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教”的发展创新研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o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选好教材切入的支点,引导学生深读教材,以教材的关键点、疑难点、想象点切入文本,让学生思考、质疑,挖掘教材的内涵,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让学生在思考中前行,实现语文课的高效教学。
  一、选好教材切入的支点,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能使人产生认知的欲望,是认知的开始,也是使行为持续的一个动力。思维活动是人的一种高级活动,语文课要让学生愿意思考、喜欢思考,就要注意学生思维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一个由事物的表象深入到事物本质的过程。人们首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初步感知,然后概括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据此推断不在眼前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进行间接地认知,实现认识的深化。中学生由于思维能力不强,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感性材料掌握不够全面,缺少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往往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从文章的表面文字出发,提出的问题比较感性、肤浅,缺少进一步深入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多种方法,选好切入教材深读的支点,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创设情境法。一篇文章学生刚接触,学生往往不能马上集中注意力,进入思维状态。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是感知信息。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接触直观的、感性的材料,借此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展开思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展开思考。如《听听那冷雨》,一开始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雨打在屋顶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冷的细雨声声敲打”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听雨的感受,引导学生走入课文去感受余光中笔下的冷雨,思考冷雨所包含的意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很快地被激活,带着一种“渴望”去与教材对话,与作者交流。
  联想法。教会学生通过已知的知识、规律,展开联想,与其他的知识产生联系,以期有新的发现或推断。通过联想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思维跳出狭窄的圈子,变得更为开阔。比如在教學《江南的冬景》的时候,读到第8节写江南的冬雪,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我们还学过谁的描写冬雪的文章?二者有什么不同?由“江南的雪”想到“济南的雪”(《济南的冬天》)二者形成对比,让学生感受两地雪景的不同,两位作家对雪的感情也有差异,给读者的感受也不同,学生的思维就能由此及彼,变得活跃。
  这些问题是对教材的初步感知,具有导向型的问题比较直观,要求学生回答这些问题要迅速、准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针对性。
  二、抓住关键点,引导学生深度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对引导学生深度思维有明确的要求:“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思维质变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由表象进入到本质,达到一定的深度,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这一阶段完成,这是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最重要的阶段。学生经过对教材的初步感知,知道了“有什么”“是什么”,这只是大脑对材料的初步搜集,还要经过分析和综合上升到理想认识,解决“为什么”“会怎样”,这也是学生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对问题的产生、发展进行思考,然后达到“悟”的阶段,把思考引向深入,学生的思维产生质的变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教师要善于抓住思维的关键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把问题引向深入,实现教材阅读深入化。
  抓住关键点,还包括抓住教材的关键点。一篇课文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但它也有相对突出的重点,即教材的关键点。抓住关键内容,能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荷塘月色》重点是景物描写,抒情又有点隐晦,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理解作者的感情就成为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文章没有先写景,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从自己的心意写起,到第四段开始写景,抒情线索是全文的暗线。教学中抓住作者感情这一关键点,引导学生重点阅读4、5、6段,鉴赏作者写景的手法、语言,感受作者笔下的荷塘之景的美妙,进而从景色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由第6段最后一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一句与上文的写景相对照。学生从作者的景物画面中感受到作者在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学生就能理解作者想超脱现实,在月光下暂时摆脱,最终又不能超脱的心情。学生能思考出景物的背后的意蕴,思维也就有了深度。
  三、突破疑难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
