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使用对策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ww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94-01
  中药注射剂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的供注入人体的使用的无菌溶液、乳浊液、及粉针剂。它不仅保留了传统中药的治疗特点,而且起效快,疗效好,在危急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数量不断增多,其安全性已经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作为一个药剂工作者,对临床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控制和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涉及各个系统,有关355例病案分析数据表,明其中:[1]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6.62%,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出现丘疹、荨麻诊玫瑰疹、水疱等各型皮疹。过敏性休克占9.86%,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不清。口唇发绀四肢厥冷等。药物热占20.85%循环系统损害占9.86%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心绞痛等。造血系统损害占5.35%,表现为血小板异常、紫癜、白细胞减少等;神经系统损害占5.07%,表现为头晕、头痛、口唇麻木、语言不清等;呼吸系统损害占3.01%,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哮喘等。
  2 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2.1患者的个体差异, 中药注射剂中含有蛋白质,易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此外,个别患者自身伴有多种疾病,特别是肝胆疾病,可影响药物的代谢,降低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力,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2.2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中药成分复杂,加之提取工艺的局限,致使注射剂中会存留某些大分子物质,甚至杂质,如蛋白质,淀粉,鞣质、挥发油等,以及注射剂中常用的辅料,如增溶剂,、抗氧剂PH值调节剂等无关治疗的物质进入机体后,可成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引起过敏反应。
  2.3剂量过大,注射速度过快,药物引起的抗体滴度的变化,内致热原的释放、血细胞破坏等,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因此,剂量过大会引发不良反应。
  2.4、联合用药,某些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可产生浑浊。变色沉淀等现象,如双黄连与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配伍会产生沉淀。加上西医对中药了解不足,不能正确的辨证施治,只强调药物的主要治疗作用,盲目的联合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5、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不完善,及贮存条件不当,中药成分复杂,不能完全提纯,有些中药性质不稳定,在高温、强光条件下易氧化分解,甚至产生沉淀,引起有害反应。
  3 安全对策
  3.1深入研究,安全生产。首先中药注射剂的开发,应本着宜简不宜繁的原则,。因为中药组分越多,成分越复杂,其质量可控性越差。其次要提高生产工艺,保证药品质量,中药材来源广泛,质量不一,,因此要从源头着手,严格执行GAP,尽可能使投料药材质量稳定,同时积极引入超滤,冷冻干燥等新技术,加强辅料安全性研究,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进行质量跟踪和质量检查,从而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3.2 加强防范意识,安全合理用药。(1)严格账务适应症,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用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对有过敏史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在首次给药30分钟内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一旦出现皮肤瘙痒、胸闷、恶心等轻度症状,应立即停药,同时给与对症治疗。长期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和血细胞计数,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联和用药,。使用应从小剂量、低浓度、慢速开始,待肌体适应,逐渐增加剂量和滴速。(2)单独使用,尤其不可与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药物混合配伍,以免产生浑浊沉淀等物理化学变化(3)选择合适的溶媒。据有关资料报道:[2]参麦、丹参等注射剂的PH值为5-6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可产生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要求用5%或10%的葡萄糖稀释后静滴。而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條件下,其酚酸类成分可能游离析出,故必须用生理盐水稀释。因此,应依据中药注射剂本身酸碱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溶媒。(4)配置稀释静脉注射剂,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放置时间不宜过长。有些粉针剂应先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再用适宜的溶媒稀释,如双黄连粉针。如连续需输入多组液体,输液组与组间应使用中性液体间隔续滴(5)严格按照贮存条件,贮存保管中药注射剂,保证药品的质量。
  3.3加强上市后的再评价。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结合中医辨证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先从问题较多,用量较大的着手,力争在短期内得出明确的结论,得到相应的处理,为中药注射剂的研发使用总结有效的经验,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丽,刘日升,周祥福等3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中国药业,2004,13(3);61
  [2] 阎敏,李新忠,陈卫红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02例分析,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5):5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12-02  2型糖尿病(T2DM)的传统治疗模式是所谓“阶梯治疗”,即先从改变生活方式(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开始,然后采取单一口服降糖药治疗,若药量加至最大疗效还不理想,再采取药物联用,最后不得已才使用胰岛素[1]。这种阶梯式治疗模式不利于血糖迅速控制达标,糖尿病患者若不尽早地使用胰岛素治疗,就有可能错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53 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 30 例用核心肌力训练的方法训练腰腹肌的方法,对照组 23 例,用传统疗法治疗患者,训练时间为4个疗程,每个疗程7d。结果:两组均有改善,实验组比对照组改更明显(p<0.05)结论:核心肌力训练的方法更有助于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功能和疼痛改善。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牙齿楔状缺损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满洲里市新世纪社区、丁香社区、湖西社区三个居民点300名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牙体楔状缺损发病率最高的牙位是第一双尖牙。结论:牙体楔状缺损与年龄、不良的刷牙方式、过硬的刷毛、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满洲里社区;楔状缺损;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奎屯地区现阶段学龄儿童基础碘营养状况,掌握碘营养流行病学指标。方法:抽取市区及农牧团场19所小学,随机抽取8-10岁学生1075例,用过硫酸胺消化- 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尿碘。结果:共检测尿样1075份,尿碘中位数为259.25ug/L,尿碘≤100ug/L的样本占总检测数的5.11%;尿碘在100-299ug/L占总检测数的56.56%;尿碘≥300ug/L的样本占总检
期刊
【摘 要】目的:对一种乳胶比浊法测定全程CRP的试剂盒进行性能评价。方法: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乳胶比浊法检测全程CRP的试剂盒分别进行不精密度、不准确度、线性范围、检测最低限、干扰试验的验证。结果:全程CRP批内CV<3.5%,批间CV< 5.5%。不准确度试验表明:选择浓度范围0.2-11.5mg/L的40份标本,全程CRP试剂盒与超敏CRP相关性良好(R2=0.09998,P<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低剂量筛查早期肺癌的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10例肺癌高危人群行肺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P、15~40mAs,层厚10mm,螺距为1.75:1,后重建层厚1.25mm行MPR。在CT图像上,统计病变的检出例数和观察段支气管的显示情况。结果:低剂量螺旋CT检出结节性病变43例,其中肺癌4例,所有段支气管全部显示。结论:16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75-01  肺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肺转移瘤的CT表现比较典型,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有时需要和其他占位性病变鉴别。回顾分析我院2006—2009年25例肺转移瘤CT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呼吸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态度现状,为开展农村地区居民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对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企、事业单位职工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城镇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服务业人员偏低,农民工对艾滋病知晓率很低。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危害认识不足,传播途径知之甚少,对预防措施不清楚,思想不重视,对艾滋病病人存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钦南区市售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我区食品安全状况。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样品采集、检测和评价。结果:2012年共检测各类食品90份 ,合格72份,总合格率为80.00%。不合格指标主要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阪崎肠杆菌。 结论:钦南区市售食品受微生物污染严重,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食品监督管理力度。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产孕妇与正常女性进行PT、FIB、APTT、TT即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临产孕妇PT、APTT、TT均低于正常女性,而FIB明显高于正常女性,两组比较,P38周孕产妇400例,年龄20~43岁,临产孕妇未使用任何药物,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合并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