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曝光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西部有一座叫赫德莱堡的小镇。这个镇里的人向来以诚实着称于世。这个名声保持了三代之久,镇上的每一个人都以此自豪,他们把这种荣誉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镇里有位德高望重的理查兹先生。这天他有事出门,理查兹太太一人待在家里。忽然,有一个长得很高大的陌生人,背着一只大口袋进来,很客气地对理查兹太太说:“您好,太太。我是一个过路的外乡人,到赫德莱堡是想了却一桩我多年以来的心愿。”说着,陌生人把袋子放在地上说,“请您把它藏好,不要让其他人知道。我现在该上路了,以后您也许再也见不到我了,不过没关系,袋子上系着一张纸条,一切都在上面写着。”说完,陌生人退出屋子走了。
  理查兹太太感到很奇怪,见那只袋子上果然系着一张纸条,忙解下一看,上面写着:
  我以前是一个赌徒,有一次我赌输了钱走投无路,在途经贵镇时,有位好心人救了我,他给了我二十块钱。后来我靠那二十块钱在赌场里发了大财。我现在一心想报答那个曾经给了我钱的人,可我不知道他是谁。我只记得他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相信他也一定记得他对我说的那句话。眼下我麻烦您用公开登报的方式帮我寻找,谁要是说得出那句话的内容,谁就是我的恩人,袋里的金币就归他所有。我把那句话的内容写在袋里的一只封死的信封里,一个月以后的星期五请贵镇的柏杰士牧师在镇公所进行公开验证。
  理查兹太太看完纸条,心怦怦直跳,金币,整整一袋金币。她和丈夫做梦也没见到过这么多钱!可谁是那个恩人呢?她想如果是自己的丈夫该有多好。她忙将袋子藏好,一心盼着丈夫快点回家。
  当天夜里,理查兹先生一回家,太太忙将发生的事告诉了他。理查兹听了大为惊疑,当他亲眼看到那些金灿灿的金币时,他相信了,他兴奋地摸着这些金币,嘴里喃喃自语:“差不多要值四万块!”
  忽然,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把纸条和袋里的信封烧掉,到时候如果陌生人来追问的话,我们就说没这回事。但这个坏念头只在他脑子里一闪而过,最终他还是决定去找本镇报馆的主编兼发行人柯克斯。
  这一夜,理查兹夫妇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他们绞尽脑汁地想:到底是谁给了外乡人二十块钱呢?想来想去,在这个镇上,只有固德逊才可能做这样的事,但固德逊早就死了。一想到固德逊已死,理查兹太太不由埋怨起丈夫来,她说他不该这样性急,把事情告诉了柯克斯。
  老两口想到这儿,立刻翻身下床,解开那袋子,他俩望着价值四万块的金币,理查兹先生心动了,决定马上再去找柯克斯,让他别发那消息。
  再说柯克斯回到家,把这件事也告诉了妻子。他们也认为只有已故的固德逊会把钱给一个不相识的外乡人。想到这,夫妇俩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他妻子轻声说:“这件事除了理查兹夫妇和我们知道,就……就再没有人知道了吧?”丈夫先是微微一怔,接着神情紧张地看了看妻子,会意地点了点头,随即披衣下床,急急向报馆跑去。
  他跑到报馆门口,正好碰上了匆匆赶来的理查兹。柯克斯轻声问道:“除了我们,再没别人知道这桩事吗?”理查兹也轻声回答:“谁也不知道。我敢担保。”“那还来得及——”两人走进报馆,找到发邮件的伙计。谁知一问,才知道那伙计为赶今天的早班车,已提前把报纸寄出了。柯克斯和理查兹不由大失所望,垂头丧气地分手回家了。
  第二天,报纸出来了,整个美国都轰动了,人们都在议论这件事,都在急切地等待着事态的发展:人们要看看,那袋金币究竟归谁所有。许多记者也闻讯前来采访。一时间,赫德莱堡这个小镇的名字举世皆知。镇中十九位头面人物更是笑逐颜开,奔走相告。他们为镇里出了理查兹这么个诚实的人而感到自豪。
  然而三个星期过去了,镇上没有人出来申请这袋金币。理查兹更加肯定那个人是固德逊了。这天,理查兹夫妇正闷坐在家里唉声叹气,邮递员给他们送来一封信。他们懒洋洋地拆开一看,顿时高兴得高声叫了起来:“天哪,我们要发财啦!”只见信上写着:
  我是一个外国人,与您素不相识。我在报上看到了那条消息,而我是唯一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让我来告诉您,那个给钱的人是固德逊。那天我和他一同在路上走,碰到那个倒霉的外乡人,固德逊给了他二十块钱,对他说了一句话。记着,那句话是:“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悔过自新吧。”也许您奇怪我为什么要告诉您这个秘密,因为固德逊曾经向我提起,说您帮过他一次大忙,他一直想回报您。现在他既然死了,那么这笔原该属于他的钱应该归您。
  理查兹夫妇把这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尽管他们谁也想不起来怎么帮助过固德逊,但还是兴奋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但是,可怜的理查兹夫妇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们收到这封信的同一天,镇上其他十八位头面人物也收到了同样的信。信的内容相同,笔迹也一样,只是信封上收信人的名字不同而已。
