  尽心做好每一件事
  尽心做好每一件事,是林美筹的人生信条。
  2002年,林美筹在田东县平马镇甲逢小学任教导主任兼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员。当时的信息技术不像现在这么普及,没有联网,要靠远程项目接收卫星数据信息再下载下来。作为项目管理员,她每天都按时接收卫星数据信息,有的节目播放时间为晚上11点多,她就守到12点才关机。第二天,她又会早早来到学校打开设备接收数据、查看信息,做好信息的整理和归档,供教师使用。有时信息收集不完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了,她就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处理。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她从未抱怨。
  “当时我是教导主任,还是数学老师,有很多管理、教学的工作。身兼数职的我每天都非常忙碌,假期也很少休息,当看到老师和学生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时,我觉得一切都值得。”林美筹说。
  在林美筹的努力下,平马镇甲逢小学的“远程教育”项目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2004年4月,中央电化教育馆、自治区电化教育馆相关人员到该校检查时,对该校项目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她也因工作出色,于2004年5月21日,受邀为参加广西大学网络中心培训活动的项目学校学员介绍工作经验。
  2006年9月,林美筹在平马镇怀民景山希望小学任校长。当时,该校有一个出了名的“差班”,该班成绩在全镇排名最末,其他教师都不愿意接手。但她迎难而上,决定亲自“治理”这个班。
  林美筹分析,该班学生学习成绩差,主要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于是,她从提升课堂吸引力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先对学生进行课前诊断,分析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结合实际,调整教学计划。教学中,她充分利用当时教学上还比较少用到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被调动起来。学生基础较差,她就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搜集适合学生的练习题,将其编印成卡片,即用即改。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她以布置课堂作业为主,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当面批改。批改作业发现问题时,她不会当即指出,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改正,学生确实不会的,她再进行辅导。
  在“改造”这个班级的过程中,压力、辛苦不言而喻,但林美筹却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付出,帮助该班实现了成绩“逆袭”:该班在平馬镇小学毕业会考中,数学科目的优秀率、高分人数跃居全镇同类学校的中上水平。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林美筹亲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深感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多年来,她致力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00—2007年,林美筹在平马镇甲逢小学任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员,负责对本校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当时,农村学校教师大多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知之甚少,而且该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很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看不懂专业教材,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她利用该校现有的信息教育资源,通过组织信息化专题培训,努力转变教师的观念与态度。
  为了方便教师学习,林美筹把电脑操作步骤等基础知识打印成册,手把手教同事们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由于当时学校只有一台计算机,每次培训的时间有限,有的教师没有机会参与学习,一两次后就打退堂鼓。林美筹便与校长商量对策,要求教师每人用自己制作的课件上一节研讨课,并与年度评优挂钩。有了压力,教师们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在之后平马镇举行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该校两名教师参赛,分别获得数学科课件制作第二名、语文科课件制作第五名的成绩,增强了教师们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005年,林美筹到思林镇坛乐小学支教,同时将计算机培训带到了这里。支教期间,她执教了多节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分享自己学习信息技术的经验和感受。在一年时间里,她指导该校教师黄玉泉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参加县级比赛获得二等奖。支教结束后,林美筹还继续与该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帮助他们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林美筹在平马镇怀民景山希望小学任校长期间,主持了百色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的整合研究”,借助这一课题提升了该校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2013年1月,该课题结题并获二等奖。
  “我刚接触电脑时,拿鼠标的手都会发抖。”平马镇怀民景山希望小学教师覃一明笑着说,“幸好有林校长的帮助,她真的非常细心。”2011年,她刚调到该校工作时,对计算机一窍不通,更不会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林美筹耐心教她操作和利用计算机,示范一次不会,就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她学会为止。“我现在已经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并对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更深的体会,这里面有林校长的功劳。”
  用心陪伴,用爱呵护
  2017年9月,林美筹任黄埔希望小学校长。黄埔希望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小学,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林美筹还兼做宿舍管理员。
  学生年纪小,大多不懂照顾自己,林美筹就当起学生的“临时妈妈”。每天早上,她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以便告诉学生们穿什么衣服。她耐心做好学生的生活起居工作,教会学生必备的生活技能,让学生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寄宿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渴望得到爱,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林美筹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并及时进行疏导。