  以教材为例,让学生掌握文本的思维规律。这只是一个基础,让学生的思维具有创造性,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更高境界。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才能使学生敢于打破常规,锻炼自己的创造力。
  教材的疑难点是理解教材的一个突破口,有疑问才能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疑问给学生提供了发现、探索的契机,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把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如《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从东京到仙台的时候,为什么独独记住了“日暮里”这个地方?《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什么不先写最为熟悉的柔石?第一部分回忆白莽为什么要以林莽先生的《白莽印象记》写起?这些问题不太好理解,这就要求学生不局限于问题的表面,打开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思考中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学生在读到作者写地坛的文字,对文章中“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里等待了四百多年。”这一句提出疑问:地坛早已存在,作者为什么说是为了等他?学生提出怀疑,也正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考的契机。这个问题单从文章表面无法解决,在教学中我没有回答,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史铁生生命中经历事物很多,为什么单单选了它?通过问题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经过思考找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地坛原来曾有过繁华,现在衰败了,作者有过健康的身体,现在是残疾。地坛在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显露出它本来的模样,这让作者感觉到生命也不都是华丽的、快乐的,也有他残缺的一面,从园子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真相;从苍劲的古柏树身上,从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中,从亘古不变的太阳和宇宙里,作者读懂了生命的真正意义,获得了灵魂上的安静。在解决这个疑点时,教师不能局限于理解字面语意,而是要以此为抓手,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去挖掘文本背后的意蕴,开展创造性思维。
  针对语文课堂的特点,深度阅读教材,关键的问题深入理解、质疑和想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语文课充满思维的张力,这是语文教学应达成的目标,也是语文教学担负的责任。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智慧的思考和探索,教师和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碰撞出富有灵性的火花。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教科室。
其他文献
平圩电厂2号汽轮机组在投产期间出现过大振动而无法运行。作者分析了机组振动的原因主要是轴系平衡不良引起,通过分析该型机组振动的特点,采用振型分离法,多平面同时加重的轴系平
【主题导语】读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在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文字里放牧心灵,你会吮吸到大自然的芬芳,体悟到友谊的美好,感受到亲情的温馨,领略到生命的精彩……你更会从中汲取到
读与写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支柱,因此,教师要厘清影响读写的主客观因素,获取有价值的读写教学评判坐标,建构起有效教学模式,这就成了一个现实的教学课题。  一、读写的三大维度与组合等级  每篇文章都天然存在着文本维度、心灵维度、运用维度这三大维度。这三大维度就是教师建构教学坐标的有效依据。  文本维度指的是文本层面呈现出来的显性和隐形信息的信息强度,它是读写发展的基础。心灵维度指的是文本信息对
为了探究解读的奥秘,我们曾把一片带霜的树叶带进教室,问学生看见什么。有人说,看见树叶。有人说,看见霜叶。一个学生更是说他看见了秋天!受此启发,又有学生说看见了饱经风霜
在前期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水杨酸(简称SA)对菊花切花的保鲜效果.实验用蔗糖、8-羟基喹啉、水杨酸、硝酸银和蒸馏水配制了5种保鲜剂,其中有3种不同浓度的水杨酸配方.实验结果表明
为揭示2003年在王朗采集的鼢鼠标本王03001号是否为秦岭鼢鼠四川兽类新纪录,以鼢鼠标本王0300号的肌肉组织为研究材料,运用PCR技术对其线粒体Cyt b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
根据现场事故停机中总结出的可防止汽轮机转子永久性弯曲的封缸经验,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文中6例事故的处理结果证实了封缸措施的可用性。理论分析和计算阐明了封缸原理的合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汽轮机叶片疲劳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对叶片抗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探讨了提高汽轮机叶片抗疲劳可靠性的措施,从设计,制造,运行等环节提出了应遵
尽管翻转课堂、慕课、反慕课、私博课、微课程等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变革已成一部分勇立教改潮头者的探索热点,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市级以下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堂上,为数甚多的教师,依旧“坚守”或者“传承”着数十年一贯制的“古董级”教学技法,在讲台上说着和三四十年前的教师相同的话,组织着和三四十年前相同的课堂活动,依凭着“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定力”,日复一日吟唱着过去的歌谣,并
【主题导语】  殷秀梅演唱、戴富荣作词、姜春阳谱曲的《幸福在哪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经营幸福。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口中不由自主地会哼出“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它在辛勤的耕耘中/它在知识的宝库里/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