  星期五终于到了。这天,镇公所打扮一新,一大早,镇公所大厅里、过道上都坐满了人。一些头面人物被邀请坐在主席台上,台下坐着四方来的记者。
  柏杰士牧师走上讲台,他先讲了一通赫德莱堡的光荣历史,又讲了一通诚实的可贵,然后他宣布进行公开验证。这时全场鸦雀无声,人们瞪大了眼睛,只见柏杰士打开装满金币的袋子,从那封死的信封中取出信纸,高声朗读道:“那句话是,‘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悔过自新吧’。”接着,柏杰士牧师从口袋里拿出一封信,他举起这封信说:“我们马上就能知道真相了。这是毕尔逊先生给我的信,现在让我们看看他写了什么。”柏杰士拆开信封,拿出信纸,高声朗读起来:“我对那位遭难的外乡人说的那句话是:‘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悔过自新吧。”
  “哗——”全场一阵轰动,人们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毕尔逊。大家想柏杰士应该宣布这袋金子归毕尔逊所有了,因此大家全都向前拥,想亲眼看看这一伟大的场面。
  不料柏杰士牧师并没有马上宣布,而是告诉大家说:“我现在还不能宣布,因为我口袋中还有十几封信没有念呢。”此话一出,大家给弄糊涂了,“什么,还有十几封?”于是一个劲地叫着:“快念,快念。”   柏杰士便一封一封地念起来,每封信都写着:“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悔过自新吧。”这些信的签名有银行家宾克顿、报馆主编柯克斯、造币厂老板哈克尼斯等,都是镇里赫赫有名的头面人物。人们终于明白,原来这是一场贪财的闹剧。会场里沸腾了,每当柏杰士念一封信,大伙就一起哄笑,这种哄笑对那些签过名的头面人物简直比叫他们去死还难受。这时,可忙坏了台下的记者们,他们不停地写着,准备把这个特大新闻公之于众。
  坐在场子里的理查兹夫妇紧张极了,眼看柏杰士已经念了十八封:“上帝呀,下一封该轮到我了!”他见柏杰士正伸手向衣袋里掏去,不禁害怕地闭上了眼睛。
  可是,柏杰士在口袋里摸了半天,突然对大伙说:“对不起,没有信了。”理查兹夫妇听到这句话简直比听到福音还要激动:上帝保佑,柏杰士把我们给他的信弄丢啦!夫妇俩惊喜得连身子都发软了。
  这时台下有一个人站起来说:“我觉得这笔钱应该属于全镇最诚实廉洁的、唯一没有受到那袋金子诱惑的人——理查兹先生。”他的话音刚落,场下响起一片掌声,这掌声使理查兹夫妇羞得几乎无地自容。
  柏杰士从钱袋里捧出一把金币看了看,突然他的脸色变了,忙低下头去仔细察看,还拿了一块金币放在嘴里咬了一下,然后抬起头对大家说:“上帝,这哪是什么金币,全是镀黄的铅饼!”全场一下子又变得鸦雀无声了,接着就有人咒骂起来:“该死的外乡人,该死的赌徒,他是在欺骗我们,耍弄我们!”会场混乱起来。
  “秩序,秩序。”柏杰士忙用小槌敲打桌面,“钱袋底下还有一张纸,让我们来看看上面写了什么。”说着,他双手展开纸条,大声念道:
  “赫德莱堡的公民们,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外乡人,也没有什么二十块钱和金币。有一天我路过你们这里,受到了你们的侮辱,我发誓要报复你们,报复你们整个镇的人。后来,我发觉你们并不像传说中那么诚实,而是到处都隐藏着虚伪和欺诈,因此,我故意设了这个圈套,目的是要使你们镇里最有名望的人都来出丑。让这个所谓诚实的镇在全国出丑。”
  柏杰士读到这里,头不由地低下了,说:“他赢了,他的那袋假金币把我们全镇的人都打败了!”
  “不,有一个他没有打败,那就是理查兹先生。”
  说话的人话音刚落,赫德莱堡的人突然像被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一起高叫起来:“理查兹万岁,万岁理查兹!”他们为镇里还有这么一位不受金币诱惑的公民而自豪。人们过来,把理查兹先生扛到了肩上。
  柏杰士也从沉重的打击中清醒过来,说道:“对,我们应该为理查兹先生庆功。我建议,我们立即当众拍卖这袋假金币,把拍卖的钱全部赠送给理查兹先生!”他的建议立刻得到大家的赞同。拍卖由一块起价,十二块,二十块,一百块,最后由造币厂老板哈克尼斯以四万块买去。
  理查兹夫妇做梦也没想到这袋不值几个钱的铅饼竟能卖到四万块,而且还是归他们所有。散会后,人们唱着歌,把理查兹夫妇送到家中,当然还有那张四万块的现金支票。
  理查兹夫妇得到这笔钱后,反而睡不好觉,吃不好饭。这天,柏杰士托人送来一封信。理查兹赶忙关上房门,拆开信一看:
  那天我是存心救你,你的信我并没有丢失。我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报答你曾经挽救过我的名誉。我是一个知恩必报的人。
  理查兹看完这封信,顿觉天旋地转,他想,完了,自己的把柄落在了柏杰士的手里。他不是说“我是一个知恩必报的人”吗?这很明显是在暗示我要报答他。天呐,这该死的钱,该死的诱惑!