  二年级的小婷(化名),在刚住校的那几天情绪低落,还时常哭鼻子,无论生活老师和值日老师怎么安慰,都不奏效。林美筹得知后,就去宿舍看她,但小婷依然哭个不停。林美筹便温和地抱住她,轻轻拍打她的后背。待她情绪平稳下来时,林美筹就带她去小卖部买零食。当天晚上,林美筹陪她玩到很晚,还跟她讲了很多道理。第二天早上,林美筹又来到宿舍看望小婷,笑着问道:“今晚还哭吗?”小婷摇摇头,不好意思地笑了。从此以后,住校的小婷再也没哭过,有时还像小大人一样安慰其他哭鼻子的同学。
  “当老师是个良心活,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对得起家长。”林美筹说。
  这些年来,林美筹为留守儿童倾注了关爱,除了利用休息时间为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义务辅导功课,还给予他们母亲般的温暖。
  一天,学生小晴(化名)的妈妈送她上学,临走时,小晴死死抱住妈妈不让离开,这一幕刚好被林美筹看到了。林美筹心里很不是滋味,走到小晴身边,拉起小晴的手,对她说:“妈妈还有工作,你看你今天穿得这么漂亮,都是妈妈工作挣钱买给你的,对不对?”可小晴听不进劝导,哭着跑去追已经走远的妈妈。林美筹赶紧上前抱住她,说:“我就是你的妈妈,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女儿。”从这以后,林美筹真的把小晴当成女儿一样照顾,还让她当小组长,培养她独立自主的能力。
  28年来,林美筹一直不忘初心,扎根农村学校,倾力做好每一件教育工作,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我爱这份事业,当农村小学的校长不图别的,就想让农村孩子都能成才,只要身体允许,我愿意在农村教师这个岗位上一直做下去。”林美筹说。
  (责编 蒙秀溪)
其他文献
“唯有牵住教育扶贫这个‘牛鼻子’,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贺州市教育局局长邱宗全说。为了让教育扶贫工作帮到点上、扶到根上,贺州市近年来积极探索教育扶贫新路径,通过教育扶智、精准资助、“三位一体”策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扶智,让乡村振兴动起来  位于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炭冲村马鞍寨的贺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三年前所在地还只是个小池塘。现在,这里环境优美,亭台楼
期刊
我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创建了“美活”课程“三美三活”的课堂文化。那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凸显“三美三活”的课堂文化呢?笔者试以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2课《小毛虫》教学为例,谈谈我校语文组的做法。  一、研教材、定目标,凸显语文课堂之“慧美”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每一堂课用课文教什么,全凭执教者的个人智慧去把握;为了给个人智慧补充“能量”,我校倡导充分发挥语文组的团队教研合力
期刊
2019年8月24—26日,2019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工业智能AGV平台调试与运行中国区选拔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经过两天激烈角逐,百色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百色职院)代表隊勇夺一等奖。随后,该学院代表队参加11月在俄罗斯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又获得铜奖。  近年来,百色职院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捷报频传,累计有100多人次获国家级一等奖,自治区级一、二、三等奖,并
期刊
核心提示:  1.2019年,全区共有53所学校被确认为2019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成立广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指导中心。  3.组队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顺利完成现场展演(展示)任务。  举措概览:  我区积极开展2019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和“满天星”训练营遴选创建工作,全区共有53
期刊
走进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二小学(以下简称罗城二小),民族元素随处可见:楼道、走廊展示的是仫佬族特有的双鱼图案纹饰、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介绍;文化长廊里设有仫佬族专题,主要介绍民族服饰等;民族文化展厅里陈列着仫佬族服饰、首饰、农具、药书、竹编制品等。  近年来,罗城二小依托本土资源,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2018年,该校荣获“广西第八次
期刊
11月4日早上,南宁市碧翠园学校(以下简称碧翠园学校)小学部学生唐展鹏起得特别早,因为这天是他担任道德班长的日子,要早早到学校迎接老师和同学。“从前唐展鹏起床都要多次催促才行,写作业也拖拖拉拉。学校开展传统仪式感教育后,他现在做事自觉多了,基本不用我操心。”唐展鹏的妈妈颇为欣喜地告诉记者。  传统仪式感教育是碧翠园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多年来,该校以“厚德博学,与时俱进”为办学宗旨,积极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为了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我校
期刊
本刊讯 “这节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和付出。平时,我没能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有时还跟他们争吵,我觉得对不起他们。”说到这里,崇左凭祥市第一中学学生吴新智已经有些哽咽。  是什么让这个已经读初三的大男生如此动情?原来,他刚参与了一节名为《生命之路》的德育体验课。课堂上,授课教师设计了一个特别的体验游戏:由家长用双脚“铺”就一条“生命之路”,学生陆续从“路”上走过,让学生在肌肤接触的体验
期刊
“我最敬佩宾老师的一点,是他总是愿意陪伴我们。当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会和我们一起克服难题;当我们生活上有什么不顺心时,他会陪我们聊天,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我觉得,正因为有他的陪伴,我们才能如此快乐地学习。”宾华的学生张飞燕说。  从教23年来,宾华认为,学生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陪伴。“这么多年来,我希望自己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不管是喜悦还是悲伤,无论是高峰还是低谷,都想陪他们一起度过。
期刊
漫漫暑假,如何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个问题一度给广西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民大附中)学生张展毓造成困扰。“在家看电视或出去旅游,不能抽时间学习,心里总有负罪感。但整天在家学习,又觉得辜负了假期的大好时光。心里特别矛盾。”张展毓说。  其实很多学生都有过张展毓这样的困扰。设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一困扰,是民大附中近年来着力研究的一项新课题。从2015年开始,“研学旅行”的种子在该校落地生根,经过近五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