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民警的仁心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叶剑雄转业到深圳市龙岗区看守所当了管教民警。接触的第一个重犯陈某表现异常:数日不发一言,拒绝与人交流。叶剑雄每天都去找陈某,给他讲军中趣闻。渐渐地,距离拉近了,陈某对警方态度也转变了。陈某在转至深圳市第二看守所前夕,找到叶剑雄,希望能与他保持书信联系。
  陈某每月给叶剑雄写信,叶剑雄每月都给陈某回信。陈某的家境渐渐被勾勒出来:妻子离家多年,母亲早已去世,70岁的老父亲只有一只眼睛看得见,有个10岁的独子小山……
  2005年1月18日,陈某即将被执行死刑前,叶剑雄收到陈某的最后一封信。这封写满忏悔与感恩的信最后,有陈某老家地址和儿子的姓名。叶剑雄明白,这是陈某无言地“托孤”。
  2005年1月底,叶剑雄给祖孙俩寄去了购置年货的1000元钱。靠着救命的1000元钱,祖孙俩吃了顿像样的年夜饭。到2月,孩子又回学校上学了。叶剑雄向小山承诺,将资助他到18岁。
  可叶剑雄的做法遭遇了家人的不解:即使资助,也应选个身家清白的资助对象;况且,家里也不宽裕。叶剑雄解释:“父亲杀人,孩子无辜。”到2014年上半年,叶剑雄总共寄出45500元。
  十年间,叶剑雄与小山的通信从未中断。今年,小山放弃了高考到城里学汽修手艺。小山表示:把爷爷的晚年照顾好,然后像“叶叔”一样回报社会。
  1. 仁心是最好的救世良药。父亲杀人,儿子无辜,这是警官叶剑雄的基本判断,也正因为这一判断,叶警官承诺将孩子资助到18岁。
  在现实生活中,因父亲犯罪而低看孩子的现象普遍,除了因为迁怒,另一个原因是缺乏仁心。缺乏仁心将激起罪犯家属的仇恨,滋生新的不安定因素。善待罪犯的家属,以一颗仁爱之心感化家属,既是人性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最低方式,同时,也是法制社会的基本理念。因为,法制可以规范人的行为,仁心能化解矛盾,成为救世良药。
  2. 仁心难在坚持。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缺乏仁心,也不是泯灭了善良,只是我们很难坚持。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日行一善。管教民警叶剑雄十年的坚持,他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长久的积极的影响。相信小山也会感动于叶警官的那句“父亲杀人,儿子无辜”,感动于他十年不间断的帮助和关怀,也会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3. (补写新观点,并添加论述)
其他文献
意见领袖  你有没有发觉“表态”越来越难了?一条新闻刚出来的时候,群情汹汹,你也跟着义愤填膺。第二天就有更多的细节披露出来让你觉得自己不该那么轻率。当然更多的情况是,媒体绘声绘色地发布一条新闻,这事的后续怎么样通常不会得到更新。因为每天都有新的更有爆炸性的消息。对传播效果的追求导致媒体的报道经常有所偏颇,对核实事件细节也并不那么热心。看客们站完队就过自己的日子去了,当事人承受了多少舆论压力大多数人
期刊
她连人带车翻到了路边的沟里,栽在了半坡处的一棵树下。翻车后,她竟然仍坐在驾驶座上……  “这一切都怪我,我本来是可以阻止她的。”  此刻,那男人的眼泪扑簌簌地落下,啜泣声也越来越响,使得在场的警察颇为窘迫,尽管这种场景他们已经见惯不怪。对警察来说,车祸死亡统计的人数又添加了一个。  这个被称为“鬼门关”的弯道又一次夺去了人的宝贵生命,离上次无情地夺去一家两代人的性命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男子跪在敞
期刊
资料 启功(1912~2005),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期刊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伤情鉴定为8级伤残。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并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彭宇表示自己没有撞到老人,而且自己看到老人摔倒后还扶起了她,结果送到医院后,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一审判决彭宇给付受
期刊
2013年11月16日早上的西安,网友“该是时候”和另外一名女同事搭乘202路公交车上班。一名后来上车的老人用手提“该是时候”的同事肩部衣服,向她们“索要”座位,因为觉得受到了侵犯,“该是时候”的同事并没有向老人让出座位,没想到这位老人竟然口出脏话,并一屁股坐到了女孩的身上。
期刊
契诃夫说:“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启功先生一直生活在希望中,他一生有许多幽默诙谐的故事。  文革时,一位空军将领派秘书前来求字,秘书摆明来头,大有旋风直升机空降而来之势。启功先生正儿八经地问那空军将领秘书:“我要不写,你们会不会派飞机来炸我?”秘书一愣,摸不着头脑,连忙说:“哪里,哪里。”先生接着说:“那好,那就不写了。”秘书只好讪讪离去。  一个博士回忆:1991年1月17日,美国
期刊
我的老伴儿叫章宝琛,比我大两岁,也是满人,我习惯地叫她姐姐。  自从结婚后,妻子就面临着生活的艰辛,没有任何埋怨和牢骚,她自己省吃俭用,不但要把一家日常的开销都计划好,还要为我留下特殊的需要:买书和一些我特别喜欢又不是太贵的书画。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我母亲和姑姑在1957年相继病倒,重病的母亲和姑姑几乎就靠我妻子一个人来照顾,累活儿脏活儿、端屎端尿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成年累月,她日益消瘦,直到送终
期刊
在美国西部有一座叫赫德莱堡的小镇。这个镇里的人向来以诚实着称于世。这个名声保持了三代之久,镇上的每一个人都以此自豪,他们把这种荣誉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镇里有位德高望重的理查兹先生。这天他有事出门,理查兹太太一人待在家里。忽然,有一个长得很高大的陌生人,背着一只大口袋进来,很客气地对理查兹太太说:“您好,太太。我是一个过路的外乡人,到赫德莱堡是想了却一桩我多年以来的心愿。”说着,陌生人把袋子放在地
期刊
有人给启功写信,信封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因为众人皆知他的祖先是雍正。先生开始只是一笑,不以为意。信件越来越多,启功索性标明“查无此人”退回。后来,启功特意在《中华读书报》上昭告天下:“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是姓启名功。现在很多爱新氏非常夸耀自己的姓,也希望别人称他姓爱新觉罗。这无聊……  1994年底,先生终于同意央视“东方之子”来寓所采访。采访组一上来就列举他的众多头衔,先生一句话轻轻拨开众
期刊
早在1978年,66岁的启功先生在自己风头正健之时,就自撰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有一次在京西宾馆开会,启功与几位朋友一起去八宝山为一位故去的友人送别。回到宾馆,他就在沙发上躺下了。大伙儿关心地问他怎么啦,他说:“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