  从此,理查兹夫妇时刻经受着悔恨和怕事情败露的双重折磨,不久就患了重病去世了。赫德莱堡的人不禁叹息:“嗨,可怜的理查兹夫妇没有福气呵,他可是我们镇最诚实的人啊!”
  (转载自《意林》)
其他文献
Melisa 在他们长身体的时候,却正好遇到“三年困难时期”,食品短缺和饥饿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物质观念的形成。哪怕到了物资充裕的时期,记忆中的“匮乏恐慌”还是会使他们试图占有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源,为了物质不惜大打出手甚至铤而走险……精神层面的匮乏则更甚。在物质长期匮乏的背景下,人生唯一目的几乎就是生存下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叶克飞 如扰人广场舞、公交抢座之类的老人恶行,
期刊
杨耕身 舆论公开指责“坏人变老”,或“老人集体变坏”,会是让老人群体多么寒心的傲慢与偏见?今天的老人们,不仅处于人生暮年,行为能力下降,加之话语权的窄小、社会保障的不充分,已经不得不处于社会最弱势人群的地位,怎想到还要承受这种公然的污名呢?老人并非不可批评,坏人也的确会变老,但对那种用以偏概全的观点来发动对于老人群体的规模化声讨,并由此派生出的对老人生存状态的隔膜,以及进而形成全社会对老人“避之惟
期刊
【阅读关键词】开头  人们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一篇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从写作者的角度说,写好“凤头”,就是把开头写得美丽精巧,新颖贴切,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尤其在考场作文的快速阅卷中,要让阅卷老师对你的文章“一见钟情”,产生一种必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必须开好头。“良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嘛。从阅卷者的角度说,一个好的文章开头,犹如京剧舞台上人物的第一次登台“亮相”,紧紧
期刊
意见领袖  你有没有发觉“表态”越来越难了?一条新闻刚出来的时候,群情汹汹,你也跟着义愤填膺。第二天就有更多的细节披露出来让你觉得自己不该那么轻率。当然更多的情况是,媒体绘声绘色地发布一条新闻,这事的后续怎么样通常不会得到更新。因为每天都有新的更有爆炸性的消息。对传播效果的追求导致媒体的报道经常有所偏颇,对核实事件细节也并不那么热心。看客们站完队就过自己的日子去了,当事人承受了多少舆论压力大多数人
期刊
她连人带车翻到了路边的沟里,栽在了半坡处的一棵树下。翻车后,她竟然仍坐在驾驶座上……  “这一切都怪我,我本来是可以阻止她的。”  此刻,那男人的眼泪扑簌簌地落下,啜泣声也越来越响,使得在场的警察颇为窘迫,尽管这种场景他们已经见惯不怪。对警察来说,车祸死亡统计的人数又添加了一个。  这个被称为“鬼门关”的弯道又一次夺去了人的宝贵生命,离上次无情地夺去一家两代人的性命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男子跪在敞
期刊
资料 启功(1912~2005),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期刊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伤情鉴定为8级伤残。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并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彭宇表示自己没有撞到老人,而且自己看到老人摔倒后还扶起了她,结果送到医院后,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一审判决彭宇给付受
期刊
2013年11月16日早上的西安,网友“该是时候”和另外一名女同事搭乘202路公交车上班。一名后来上车的老人用手提“该是时候”的同事肩部衣服,向她们“索要”座位,因为觉得受到了侵犯,“该是时候”的同事并没有向老人让出座位,没想到这位老人竟然口出脏话,并一屁股坐到了女孩的身上。
期刊
契诃夫说:“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启功先生一直生活在希望中,他一生有许多幽默诙谐的故事。  文革时,一位空军将领派秘书前来求字,秘书摆明来头,大有旋风直升机空降而来之势。启功先生正儿八经地问那空军将领秘书:“我要不写,你们会不会派飞机来炸我?”秘书一愣,摸不着头脑,连忙说:“哪里,哪里。”先生接着说:“那好,那就不写了。”秘书只好讪讪离去。  一个博士回忆:1991年1月17日,美国
期刊
我的老伴儿叫章宝琛,比我大两岁,也是满人,我习惯地叫她姐姐。  自从结婚后,妻子就面临着生活的艰辛,没有任何埋怨和牢骚,她自己省吃俭用,不但要把一家日常的开销都计划好,还要为我留下特殊的需要:买书和一些我特别喜欢又不是太贵的书画。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我母亲和姑姑在1957年相继病倒,重病的母亲和姑姑几乎就靠我妻子一个人来照顾,累活儿脏活儿、端屎端尿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成年累月,她日益消瘦,直到送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